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810|回复: 20

[地方志] 捷胜风情录【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2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0 编辑


捷胜风情录图.jpg

第八章;庙宇大观


     捷胜地处沿海,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为本来就是勤劳敛朴、精明干练且又乐天知命的捷胜人,造就了极为丰富充实的精神崇拜和宗教信仰。在中原文化习俗的影响下,捷胜封建迷信活动甚为频繁,而自建置以来,寺庙林立、宫观遍地,这在中原文化传承中,亦是其一大特色。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实世所罕见。大凡神仙佛道、忠臣良相、义士先贤,在捷胜这块文化热土上,大都可以找到其供奉的牌位。更为奇特的是,媒人神、墨斗神、蛇神、厕神、床神、门神、灶神、月神、路神、桥神、井神等亦都挤身其列,真可谓宇宙各路神灵,林林总总,汇聚捷城。
      从整体看,捷胜的神灵可按其当时城所配置及现今城内外分布顺序进行分块,属总神庙宇者一是四位公神之城隍庙、古庙、地藏宫、凝波寺和普善堂;二是五土四社稷庙;三是九王爷宫;四是四大元帅庙。属城内神庙者,有东门巡抚祠和双忠爷宫、关帝庙等。属城外神庙者则有石头天后宫、红坎帝爷宫、埔尾三官堂和蛋家宫、北门外催官宫及牛肚七老将祠等。而属旅游区域的神庙有得道庵、云山观、石厝洞、龟龄岛天后宫、东坑白石庵、马岭山天后宫、大埔长春洞、小海云山寺等。余者则有内外文祠、北门外星官爷宫、各社头神庙及周边乡村神庙。
      因儒释道三教的意象结构都各自表现了鲜明的两极思维,一端是超越人类、解脱痛苦、获得永恒生命和幸福的神——儒、佛、菩萨、神仙;另一端则是人死后转化为更低级的生命,变成鬼,堕入苦难的深渊。前者追求理想,后者防止陷入,而人类挣扎在这两极之间,正好是中间的转化者。一步踏错,便成千古之恨。这种趋神避鬼的观念,造成了神鬼对立的强烈反差,透露出人类心灵深处既原始又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本能的强烈愿望,因而,人类崇拜神佛,惧怕鬼怪。不是初一十五,不论有事无事,都得往神庙或在自家所祀之天地烧香膜拜,以求平安顺利。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心理上求得平衡,生活上过得安乐。由此可见,各地神庙大兴之原由了;也无怪乎捷胜人之重视迷信了。
      本章按神灵的类型,择其要者,拟分天神庙宇地祗庙宇仙真人鬼庙宇三部分,进行概述。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风水掠影—天葬地“金鸡缩爪”
[文化天地] 从务实奋进中崛起的捷胜中学
[文化天地] 穿越史前文化、追溯现代文明
[文化天地] 延续五百多年捷胜何氏宗祠冬至谒祖“三献礼”
[文化天地] 无私的捐助、大爱的善举
[文化天地] 汕尾市何氏宗亲总会成立庆典圆满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2 编辑

      1 天神庙宇古庙     


       古庙,位于捷胜所城南村,宋末时期所建。该庙规模壮观,占地约1000平方米,整体庙宇具有宋代建筑特色。     
      该庙主祀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荡魔天尊,乃道教大神之一,是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的统帅。他身长九尺,面如满月,龙眉凤眼,绀发美髯,顶带玉冠,身披松萝黑衣,手持宝剑,足踏龟蛇,威风凛凛。两旁为金童玉女、水火二将。
      据说,他能察微知远,消除邪魔,故民间对他极为信奉,称之谓“元始化身”、“玉皇化身”。其实,玄武并无其人,对他的崇尚乃是起源于远古的星宿崇拜。      
      我国古代将天上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又把二十八宿分成东西南北四组,并将每组七个星座想象成一种动物。根据五方配五色的说法,即成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所谓四象。龟为“四灵”(龙凤鳞龟)之一,蛇也被认为是有神性的动物,这两种爬虫颇受古人青睐。北方玄武七宿遂被想象为龟蛇相缠之形,亦即是说玄武乃为龟与蛇的合体。
      南宋时,玄武开始人格化,以道服羽流、仗剑披发的得道大仙代替兽形星宿的形象,并改称“真武”。至明代,又受明成祖尊奉。据考,明代衙门怕遭火祸,因玄武属水,水能胜火,故庙祀玄武以避水火之祸。     
       据考,旧时捷胜所城若逢大旱或是人丁不旺,人们便要在古庙场搭起七层高的木棚,举行“打蘸”仪式,祈求上苍赐甘雨、人丁兴旺,保境安民。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27 编辑

    凝波寺         
          观音堂7.JPG
      凝波寺,又称观音堂,位于捷胜镇东北角后山头(古称“鹤岭”),在城隍庙左侧。该寺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一千五百多平方米,规模壮观,脱俗典雅,气宇不凡,颇具阴柔之美,属明代土木建筑风格。
      据明嘉靖版《海丰县志》载: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督学宪副魏公校曾改观音堂为捷胜社学。清康熙、嘉庆年间曾多次重修。因年代湮久,寺宇残旧,画梁雕栋大多已腐蚀剥落,但历代碑记、楹联保存较好,是捷胜历史文物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对于凝波寺的建置缘起,当地人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明朝初年,福建有一支船队在捷琅埔附近海域突遇大风浪,船上人员悉数坠落海中,在这危难关头,他们恍惚看到南海观音菩萨现身,顿使南海凝波不兴,风平浪静。后他们游近浅滩,登上一处叫“鹤岭”的陆地。由于这里风景秀丽,海上交通便捷,加上当地居民开化较早,因此,他们便定居下来,并很快适应了当地的民风习俗。
      为感观音厚德,他们捐资在此处建造凝波寺,奉祀南海观音,以求一年四季海事安宁。      
       捷胜奉祀观音菩萨的寺庙除凝波寺之外,还有普善堂和白石庵。观音菩萨,又叫“观自在”、“观音大士”、“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她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四大菩萨。
      “菩萨”一词之义,乃“觉有情”、“道众生”。据说芸芸众生受苦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她就会“观”到这个声音,前来解救。因此,她在世俗中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如来佛;特别是在妇女信徒中,其地位甚至超过释迦。无怪乎人们要建寺庙奉祀了。
      后来,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日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     
       2005年5月初,发起修缮者有感观音托梦,乃成立“修复捷胜凝波寺理事会”,迎请释有聪大师为凝波寺住持,并发愿与一些热心人士四处募资,圆满解决了凝波寺产权归属问题。现该寺已修复原貌,大殿正中祀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还配祀伽蓝菩萨、地藏菩萨、韦驮菩萨、弥勒佛、西持国天王、东持国天王及十八罗汉像,并拓建文化碑林,开辟为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每逢观音香会,来凝波寺求福求子者摩肩接踵,纷至踏来,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 图片 0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33 编辑

      得道庵     

         20080123_dbb795f98a5c421dfdbeqIWesCp87nYC.jpg
       得道庵,原称云山寺,位于捷胜所城西郊二里许白云山的山腰,背山面海,环境清幽,风光秀丽。庵为宫殿式建筑,艺术精湛,响誉海内,素列古城大八景之首,并早已载入海丰旧县志,是一处遐迩闻名的佛教古刹和旅游胜地。      
      该庵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代较长,管理欠妥,且又历经兴废,因此,建庵之图记、碑记等资料,多已沉沦失考。兹尚存者,仅有清末庠生林大蔚于1924年撰写的《得道庵序》。而其开卷溯源斯庵之创始者云:“溯源创始之由,或云朱翁伯符,或云洪师达上,未详也。”于此,我们即可窥见前人于寻求建庵事迹,已有难处。      
      根据《得道庵序》的记载,该庵之地为朱翁伯符所赐,洪师达上募资兴建。民间有一种说法,庵址原是朱家耕种之地,后因朱翁女儿素云发愿供佛,当时,仅以数椽几瓦遮避风雨。“越百余载,迨乾隆年间(1736—1795年),始增三宝佛殿及下两庑。续后风雨摧残,历有增修。”
      乃至光绪七年(1881年),名僧遇缘主持是庵,发愿予以重建,平基而变旧制。缁衣钵盂募资外地,夙兴夜寐运筹营筑,如是惨淡经营,历时九载,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告落成,并将白云寺易名为“得道庵”。
      现庵左侧五叶流芳处,筑有八角型密封石塔,内面安放达上、遇缘禅师的遗骸。
      该庵主要建筑为前后庵宇暨左右厢房,共计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布局协调,结构严整,雕甍画栋,朱槛飞檐,高下相间,曲雅庄严,流金溢彩,灿烂辉煌。前殿大门上书“得道庵”三字,其上又有“胜地灵岩”四个草书巨字,其下两侧分刻联语曰:“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得解脱时山海小,道元妙处地天空。”门阶下正中置有巨鼎状香炉,佛烟袅袅,倍觉神怡。
      几年前,岭南诗人熊鉴游此仰观“得道庵”匾额时,便曾吟出二副对联:“能舍己为人,方称得道;要仁民爱物,才可修行。”“苦海渡苍生,出家乃因避世,禅心忘小我,成佛本是为人。”真是佛禅妙理,顿教烦恼消释。
      前殿置祀关圣、太白、东岳,左右厢六位护法天王呲牙裂嘴,狰狞可怕。前殿背面(已属里殿)之韦驮菩萨凛然生威,其两侧刻有楹联:“看曼陀花庄严绝妙,证菩提树色相皆空。”
      韦陀像对面,为一高台,亦即内殿,殿前台柱分刻“海甸涌灵岩,盼水光接天,一片清虚,明澈大千世界;层城禁古刹,瞻云气横嶂,万里缥渺,蔚成不二法门。”内殿祀有释迦牟尼、琉璃光佛、药王菩萨、千手观音及十八罗汉,塑像雕技精巧,庄严隶穆,各具神态。
      每逢寺僧做法事,鼓钹齐鸣,烛光摇曳,木磬阵阵,经声喃喃,使人置身其间,俗念俱空,有如身在仙境,舒适畅快。整座建筑称“胜地灵岩”,在海岸第一山八景中自居一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得道庵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成为废墟。当时,殿里所有的佛像、匾额、碑记、经文、度牒、衣钵、书画及建庵圣旨、图纸等,俱被毁坏。后经海丰县人民政府批准,乃于1984年9月成立得道庵风景区修建理事机构,开展筹建工作,重兴土木;并请古建筑师罗铁和雕塑艺人周仲富等设计施工。历时三载,始告竣工,并于1987年10月举行剪彩仪式。现属汕尾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广东省宗教事务局列为重点寺观。
      该庵自修建以来,游客纷至沓来,每逢旺季,人们更是穿梭不绝,逸兴遄飞。省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石冠军所写诗句“得道庵前得趣丰”,实在道出了人们游得道庵时的惬意心境。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清•林大蔚《得道庵序》     


       捷之西山得道庵即昔之云山寺,前明崇祯时鼎建也。溯厥创始之由,或云朱翁伯符,或云洪师达上,未祥也。吾捷前辈黄飘香先生曾读书其间,庵侧有达上禅师墓碑记存焉,公摹而读之,始知朱氏以地资之,摹是庵者达上禅师力也,而自泐为明之茂才。夫师浮云宝贵隐栖于此,盖亦非常人也。当时院可数椽,仅避风雨,越百余载,迨乾隆年间始增三宝佛殿及下两庑,续后风雨摧残,历有增修。至光绪七年,住持僧遇缘和尚始平基而废旧制,益见净土庄严,灵光焕发,斯诚是庵一时盛事也。况夫地拓三弓,却萃西山之秀;天开八景,洵增南国之光。虽蕞尔微区,实吾邑名胜。所以君子来游,不少他乡之客;都人至此,间多大雅之士。有此风景端赖保存,今虽苟完苟美,尤须尽善尽美。嗟乎,创始之难,守成不易。后之视今,当犹今之视昔。愿后之君子共相保守勿替焉。     
       余少时亦读书是庵时,达上和尚碑文大半消磨,惟塔铭颇有可观。余赏录而存之。今之五叶流芳处即其墓焉。其旧寿塔铭失考,此乃嗣其法门人通衢所拜撰也。

      民国甲子一九二四年撰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41 编辑


      2 地祗庙宇

      城隍庙     
             20070904_545e8ca54f873a70796aS796hRldSurZ.jpg
       城隍庙,位于捷胜镇东北角之鹤岭,毗邻凝波寺。城隍庙之地,原为洪瑛所献。
      据《洪氏族谱》载:“洪武十有三年(1380年),……城所内外社约众信议建城隍庙加筑庙前戏台(原戏台已拆毁),众绅商于瑛公,公复将地赠送之。
      越年(1381年)庙台落成,隍爷进庙演戏庆祝。”(关于城隍庙演戏之盛况,第二章“古戏台”一文中已有述及,兹不再叙)由此可知,城隍庙的建造年代是明洪武十三年至十四年。清康熙移民迁界,人烟已绝,隍庙倒塌。至雍正年间,人户渐复,重修后的隍庙圣诞亦渐恢复。
      公元1992年,城隍庙修复。1995年,举行隍爷升殿仪式。该庙结构仿宋明宫殿,大殿正中设一泥一木两座城隍像,两旁分列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还有一些地狱塑像,显得阴森恐怖。庙内设东西厢廊,庙门前置一对石狮,庙前近处建有新戏台。      
      城指城郭,隍为护城之河沟,有水称池,无水称隍,是城隍原指城郭沟池而言,亦即易经“城复于隍,勿用师”也。古人认为凡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皆有神在。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里人的安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守护神,称为城隍爷、城隍老爷。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体系,称他是剪除元凶、护国安邦之神,并管领阴间亡魂。后城隍之祀受时代潮流影响,又渐渐加重职事,诸如祈雨、求晴、招福、穰灾等。无形中兼管地方冥籍,赏善罚恶,为冥府派驻阳间之地方冥吏。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土地庙出生,所以他对土地庙及土地的上级城隍庙极为推崇。他下旨封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神为王,职位正一品。而府、州、县城隍神则为公、侯、伯,且重建各地城隍庙,提高规格,要与当地官署衙门款式等同,并按级别配制冕旒衮服。
      这样,各地政府便有了阴阳两个衙门。由于明太祖的推崇,捷胜所城隍亦受到同样的待遇,其规格亦与所署衙门等同。      
      城隍并不指具体某人,各地均有自己的城隍,即是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充之。诸如浙江绍兴祀唐初大将庞玉、南宁和桂林祀宋南宁知府苏缄、杭州祀明按察使周新、北京祀文天祥和杨椒山,也有祀秦裕伯、纪信、灌婴、英布、范增、萧何等的城隍,并非一成不变,即所谓“接神道亦随时兴废”(《茶香室四钞》)。有的城隍黑脸长髯,气宇威严;有的则是白面少年。捷胜城隍乃属黑脸长髯,气宇威严者。
      据传说,捷胜城隍要在每年的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的上元节出巡,城所善男信女随木雕城隍像游街,户户张灯结彩,祀神宴客,至为热闹,俗称“春秋两祭”;旧时在阴历正月廿日还要举行扛神赛会、八月十五日城隍爷生日(原为建城日,城隍生日实为五月十三日),又要举行迎城隍的盛大祭典,并进行大型的演戏活动;
      明清、民国时期,捷胜有“三日无雨火烧埔”的民谣,每逢久旱,人思甘雨,捷胜老大便到城隍庙抬出木雕城隍像,赤头游城门。以上这些习俗,现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为人们简化或淘汰,但城隍爷的春秋两祭和演戏之习俗,在捷胜遗留至今,后人还可见其当年之盛况。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45 编辑

     五土四社稷     


      捷胜所城在建置之时,曾按明初卫所规制配设五土四社稷。五土者,乃五个福德老爷宫,设于捷城东西南北中之位;四社稷者,一在东门水坑街口、一在西门水阁村、一在石头村、一在城隍街(正直街)。它们是捷胜具有建城标志的庙宇。      
      土地神原名“社”,故有土必有社。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对土立社,以祈福报功。白虎通云:“人非土不立,非壳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就是因为“土”能生万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为祈福(春社)报功(秋社),示与土合而成“社”,这就是“社”之由来了。是自古以来人们除敬天以外,就以敬土地为最紧,便封土地为社而祀了。
      土地之神称为“社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大伯爷、老土地、后土,又称福德正神、福德爷。历代对于土地神之名讳及哪朝人,有几种说法,但人们普遍认定的乃是周代的张明德。他原是某上大夫家仆,因主人幼女思念其父,乃远途背之前往会其父。不料半途天降大雪,张明德脱衣护之,自己遂被冻死。当时,空中曾显现有“南天门大仙福德神”八字。此事一经传开,百姓异口同赞,认为是天赐义仆封号。后来,那上大夫感念其恩德,乃建庙祀之。
      一般来说,其它地方的土地庙很小,这跟土地神在神的体系中地位较低有关,所以立专祠者较少,大都只附于神庙或桥亭之处。
      然捷胜所城并非如此,还是立专祠以祀之,这亦是跟城所本身之规制、配套有关。庙中的土地爷为泥塑或木雕,穿长袍戴乌帽,慈眉善目,银须白发,老态龙钟。其旁配祀土地奶奶。他的职责是主掌土地行政,但当今习俗又为他设计了右手拿手杖,左手拿元宝的形象。可见,土地又是兼理财务的财神了。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在明清时期都有祭拜的习俗,现已为人淡忘了。      
      再说社稷,通社有关之神,称为“稷”或“地居主”(地基主)。稷,属六谷之长,即神,官名称为“田正”,封号“后稷”。
      自古以来,帝王诸侯都甚重视社稷,这主要是因其象征国家富强、康乐太平,所以社稷又被比作“江山”,以社稷的存亡,示国家的存亡。
      在上古时,最早任稷官者,是炎帝神农之子“柱”及尧帝时的“弃”,两人均先后成为“稷神”。
      明代捷胜的社稷不设祠庙,只筑一小平台,上立石碑以祀稷神。稷神的职责是主管田地六谷,庇佑人民收成丰裕,生活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0 编辑

      3 仙真人鬼庙宇

        天太后宫     


       捷胜地处沿海,渔民众多,故信奉天后圣母者多,崇拜之风甚盛。综观捷胜沿海一带,建天后宫的就有石头村、沙角尾村、牛肚村、双湖村和龟龄岛等,其中,石头村天后宫较为出名,建筑规模较为壮观雄伟。
      其宫庙并戏台之地约占1000多平方米,右侧设以围墙,中建庙门亭,门亭内壁两边镌刻有“南国有生皆圣德,海天无处不慈航”及“升阶已肃天颜近,到此方知母德深”两副对联,门亭联则为“白云红日仙都近,玉树丹林胜迹幽”,门前两侧各立一石狮。
      围墙内之天后宫,整体上分前后二殿,前殿门额刻“天太后宫”,下刻“英风已届江天外,坤德长垂泽国中”的对联,殿内两旁各祀注生娘娘及天官等神明;过了前殿,便是方型天井,中置明代香炉(成化十八年<1475年>岁次丙寅仲秋造);再进去,就是后殿,亦即主殿,正中祀天后圣母,前有三块拜石,为总督大老爷所赐,长各150厘米、宽55厘米;东西两侧为庑廊。
      另外,天后宫前建有戏台,刻有“谁谓戏者虚犹是千秋真史实,莫道看无益诚然一部好文章”及“胜地长春一曲梨园歌盛世,神光永耀千秋香火祀南天”的对联。从现存的明成化十八年所造之香炉及石狮看,天后宫有可能建于公元1475年仲秋。现有明代遗存的香炉、石狮及总督大老爷禁碑(建庙公约)等文物。      
      据《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赵翼《陔余丛考》及《天后圣母正传》记载,天后,又称海神天妃、天上圣母、妈祖、船头妈等,自宋至清,帝王们对她的册封多达四十余次,她的地位也逐渐升高,称为“天后”,事迹也被载入国家祀典。
      天后,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嵋州屿。其父林愿,官至都巡检,母王氏。因林默小时从不哭啼,故取名为“默”,长大后又叫“默娘”。因其生在海边,默娘水性良好,常在海上救助遇难的客商、渔民;又知天象,她的天气预报十报九准;犹懂医药,为人看病治疗;此外,她还识占卜之术,预知祸福。
      虽说是年轻姑娘,但却无所不能,乡亲们都有十分信服爱戴她,称她是“神女”、“龙女”。到了二十八岁,有一次,她在海上救人,不幸身亡。乡亲们悲痛不已!后来,渔人经常看见默娘身着朱衣乘云游于岛屿之间,便编出许多有关她飞升成仙的故事,并在莆田修建祠堂纪念,每次祈福必有灵应。自此后,天后就成为沿海地区共同祭祀的海神。      
      在以前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圣诞时,石头村天后宫要演上百出戏,连续上演三个多月,现在只演一个月;其他如沙角尾村、牛肚村及龟龄岛等天后宫,亦同时演戏,但只有几天时间,并不像石头村那样热闹非凡。
     在诞辰正日,一般都要举行“摆席”、“送子”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海事安宁,四季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1:53 编辑

      关帝庙     


       在中国,神明成百上千,影响很大的也有几十位,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关圣帝君了。他的庙宇,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一般称为“关帝庙”,与孔庙并称为“文武二庙”。      
      捷胜关帝庙,位于城所南门街中段,规模不大,占地只有二十多平方米。
      据考,在解放前,关帝庙规模较大,后因国民党整街时,将其裁去一半,而成现有规模,对此,其原有庙联“庙宇巍然,宛如季汉偏安局;威灵永在,应与中华万古存”己有述及。
      该庙内祀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俗称“关公”。他生于汉恒帝永寿二年五月十三日(后为关公诞辰,春秋致祭),河东解县常平村人,容貌伟岸,威武逼人,自幼喜读《易》和《春秋》,具有忠义之气。他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协助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他屡立战功,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智取黄忠,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另外,曹操劝降,他讲究忠义大节,更使万世流芳。后来,败走麦城,死于湖北当阳。
      然从魏至隋,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自唐宋以降,方声威大震。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其封号甚至超过人间帝王,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敢自称“大帝”的。因此,关羽便成了国家祭祀的高级神祗,佛道二教亦争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神。
       据说,在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均对“万能神”关圣帝君顶礼膜拜。      
      据传说,每逢关帝诞辰,头一天便要下雨,以清洗街巷。入夜,关帝庙则会传出声响。人们都认为,这是关公在磨青龙偃月刀,他又要斩妖除魔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1: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1 编辑

      四大元帅庙      


      捷胜所城四大元帅庙,一在北门菜街、一在北门第八街、一在西门街、一在西门第五街。
       这四大元帅庙分别奉祀“温、康、马、赵”四位天神,他们是捷胜所城的总神。      
       北门菜街的元帅庙祀威灵瘟元帅,他是金大神温琼。据《中国一百神仙图》的记载可知,温元帅在东岳十太保中最为著名,后汉时温州人。其父温望专于儒学,中了科第,然一直没有儿子,乃向后土祠祈祷。一夜,其妻张氏梦见金甲神持巨斧,手托一颗明珠,说:“我是六甲之神,玉帝的大将,现要下凡为人,欲托你胎,不知肯否?”张氏答道:“女流无识,圣贤显萃,何敢方命?”说完,即把神给她的珠子放在怀中。醒后,果然有孕。十二个月后,祥云绕室,异香馥座,婴儿出世了。其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肋有十六篆,人莫能识。后这个婴儿取名为琼。温琼自幼聪敏,“七岁学步天星,十岁通儒”,但长大后无甚建树,“十九岁科举不中,二十六岁明经射策亦不中”。一次,正当他自叹之际,忽飞来一条苍龙,堕下一颗珠子到他面前,他跃上拾起吞入肚里。苍龙来夺,他把龙扭成一个环,绕尾于手。突然间,他的身体发生变化:面青发赤,蓝身猱猛,手握巨简,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将龙制服。后泰山府君知其勇猛,召他为佑岳之神,积立了阴德;并受玉帝敕旨,封为金大神,赐以玉环一个、琼花一朵、金牌一面,内篆“无拘霄汉”四字。他常下五岳巡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元帅。在每年阴历五月,温琼“诞辰”之日,人们都要抬着他的神像在街上游行,驱赶疫疠。      
      北门第八街的元帅庙祀圣仁康元帅,他名叫康席。据《北游记》载,他本是西安府黑公林的妖怪,在仁圣兴风作怪,杀人越货。后来,被妙乐天尊降服,玉帝封其为“仁圣康元帅”。他手执金斧,帮助真武大帝降魔除妖。《三教搜神大全》说他“生而慈善,不伤蝼蚁”,“四方谓之能仁,声闻天下”,所以有“仁圣”的称誉。他与温琼一样,都是东岳十太保之一。      
       西门街的元帅庙,主祀灵官马元帅,是一位三眼神将,俗称“马天君、三眼灵光、三眼灵耀、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花酒马灵官”。据《搜神大全》载,他本是如来佛身边的至妙吉神,不知是菩萨,还是罗汉?因他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教义,而被罚下凡。所以,民间中曾有马元帅三次“显圣”的说法。后来,他拜妙乐天尊为师,学得“风雷龙蛇首或鬼安民之术”,获得三角金砖。因其神通广大,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玉帝便让他掌管南天事,赐琼花宴,并让他当了真武大帝的部将。世间百姓对他极为虔诚,凡有“妻财子禄之祝,百叩百应”。“感显应验,永受祭享”。     
      西门琼花宫祀华光大帝。据考,南方有许多主祀华光大帝的华光庙,而一些城隍庙亦配祀华光大帝。据《华光天王传》和《北游记》记载,华光乃“火星”,是“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阳”,玉帝曾封他为“火部兵马大元帅”之职,法宝除金砖外,尚有“风龙降火龙数条”及“火丹”,只有真武帝用北方壬癸之水,才将其制服,所以民间又视其为火神。道教把他的“神诞”(生日)定为阴历九月二十八,可他八月初一就由天上下凡,如果八月初一这天下雨,那么一年的火灾就会少。因此,农历八九月间,每条街巷,都要作“华光醮”,时间三四天不等。打醮的目的,是为了免除火灾。其时每家预备腊烛、冥钱、火炭、鸡毛,以及柴米油盐等,捆成一堆,放在门口。在打醮最后一天的五更时分,则有一班人打着明锣从门口经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大筐内,再放进一只纸糊的大纸船里烧掉,叫做“送火灾”。打醮期间,张灯结彩,迎神赛会,街坊邻众,齐往参拜,在娱神的迷信气氛中,倒也洋溢着娱人的欢乐情绪。      
      西门第五街的元帅庙祀财神赵公明,据《搜神后记》、《辞海》、《清吴俗》、《清嘉录》及《姑苏志》记载,赵公明,秦朝人,得道于终南山,封正一玄坛元帅,黑面浓须,着武装,手辄鞭,身跨黑虎,是道家诸真之一,名在东岳十太保之列,历来被奉为“武财神”,又称“中路财神”(正财神),是财神界的主宰,统驭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将,合而称为五路财神。
      传说,赵公明不食猪肉,所以人们在祭拜时,必以烧酒牛肉祀之;他又怕寒冷,被人称为“寒丹爷”,当他于上元夜游巡境时,人们就大燃炮,为其暖身。现此习俗依然存在。     
       因佛教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给佛门带来了无比光耀,所以道教也增加了四大元帅的编制。
      明清时期,道教在作道场祈禳时,常要用一种“请神”的重要方术,即请有关的神明降临,帮其驱魔降妖。
      据说,张天师与敌手斗法时,便常要“请神”。他披发仗剑,蹑着罡,步着斗,捻着诀,念着咒,礚踏了一会,便拿出令牌,连敲三下,喝道:“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温康马赵赴坛!”紧随着,又烧了两道飞符。此时,半空猛响起划喇喇之声,随声降下“温康马赵”四位天神。他们身长三十六丈,威猛无比,邪魔一见他们,大都溜之大吉。
      四大元帅庙与五土四社稷庙、九王爷宫一样,都是作为捷胜所城的建城标志,但这中间有它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缘要素,而这亦说明了封建统治者对于上苍的冀望和依赖心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22 编辑

      九王爷宫      
         20101025_1548_0.jpg

      捷胜所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依明初卫所规制,各于每个城门建二座王爷宫,东有后山头坎下、水坑街口之王爷宫;西有西门头顶、刘巷口之王爷宫;南有南门外头社、第六街之王爷宫;北有捷兴社、金竹乡之王爷宫,而第九个王爷宫则位于大流顶社。它们是捷胜具有建城标志的总神。      
      王爷宫即三山国王庙,所祀者乃连清化、赵助政和乔惠威三个国王,他们是异姓结拜兄弟,同为隋文帝杨坚的大将军,后为潮州揭阳明山、中山和独山三山之神。
        传说,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6年),御驾北伐,受困太原城。其时,连、赵、乔三位将军,显灵救援,宋太宗才得以平定北汉流寇刘继先。凯旋时,城顶云端出现一面旗,上有“潮州三山神”五字。因此,宋太宗分封连清化为“明肃宁国王”,镇守明山;赵助政为“威德报国王”,镇守中山;乔惠威为“弘应丰国王”,镇守独山。赐庙额“明贶”。后世奉称为三山国王。
      他们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千余年来,香火鼎盛,显赫非凡。      
      从惠东至潮汕一带,人们多信奉三山国王,并建有祠庙奉祀。但较为特别的却是汕尾市城区的捷胜镇,以一镇之小,竟容有九个三山国王庙,真是不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07 编辑

      巡抚祠     


      巡抚祠,位于捷胜所城东门街中段。内祀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的神像。      
      据清范端昂《王来任传略》载,王来任,字弘宇,辽东人,广东巡抚。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屡经兵燹的广东沿海正处在有紧无松的海禁之中,时沿海居民抛弃家室田畴,扶老挈幼,饥馁流离,偶遇悍兵强徒,遭其挞打抢夺,可谓天灾人祸并至;且米贵如珠、盐贵如玉,人多三餐不继,是嫁妻卖儿者事常发生;加之瘴疠丛生,瘟疫杂至,使“十乡之中存无四五,十室之中死有六七。”
      (廖天佐《迁图说》)王巡抚目击如此情形,“安集流亡,咨询疾苦”,并条陈六大害,上疏朝廷,请旨复界。因此,濒海百万乡民俱得归里。
      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下旨复土展界,迁民欢呼载道,莫不踊跃!可惜天未祚粤,王巡抚因病而亡(民间传说他吞乌金自杀)。仆音乍至,粤民号啕大哭,悲痛至极!
      时两广总督周有德奉特旨展界设防,目睹流离之民,田地径路阻芜,乃上疏请旨,预备牛种、给迁民以前业,不许豪强隐占欺凌,并设官兵于防外。迁民雀跃不已!
      其时,捷胜所城是迁民测界之地,诚如廖天佐《迁图说》中所描述那样,城所告空,人烟已绝。因王巡抚和周总督冒死上疏,为民请命,城所人烟及农业生产方渐恢复。     
      为纪念故,捷胜人民设专祠奉祀这两位大功臣。自清代至民国,该祠香火鼎盛。
      文化大革命期间,祠遭毁,后改建为东村小学。现存有碑刻,祠亦已重建。今人刘淦有《忆捷胜巡抚爷宫碑记怀古》诗云:“康熙征爽统南国,皇令封船逐户迁。海岸哀声鸿遍野,渔家背井苦连天。巡爷总督齐章奏,居士大人陈泪篇。仗义成仁救百姓,光辉政绩照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清&#8226;范端昂《王来任传略》     


      王公字弘宇,辽东人。康熙四年,巡抚广东。时粤屡经兵燹,赋役重繁,民不聊生,濒海两徙,饥馁流离,尤为凄惨。公至抚粤,安集流亡,咨询疾苦,赈恤存活数千百万生灵,禁止夫役,革除兑支、勒解、折征等弊。严禁营头下乡债折粤人妻女。减省排户虚费,岁以数百万计。缉拿流棍、土宄,抢夺掠卖杜绝,州县委署征贪除蠹。条陈六大害,飞章入告:一曰夫役,一曰民船,一曰私抽,一曰采买,一曰诬盗,一曰擅杀。请旨永禁,粤人始得更生。至于亲临清狱以释积冤,微服访察以清吏治;巡查营棍、藩孽标夺肆虐;盘诘贩卖妇女,窃带过关;首禁有司凌辱士子,或有挂陷,不得擅自威焰。种种仁政,俱实心行之。      
      天不祚粤,公病噎食,自陈罢免。粤人哀恳提督杨公遇明据众民情疏留,里民潘世祥等赴京保奏。仆音随至,号哭而旋。公遗表请复海界,濒海百万生灵俱得归里。立庙尸祝,至今不衰。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13 编辑

      云海寺      

          20110128_1434_0.jpg
      云海寺,位于捷胜镇西南侧的小海,那里树木茂盛,环境清幽。
      据民间传说,该寺在明末就已存在,原是一间小庙,1987年扩建。它坐北向南,寺前是碧波万顷的南太平洋,并斜对龟龄岛。寺院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分前后两殿,东西为厢房(仍未建成)。前殿奉祀华佗先师,后殿为大雄宝殿,奉祀三宝佛。该寺结构仿明清建筑。      
      说到云海寺,妇女信徒们谈及三宝佛者较少,而华佗先师倒是她们所常谈的对象。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华佗先师极显。不论祸福,拜之极准。是故人们每逢灾祸,必备酒果纸香,前往云海寺敬拜祈福,以解灾危。纵非初一十五,亦是香火鼎盛,信徒不绝。若是逢年过节,摩肩接蹬、无地跪拜的景象,更是让人觉得热闹非凡!      
      华佗先师,又称“华佗仙翁”、“华佗神医先师”,原名华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是三国时期一代神医。兼通数经,然而举业不就。他通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针灸,又能破腹背,湔肠胃,以除其疾秽。若有人病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医治的,则须刳割,并让其饮麻沸汤(麻醉剂),作醉死状。他还创有五禽之戏,如法行之可让人得高寿之效。当时的曹操患有苦头风,经华佗施以针灸之术后,立可见效,是故曹操命他相随于左右。但华佗本来就是一位士人,历来耻于以医见业,故多番借口辞归,后向曹操请求,说要回家拿取方药,乃许归家。既归,他辞以妻子病重,须亲自在家照看,而数期不返。曹操大怒,将他收狱考死。临死时,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此可以活人’,该吏畏法不敢受起,华佗便向其索火烧之,药方遂绝。后来,曹操之子仓舒病重,无人医治,曹操方才叹道:“我悔杀华佗,今此儿疆死矣。”从他的生平事迹可知,他确是一个高明的医师,不愧有“神医”之称。      
      每逢华佗先师普渡日,场面更是热闹。普渡日一般定于每年的七月月头、月中或月尾,这一天上午,捷胜人民都要吃素,俗称“吃菜”,以示诚心!
      今人刘淦“香烟绕寺佛心开,万朵祥云门外栽。南海潮声参磬鼓,西天活佛步坛台。藏王临座召亡魄,菩萨乘槎渡鬼胎。多少虔徒同拜揖,浑凝极乐净尘埃”一诗,便如实记载了普渡的实况。 20110128_1442_0.jpg
20110128_1438_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17 编辑

      七老将祠      
          4000885318965650378.jpg

      七老将祠,俗称“大人公”和“大人公妈”,位于捷胜镇牛肚村西南侧的红沙坝。
       该祠建于明末,规模较小;公元2001年,沙坑村出资重修,现占地约200平方米,祠宇前面设有拜亭,亭柱上刻“守土捐躯丹心一片昭千古,戍边殉节义气长存纪七人”的对联;祠门两侧刻有“精忠垂青史,战绩著南疆”的对联,门额刻“护国庇民”;祠内奉祀“七大人公”牌位,祠后则为一沙土圆堆。现留有明代石香炉一个。      
      据民间传说,七大人公原是明嘉靖年间七个抗击倭寇和海贼的战士,他们守卫边防,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有一次,因击退倭寇、海贼后,都甚为疲惫。夜黑似漆,大家睡得很沉,不知海贼已潜上海岸。因此,他们在无提防的情况下被杀了。对于他们的死,附近乡民又有其它说法,有的说他们是在海战中牺牲的,后随海浪飘流至岸上,为乡民所发现。但不管说法如何,他们抗击倭寇海贼、拼死守卫边疆、保护人民安全的精神,却是永远不朽的!有鉴于此,牛肚、沙坑两村乡民联合设专祠纪念。      
      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期间,牛肚、沙坑的村民均要到七老将祠举行“祭孤”(又称“祭幽”、“祭佑”)活动,在旧时,由牛肚、沙坑两村群众,在七老将祠前搭棚设台立纸鬼,并自带包子、薄饼、米酒清茶、水果等祭品,前往拜祭,祈求大人公管领好阴间孤魂野鬼,不要四处游荡,惊老吓幼,扰乱民宅;并佑社会安宁,合村平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大人公的祭佑习俗已有简化,且两村亦不再联合祭拜,沙坑村一般在中元节之前祭佑,而牛肚则在中元节之后。 20080121_5e345d2178a6e3c83674UJjrmJOe4VL1.gif 20080121_f4812db905b7a3fe7609K0R9WCuWBkzD.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9-3 22:21 编辑

      长春洞      
         577023702257854966.jpg

      长春洞,位于捷胜镇西侧大埔村旁的山腰上,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俗有“小桃源”之称。该洞纯属天然,洞门由一块巨石覆盖而成,上刻“长春洞”三个行草大字,为西门街“大记何”清光绪年间秀才悟觉子何湘峪所刻。他原在此洞隐居,并在洞内奉祀纯阳真人吕洞宾。逝世后即葬于洞之左侧。“大记何”子孙为纪念他,便在长春洞前拓建吕祖祠,并请专人看祠奉祀。      
      吕洞宾,在八仙中影响颇大,而在历史上亦是实有其人。他是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姓吕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少年时即熟读经史,但数次考进士都不中,遂浪迹江湖。
      传说,他在长安酒肆遇见钟离权,经过“十试”考验,授他延命之术,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又传说,他遇火龙真人,学得天遁剑法。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喦、刘操、王重阳)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他是一个集“诗仙”、“剑仙”、“酒仙”和“色仙”于一身的神仙,他弃儒学道,仗剑云游,扶弱济贫,锄暴安良,因此,民间中流传着他的许多事迹。      
      长春洞主人的性格与吕洞宾甚为相似,亦是喜欢扶弱济贫,不平则鸣!因此,他弃儒学道,远离尘世繁华,独自隐于长春洞,奉吕洞宾为祖师,潜修在心,以图超脱。 822751356926723541.jpg
发表于 2013-9-4 1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道庵山遭整体的破坏,连得道庵门前大榕树都被人破了,以前幽静的环境变成现在的俗物,后山变成赚钱的死人坟!!!相思爷海滩的沙被盗,以前有的防护林都没了,沙也没了,海水吞陆地,相思爷的戏台都被海吞垮掉了!
发表于 2013-9-4 2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啊,学习好多知识,感谢楼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