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30814|回复: 11

[海丰] 白盆珠横坑村与海丰公平镇交界两地自古交流频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1 1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东县白盆珠镇东南部与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交界,两镇中心相距近80公里,间隔重重关山。在白盆珠偏远村落横坑村,有一条古道可直抵海丰县城,搭起村民们的生存通道。即使到了今天,当地村民仍经常去海丰购物和销售农副产品。

  风景秀美的偏远山村

  300多年来,横坑绿茶一直是远近闻名的上等好茶。

  11月9日上午,天空飘着冷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边界行”采访小组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向白盆珠镇最东面的行政村横坑村出发。

  从S356白盆珠至宝口线拐入横坑村红旗村小组村道,汽车沿着山涧旁蜿蜒的山路摇晃前行,到处可见山上散落的人家,白丝带般的瀑布挂在翠绿的群山中。路旁是大片金黄色的稻田,山林间的茶田呈梯田状铺开,在细雨中愈发碧绿。

横坑村.jpg

横坑村得天独厚的环境非常适合种茶。

  横坑村是一个客家山村,村民姓赖、谢等。据该村《赖氏族谱》记载,横坑赖氏祖先清初开始在横坑开荒居住。

  从地理位置来说,横坑村位于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平均海拔500米,四面被莲花山脉环抱。南海季风带来了充足的水分,由于四面环山,云雾经常笼罩在横坑山间,年均相对湿度达80%。温暖的气候,郁葱的高山,充沛的水分,为横坑绿茶的栽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300多年来,横坑绿茶一直是远近闻名的上等好茶。

  横坑村党支书赖佛送说,除了种茶,这里的村民还种水稻和养殖家禽,年轻人大多出外务工。因为村内没有工业,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村民习惯到海丰交易

  村民们喜欢把农副产品挑至公平镇或者更远的海丰县城销售,以换取生活用品。

  横坑村相距西面的白盆珠圩镇43公里,相距交界的海丰县公平镇只有25公里,且有硬底化村道直通。白盆珠镇是传统农业地区,而公平镇在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服装专业镇,工业发达,对横坑人具有强大吸附能力。

横坑.jpg

横坑通往海丰县城的古道。

  村里老人说,海丰县对横坑的这种吸附能力自古就有。横坑先民定居横坑以来,他们便开辟山路直达海丰公平和海丰县城。村民们趁圩,首选是公平圩,而非新庵或白盆珠。村民们喜欢把农副产品挑至公平镇或者更远的海丰县城销售,以换取生活用品。

  “以前村民们到海丰,要走一条约30公里长的山路,步行需4个小时。如今从横坑至公平的村道修好了,村民开车或驾驶摩托车,30分钟便可以到达。”赖佛送说。

  外迁海丰的居民回村耕种

  横坑上坪、中坪等村民小组的村民已几乎全搬迁至海丰公平,在当地经商或打工,人数有200多人。

  白盆珠镇干部陈玉华是横坑人,他介绍,横坑上坪、中坪等村民小组的村民已几乎全搬迁至海丰公平,在当地经商或打工,人数有200多人。他们还在当地买地建房子,很少回村。

  不过,即使已定居海丰的村民,还是舍不得完全抽离这片祖辈父辈耕耘过的土地。村民谢凡珍1995年从横坑迁居海丰公平,做些小生意。前两年,他又回横坑种植蔬菜和稻谷。常常奔走于横坑和公平之间的他,从没忘记自己是横坑人。一旦有空,他喜欢和乡民把茗话家常。

白盆珠.jpg

白盆珠是传统农业大镇。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更多的村民认为,故土难离,于是继续耕耘着。横坑村下坪村民小组村民谢玉明栽种横坑绿茶多年,茶叶从最初的几十元一斤涨至两三百元,这是他继续种茶的动力。谢玉明的绿茶常常被外地人一抢而空,其中就包括海丰人。

  30公里古道直通海丰县城

  横坑村的村道和通往海丰县城的古道,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除了是通向海丰县城之路,曾经还是弥漫着硝烟的战争之路。

  村道曾是日军败逃路

  横坑村村道宽约3米,长7.1公里,在山涧旁蜿蜒爬行。横坑村老人介绍,这条村道的“始作俑者”是侵华日军。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从惠东平山往海丰县城方向边打边撤,其中横坑是必经之地。为了开辟一条撤退之路,日军架着枪支,强迫村民挑石斩草开路。

  横坑村下坪村民小组村民、现年81岁的江木娇介绍,日军在横坑开路时,她才15岁,大她10岁的丈夫和许多村民一样,被日军拉壮丁去挑石、斩草,整条路用了半年时间才修好。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部队曾重修这条路,以方便村民出行。最近几年,这条用村民血汗铺就的村道实现了硬底化,横坑村民出入更加方便了。

  石头古道直通海丰县城

  在横坑村下坪村小组村道旁,一条石头小路伸入稻田深处,然后在远处的山间起伏。石头是光滑的鹅卵石,有大有小,在历代村民踩踏下,发出油亮的光泽。

  这是一条从横坑村直抵海丰县城的古道,大约长30公里,疾走完全程需要4个小时。几百年来,村民就是通过这条弯曲小路到达海丰进行农副产品交易。20多年前,古道渐渐荒芜,极少人再走。

  横坑又是一个革命老区。1927年10月,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农民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在这个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的海丰人影响下,横坑人纷纷走向革命,朝圣一般涌向海丰寻求革命真理,脚下踏的,正是隐匿在山间的这条石头古道。

  当年有多少横坑人跟随彭湃参加革命,现在已无法统计。据横坑村下坪村民小组小组长谢玉明介绍,大革命时期(1924年至1927年),单是下坪就有100多村民参加革命,最后全村只剩下20多人。

  “挑盐上横坑”,是公平不少老人年轻时深刻的记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沿海地区,盐运集中在惠阳与海丰交界的公平古圩,再靠劳力挑往内地周转。横坑村以偏僻盆地容易隐蔽的地理优势,在当时成为西行的中转站。这条由海丰通向横坑的山路,在当年的意义犹如“驼峰航线”。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严艺超 古优裕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陆丰女孩的音乐奇迹 — 90后乐坛出名歌星庄心
[城事报料] 海丰出现一男一女专花假币,做生意的注意了!
[城事报料] “互联网+电子政务”研讨会在汕尾举行
[城事报料] 航拍台风袭粤后香蕉地稻田里一片狼藉
[城事报料] 这两个人,台风天“海马”刚走,却没躲过车祸
[城事报料] 海丰一男子在开车时脖子差点被“线”割断..

发表于 2014-4-21 14: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关注
发表于 2014-4-21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发表于 2014-4-21 19:15:0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4-21 2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仙境
发表于 2014-4-21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1 2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地方,请组织去春游了
发表于 2014-4-22 0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2 0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2 1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2 1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坑自产绿茶便宜又好,以前经常去那里买,现在涨价了,不过我有空还会去那里玩玩,因为太美了。
6597404018190955159.jpg
619526423757788002.jpg
807270233208116892.jpg
858217203992357399.jpg
1005147141851454401.jpg
1715027033099829402.jpg
1715308508076539968.jpg
1808758200344547809.jpg
1814387699878771649.jpg
1987494810555739927.jpg
1996502009810074311.jpg
2289235985589137621.jpg
2289235985589137707.jpg
2289235985589137750.jpg
2610680409009030871.jpg
2737062673552051371.jpg
发表于 2014-4-25 20: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