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楼主: 缘来缘去

[论汕尾] 以史为鉴 汲取教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16: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3-8-29 16:38 编辑
道听途说 发表于 2013-8-29 01:29
哦。原来你不人不鬼啊。


已提请网站屏蔽或提出警告!
若再犯,将提请网站封号!
发表于 2013-8-29 1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郑溢涛 发表于 2013-8-29 16:29
已提请网站屏蔽或提出警告!
若再犯,将提请网站封号!

文痞?:lol
发表于 2013-8-29 16: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麻辣水 发表于 2013-8-29 16:46
文痞?

看谁是痞!
发表于 2013-8-29 16: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溢涛 发表于 2013-8-29 16:48
看谁是痞!

象你这种,应叫文痞痞!
发表于 2013-8-29 16: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水 发表于 2013-8-29 16:53
象你这种,应叫文痞痞!

太好笑了!你给我定什么性,我就该是什么么?!
发表于 2013-8-29 18: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发表于 2013-8-29 1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水 发表于 2013-8-29 16:46
文痞?

:lol市民网是人家郑大文人的。人家想怎么样都行。
发表于 2013-8-29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溢涛 发表于 2013-8-29 16:29
已提请网站屏蔽或提出警告!
若再犯,将提请网站封号!

汕尾市民网要是封我的号。也要封你的号。要做就做得公平一点,如果汕尾市民网包庇你郑溢涛乱来,我会在所有的网站发贴炮轰汕尾市民网支持郑溢涛辱骂网友,看看周坚镇是否象他文章说的那么有正义
发表于 2013-8-29 1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水 发表于 2013-8-29 16:53
象你这种,应叫文痞痞!

汕尾市民网要是封我的号。也要封郑溢涛的号。要做就做得公平一点,如果汕尾市民网包庇郑溢涛乱来,我会在所有的网站发贴炮轰汕尾市民网支持郑溢涛辱骂网友,看看周坚镇是否象他文章说的那么有正义
发表于 2013-8-29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听途说 发表于 2013-8-29 18:24
汕尾市民网要是封我的号。也要封郑溢涛的号。要做就做得公平一点,如果汕尾市民网包庇郑溢涛乱来,我会在 ...

我写文章至今,唯一一次骂过叶良方而已!
发表于 2013-8-29 2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競存,綽號殘仔明,惠州府海豐縣人[1],曾經出任粵軍總司令、廣東省省長、民國政府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及中國致公黨首任總理。他在廣東在任期間推動廣東省建設[2][3],及建立廣州市。陳炯明政治上主張聯省自治[4]。他反對北伐,並且因此驅逐其曾經支持的孫中山。最後陳炯明被孫中山打敗,退居香港。

  早年革命活動[編輯]
陳炯明1878年生於廣東海豐縣白町鄉,1898年中清朝秀才。1906年,陳炯明入讀廣東法政學堂,為第一屆學員,同屆同學中有鄒魯,教員中有朱執信、古應芬。在讀期間,曾領銜控告惠州知府陳召棠。於1908年7月以「最優等生」成績畢業。[5] 陳炯明畢業後回鄉一年倡辦海豐地方自治會,戒煙局等社會工作。又籌辦《陸安自治報》(後改稱《海豐自治報》)。[6]
1909年7月陳炯明當選廣東咨議局議員,積極推行各種改革社會與保障人權的議案,後在上海加入同盟會,創辦《可報》支持革命黨。1910年參與倪映典的庚戌新軍起義。起義失敗後,陳與馬育航,龔石雲等經香港回海豐,期間也有參加參加劉思復組織的「暗殺團」活動。[7] 至5月返回廣州,參加諮議局議論整頓粵漢鐵路及籌抵賭餉等事的臨時會議。[6]
1911年3月的黃花崗起義起義中,陳炯明為敢死隊第四隊隊長。他一方面參與起義,另一方面又藉助自己的議員身份,以個人的房產保護革命黨人的準備工作。陳炯明在黃花崗起義中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李准未中,或說臨陣脫逃[8]。之後陳居住避居香港九龍城南,後在南洋華僑的資助下,在海陸豐籌備革命武裝力量,佔領惠州後改稱「循軍」[9]。廣東光復後,他帶領循軍入廣州,親往清朝新軍滇軍的將領龍濟光處將其說服,並將其部隊交回其管理,任命其為廣東總綏靖處副經略使。陳炯明在廣州整頓軍隊編製,循軍自行解散。[6]
民國成立後,陳炯明歷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龍濟光在二次革命時跟隨袁世凱,擊敗陳炯明控制了廣東地區。陳炯明逃到香港又遭到香港政府的驅逐,原打算前往法國,到達新加坡時得知廣東的袁黨內訌,軍中又有支持革命者,陳便打算留在新加坡以圖日後反攻。其後曾短期旅遊法國。期間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要求畫押宣誓效忠孫文個人,陳炯明認為不符合民主思想,並未參加。[6]

1916年陳炯明潛逃至廣東東江地區組織廣東共和軍,反對洪憲稱帝的袁世凱。陸榮廷的桂系部隊擊敗龍濟光進入廣東,中央政府調停龍濟光退駐廣東西南的雷州地區。陳炯明被中央政府封為「定威將軍」,調派回京「有要事諮詢」,廣東共和軍由朱慶瀾省長接收。[6]
发表于 2013-8-29 2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革命活動[編輯]
陳炯明1878年生於廣東海豐縣白町鄉,1898年中清朝秀才。1906年,陳炯明入讀廣東法政學堂,為第一屆學員,同屆同學中有鄒魯,教員中有朱執信、古應芬。在讀期間,曾領銜控告惠州知府陳召棠。於1908年7月以「最優等生」成績畢業。[5] 陳炯明畢業後回鄉一年倡辦海豐地方自治會,戒煙局等社會工作。又籌辦《陸安自治報》(後改稱《海豐自治報》)。[6]
1909年7月陳炯明當選廣東咨議局議員,積極推行各種改革社會與保障人權的議案,後在上海加入同盟會,創辦《可報》支持革命黨。1910年參與倪映典的庚戌新軍起義。起義失敗後,陳與馬育航,龔石雲等經香港回海豐,期間也有參加參加劉思復組織的「暗殺團」活動。[7] 至5月返回廣州,參加諮議局議論整頓粵漢鐵路及籌抵賭餉等事的臨時會議。[6]
1911年3月的黃花崗起義起義中,陳炯明為敢死隊第四隊隊長。他一方面參與起義,另一方面又藉助自己的議員身份,以個人的房產保護革命黨人的準備工作。陳炯明在黃花崗起義中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李准未中,或說臨陣脫逃[8]。之後陳居住避居香港九龍城南,後在南洋華僑的資助下,在海陸豐籌備革命武裝力量,佔領惠州後改稱「循軍」[9]。廣東光復後,他帶領循軍入廣州,親往清朝新軍滇軍的將領龍濟光處將其說服,並將其部隊交回其管理,任命其為廣東總綏靖處副經略使。陳炯明在廣州整頓軍隊編製,循軍自行解散。[6]
民國成立後,陳炯明歷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龍濟光在二次革命時跟隨袁世凱,擊敗陳炯明控制了廣東地區。陳炯明逃到香港又遭到香港政府的驅逐,原打算前往法國,到達新加坡時得知廣東的袁黨內訌,軍中又有支持革命者,陳便打算留在新加坡以圖日後反攻。其後曾短期旅遊法國。期間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要求畫押宣誓效忠孫文個人,陳炯明認為不符合民主思想,並未參加。[6]
1916年陳炯明潛逃至廣東東江地區組織廣東共和軍,反對洪憲稱帝的袁世凱。陸榮廷的桂系部隊擊敗龍濟光進入廣東,中央政府調停龍濟光退駐廣東西南的雷州地區。陳炯明被中央政府封為「定威將軍」,調派回京「有要事諮詢」,廣東共和軍由朱慶瀾省長接收。

           主政廣東[編輯]
另見:粵桂戰爭和六一六事變
陳炯明在閩南逗留了兩年零四個月。桂系操縱的廣州軍政府於1920年8月11日下令以沈鴻英為攻閩總司令,分三路進攻福建。陳炯明和親孫中山的許崇智部隊反攻,陳於1920年11月回到廣東就任省長。長期受到桂系力量打壓的廣東地區歡迎陳炯明主政,省外廣東人合資匯款60萬支持陳,又有華僑捐獻飛機12架。陳炯明邀請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回廣東,11月孫中山從上海回到廣州,並改編陳的軍隊由其直轄。[6]
1921年2月中旬,孫中山召集廣東的國會議員召開非常會議,推選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陳炯明等人以選總統無異於自樹目標,廣東目前無力抵抗北方進攻為由反對,但最終未能阻止。1921年6月,桂系軍閥再次進逼廣東,陳炯明帶兵迎敵。此戰雖大敗桂系且一度反攻廣西,但死傷人員約有全軍五分之一,士氣大受打擊。[6]
陳炯明主張實行「聯省自治」(民選議員和地方長官等)[4];這與孫中山的北伐、武力統一的主張有所衝突。陳炯明8月初進入南寧後,原打算協助馬君武籌劃仿照廣東省的「地方自治」計劃。包括恢復省議會,籌設仿照廣州的市政府。但又孫中山再下令炯明北伐,激化其與陳的矛盾。1922年4月孫文執意北伐,陳炯明無法接受孫的條件,遂被罷黜,回惠州隱居。[6]
1922年4、5月間,第一次直奉戰爭的爆發,奉軍戰敗使得孫中山原本的打算落空。6月1日舊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王家襄,吳景濂等在天津集會,宣布「非法總統」徐世昌無效,徐世昌於2日宣布辭職,之後黎元洪復職。北方各界以護法運動目的已達為由,紛紛希望孫中山下野以求打破兩個總統的僵局。而粵軍中的葉舉等人也聯名發電文要求孫中山下野。陳的部下,粵軍將領鄧鏗遭暗殺,孫文一方堅稱是陳炯明所為,但近年來一些學者根據史料認為此事有可能是孫文一方所為[10]。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部下葉舉在通知孫文後,出兵圍攻總統府,鳴炮警示孫文離開廣東。孫文轉移到到永豐艦(後改名中山艦)還擊轟炸廣州後離開廣東,史稱「六一六事變」
发表于 2013-8-29 22: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軍隊覆滅[編輯]
另見:廣州商團事變
1923年1月4日,孫文通電討伐陳炯明, 並收買滇軍楊希閔部、桂軍劉震寰部,與擁護孫文的許崇智粵軍聯合,組成東西兩路「討賊軍」,合擊陳炯明。1月15日陳炯明宣布下野,次日撤出廣州退守惠州東江。2月21日孫中山重回廣州。
1923年5月28日到10月27日,支持孫中山的部隊圍攻惠州,粵軍死守。陳炯明實際未有參加戰鬥。10月粵軍反攻發動廣州近郊攻勢,未果後雙方保持僵局。後1924年廣州發生西關屠城,廣東各界由於孫中山的行為而轉向同情粵軍。陳炯明也已經策劃好反攻計劃,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孫中山的部隊獲得了蘇聯的支持,得到了大量較粵軍有優勢的武器。
1925年,孫中山派蔣中正率黃埔軍校學生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陳炯明部。尤其是在第二次東征中,蘇聯派將官直接指揮部隊行動。陳炯明被迫解散軍隊,退居香港。
晚年及身後[編輯]
1925年10月10日,其前身為前清洪門秘密會社的「美洲致公堂」,正式改組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被推舉為為總理。
陳炯明晚年生活拮据,有時甚至三餐不繼。九一八事變後,有日本人送他八萬元支票,陳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還。1933年他病逝於香港,停屍的是家中的一張行軍床,連棺材也是母親備用的棺木。
陳家收到各方輓聯達三千多幅,陳立夫、鄒魯、章太炎、吳佩孚、段祺瑞、居正、尢列、張東蓀、張君勱、朱慶瀾、曹亞伯、徐傅霖、黃紹竑、陳銘樞、黃素居、徐景唐、黃三德、褚輔成、馬育航、黃季陸、謝炳文等均有送聯。因家中無錢下葬,靈柩存放於香港東華義莊。1934年他的舊部發起募捐活動,社會各界紛紛捐資,其中包括有汪精衛、陳濟棠、蔣中正等人。1934年4月3日(農曆三月初一,1921年陳任省長時下令禁煙的日子)終葬於惠州西湖旁紫薇山。[11]
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用12磅大錘猛擊陳墓30多厘米的花崗岩大碑未成,打算翌日用炸藥炸平墳墓,第二天卻被村民以害怕危及周邊房屋為由保護起來[12]。陳炯明墓在1990年被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但之後多年,當地政府也沒有對此墓進行修葺。直到2010年底,惠州當地政府才對該墓及周邊地區重新規劃修復
发表于 2013-8-29 2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陳炯明的政治理想及試驗[編輯]

政治[編輯]
1920年11月陳炯明回到廣東,就開始籌劃重組軍政府,團結西南,建立十二省聯省政府的初步計劃。他的最初目標是將廣東建設為模範省。
縣級自治[編輯]
在地方自治上,政府頒布「暫行縣自治條例」,「暫行縣長選舉條例」和「暫行縣議會議員選舉條例」。條例規定,縣級政府具有地方部分事務的決策權,而條例未規定者歸省政府管理。縣議會議員有限期,縣政府受省政府監督。[6]
民選縣長由縣民直接選舉縣長侯選人三名,再由省長擇一委任,這是為了避免部分地方惡勢力干擾選舉。舞弊違法的問題則交由省法院處理。當時番禺縣的縣長選舉,兩次被法院否決。縣級議員方面,每個縣的議員名額由本縣居民數量計算。議員本身只是人民的代表,沒有薪酬只有一些公務費用報銷。[6]
司法獨立[編輯]
陳炯明將地方法院分為數級,分別為地方審檢廳、一等地方法庭、二等地方法庭、三等地方法庭。同時他嚴禁自己的部隊未經司令部允許將犯人就地槍決。[6]
禁賭禁煙[編輯]
陳主政廣東,就馬上禁賭禁煙。並在廣州東校場公開銷毀十四萬兩,價值四十萬元的鴉片煙。[6]
裁兵減政[編輯]
陳一方面裁減廣東駐軍,另一方面著手裁減政府人員。與此同時,孫中山卻擴充自己的嫡系部隊。[6]
制定省憲[編輯]
1921年初,廣東省議會選出省憲起草委員會進行起草省憲。同年12月19日,正式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這比湖南與浙江兩省的省憲晚幾個月。廣東省憲規定比較簡單,起草主任黃毅與湘浙兩省憲的起草人,中華民國約法起草人之一王正廷有密切聯絡。[6]
經濟[編輯]
陳炯明在任期間,廣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導進行,建立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他又下令興建公路,公家興辦實業,扶持民間企業。[6]
教育[編輯]
陳炯明曾在家鄉惠州府和梅州、揭陽等地興辦免費的公立學校。
在廣東省主政期間,陳對教育系統所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幾點:
改組教育系統架構請陳獨秀任省教育委員長[16];
提高教育經費在政府開支中的佔比;
普及教育。[6]
政策成效[編輯]
由於陳在廣東掌權時間太短,很多政策措施還沒有機會實現,便在孫中山完全掌權後消失殆盡。
與海豐農民運動的關係[編輯]

1920年代初,彭湃發起了海陸豐農民運動,陳炯明最初對該運動抱持寬容與支持之態,並試圖說服彭湃為其服務。1925年6月第一次東征後的黃埔軍校革命軍暫離開海豐,因彭湃和海陸豐農會積極參加及配合東征軍,陳炯明部重占海豐後對農會進行了報復,[17] 並毀了彭家[18]。另有觀點,如殷麗萍認為陳是受當地地主豪紳壓力而開始反對農民運動。[19]
對女權運動的看法[編輯]

陳炯明亦對女權運動大力倡導並給予支持,主張經教育權利、人身權利和政治權利的現實主義的順序漸次達到。[20]
身後評價[編輯]

劉鳳舞歷史小說《民國春秋》所描述的陳炯明殘殺幼童事件[21] 只有小說做為來源。
1920年12月15日《香港華字報》轉載《上海新申報》對陳炯明的評論云:「陳氏為人剛毅果敢沈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為南北權要之模範。」章太炎譽陳「清操絕於時人,於廣中彌不可得」。孫逸仙曾坦言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22]
無論是國民黨主導的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主導的中共政權,在教科書上描述陳炯明都以「逆黨」、「叛軍」、「叛徒」稱之。1990年代以後,部分學者開始對此進行考證,尤其是陳炯明之子陳定炎查閱了當時的大量報刊資料,方才讓世人重新認識陳炯明。但陳定炎的資料中也並非全無偏頗。
家庭[編輯]

妻黃雲(娥),育有五女三男。[23]
子陳定炎(1923年11月22日-2006年9月7日),航空和機械工程專業出身,德拉瓦大學碩士,哈佛大學碩士和博士。曾在通用動力/電船公司任職研發組經理,美國海岸防衛隊任行政督辦。亦曾在美國羅德島大學、聖母大學和康乃狄克大學任教。晚年研究歷史資料為父親翻案。[2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2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hkhenry 发表于 2013-8-29 22:14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競存,綽號殘仔明,惠州府海豐縣人[1],曾經出任粵軍總司令、廣 ...

拜读了。感谢先生。
如此丰富的史料用于跟帖太可惜。
建议先生专稿发表。
发表于 2013-8-29 2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3-8-29 22:34
拜读了。感谢先生。
如此丰富的史料用于跟帖太可惜。
建议先生专稿发表。

老前輩,我還沒有資格寫歷史,都是大學教授的作品.希望以後多多向你學習
发表于 2013-8-29 2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溢涛 发表于 2013-8-29 16:56
太好笑了!你给我定什么性,我就该是什么么?!

发表于 2013-8-29 22: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听途说 发表于 2013-8-29 18:20
市民网是人家郑大文人的。人家想怎么样都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