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夜阳光2 于 2013-12-24 09:33 编辑
车行驶在汕遮公路上,突然望见不远处“子弹头”的和谐号列车呼啸而过,过往那些与火车有关的情感和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2004年9月底,我躺在T30的卧铺上层,望着白色的车厢顶,像每一个初次进城的农门子弟一样,漫无边际地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千里,也是第一次乘坐火车。为赶上火车,我凌晨乘坐大巴从汕尾出发,到天河客运站后在车上休息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倒了两次地铁到达广州火车站,在拥挤的人流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踏上北上的列车,经历一天一夜到达北京西站。当火车轰鸣进站,我在剧烈的抖动中萌生一个愿望:什么时候我的家乡也通上火车,让离家的孩子不至于如此折腾。那时的我,未谙世事,只是单纯从个人出发,还未把铁路与一个地区的发展划上联系。 自那以后,我频繁地乘坐火车,出发、回家、去往陌生的城市、见识美丽的风景,在火车上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还记得2006年暑假,我搭乘最原始的绿皮火车前往江西信丰,在那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支教活动。当时乘坐的那辆车是临时货车,逢车必停,没有空调。空荡荡的车厢里,头顶上几个大风扇嗡嗡地转着,在酷热的夏天里,个个汗流浃背。随后在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中,才发现正是这一节节绿皮火车,载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果商,将果园里的信丰脐橙运往全国各地,打造起“赣州脐橙”这一品牌。在当地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铁路、火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汕尾,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处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特区之间,乘船到香港也就两个多小时,拥有美丽迷人的滨海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却不符常理地落后着,经济发展长年居于全省下游,不为世人所知。尽管经济发展滞后有各方面的原因,但作为全省23个地级市中唯一一个没有一寸铁路的城市,交通不畅一直为人所诟病,成了汕尾人民一个难解的心结。 毕业后,我乘坐火车去往更多的城市,天津、苏州、重庆、上海等等,见识了繁华都市的快速发展。那几年我的家乡也一直在发展,规划中的厦深铁路也在万众瞩目下陆续进入征地、建设阶段,但与其他城市特别是毗邻的惠州相比,发展速度仍显滞后。2010年春节,武广高铁已经开通,我陪老婆回韶关探亲时特意去体验了一把,整洁、明亮的车厢内装备了先进、人性化的电子设备,让我一度惊叹。更让我惊叹的是,深褐色的“子弹头”时速很快就达到350公里以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到达韶关。这种速度感在我后来乘坐京广高铁时更加明显,之前2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下子缩短至10个多小时,足足少了一半有余,再加上舒适的乘车环境,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真正称得上“千里京城一日还”。而随着高铁的贯通,给沿线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加速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让这些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化巨大。穿行于这些城市,让我有一种深刻的体会:火车的开通,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发展之路,加强了城市间的交流,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给落后、偏远的城市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冲击,从而使这些城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吸收新的事物,加速自身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期待家乡的厦深铁路也尽快开通,让落后的城市早日搭上“高铁”快速发展。 记得好像是从2010年开始,就看到汕遮公路旁成排的桥墎不断立起来,断断续续听说厦深铁路即将通车。我一直关注着,朋友间聚会也常谈起这一话题,但火车开通却终因种种不可预见的因素而耽搁。直到今年11月底,有报道称厦深铁路12月1日全线试运,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也偶尔望见白色的“子弹头”穿城而过,内心兴奋而激动。今天腾讯大粤网发布了正式的通车时间和票价,在漫长的等待中,家乡终于要告别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了。 没有伴随这座城市成长的人们很难体味,为什么汕尾人对厦深铁路如此关注、充满期待。因为这座本不应该落后却真实落后着的城市已经沉寂多年,它太需要迎头赶上、快速发展了。厦深铁路,子弹头的和谐号,200公里以上的时速,顺理成章成为汕尾人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的寄托。厦深铁路的开通,确实意义重大。对外出工作的朋友而言,厦深铁路是一条亲情之路,它让离家的孩子来去自如,不用堵在外出或回乡的路上,周末、闲时也能常回家看看。而对汕尾这个城市来说,厦深铁路是一条机遇之路,它让沉寂多年的南海小城真正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沟通海西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尽显。 作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一分子,我希望随着厦深铁路的开通,更多的人通过铁路走出去,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责无旁贷担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更多的人通过铁路走进来,品尝汕尾美食,享受汕尾风光,为汕尾深厚的人文历史而流连。在这种开放的互动交流中,家乡能够真正搭上“高铁”的速度砍尾争先,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滨海城市,屹立在珠三角东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