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43|回复: 0

[海丰] 海丰立足“三业”创新扶贫方式 确保25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7万元以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海丰创新扶贫方式,谋划长效机制,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该县立足于产业、物业、就业三大扶贫新举措,投入3000万元为贫困村创办“造血”工程——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同时,带动金针菜、绿茶、莲藕和生姜等传统作物种植。建立“四大基地”;通过产业开发,增加物业收入;形成农村产业化氛围,安排1025人参加热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和生产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部署,该县列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计划的相对贫困村50个,贫困户3283户、贫困人口16176人。其中,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25个村,汕尾市直单位帮扶14个村,县直单位帮扶14个村。该县选准扶贫主攻方向,把产业开拓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8家,其中虎噉金针菜、莲花山绿茶、梅陇莲藕、平东九龙生姜等传统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比较突出。通过基地建设和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惠及更多贫困户。深圳对口帮扶通过深圳龙岗海吉星市场的品牌效应,建设梅陇蔬菜、平东生姜、公平木署、大湖花生四大基地。市、县帮扶单位以新技术、新兴产业为主,引进发展海亮有机米种植基地,开发福建安溪绿茶生产种植等新兴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海崇畜牧有限公司、绿洲蔬菜有限公司、莲花山茶业有限公司先后被省扶贫协会评为扶贫产业化企业。
  物业是集体经济收入的保障。该县从长效扶贫出发,注重经济规律和滚动发展,以超越当地的视野来谋划扶贫,为集体创办“造血”工程。投入3000万元,整合统筹深圳龙岗区帮扶25个贫困村在梅陇建设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通过厂房出租和合作方式,确保25个贫困村每年7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
  市、县帮扶的部分贫困村通过镇办市场、购物业等方式,为集体创办“造血”工程,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目标。
  就业是脱贫的保障。他们以推进“双转移”为抓手,把“双转移”与“双到”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深汕合作区和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重点突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826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1025人参加了非农业技能培训,使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和生产水平,以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海丰县财政局帮扶的埔仔洞村,通过对帮扶25户贫困户进行种茶培训,并发放茶苗,采用基地带动。全村25户贫困户都种上了2至3亩的自家茶园。帮扶单位负责种苗、化肥、技术和销售,农民负责生产、管理,使贫困户真正掌握种茶的技术,收入有保障。(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庄小杰)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海丰封停无证幼儿园139所
[汕尾资讯] 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干部协助交通民警维持
[汕尾资讯] 海丰公安开展社会治安整治统一清查
[汕尾资讯] 海丰签订首饰产业环保聚集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汕尾资讯] 海丰深入整治占道经营
[汕尾资讯] 海丰印制十万份消防宣传单 推动火灾隐患整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