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19381|回复: 1

[陆丰] 照料残疾丈夫二十载 平凡女子成就幸福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2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炎夏日,走进陆丰市大安镇一个平凡的小山村,一间收拾得整洁的瓦房里,高位截肢的郑文昌躺在干净的床铺上,玩玩手机,听听音乐。1993年的一次意外工伤使他腰间脊椎以下半身瘫痪,卧床二十多年,他依然活得精神矍铄。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送来了纯洁的天使,这就是郑文昌的妻子吴玉清。

     千里姻缘一信牵

     谈起27年前那次意外工伤,郑文昌语调无奈却也无怨,伤有多重、痛有多深都极少提起,总是一句接一句地说,这是没办法的事,老板也尽力了,医生也尽力了。妻子吴玉清的到来,是他命运中不幸的大幸。

     郑文昌瘫痪后多方医治无果,回到了大安镇大安村,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破旧的祖祠里,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他腰间脊椎以下躯体全部失去知觉,仅是日常大小便的护理就令年老的母亲倍觉吃力。这对悲惨的母子令人同情,当时邻居常来照顾他,其中有一位邻居是来自湖北的女人,她在北京工作时遇到了同乡吴玉清,向她讲述了郑文昌的困境,勤劳善良的吴玉清听了,坚决表示要做郑文昌的妻子,要走进这个贫苦的家庭。

     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个玩笑,郑文昌也不敢相信这个从遥远的北京传来的消息。他诚恳地给吴玉清写了一封信,详细、如实地讲述了自己的疾病以及家中的情况,本想打消吴玉清下嫁的念头,谁知吴玉清接到了这封信,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摸索到了这个遥远的小山村,走进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间竹子和石棉瓦搭建的工棚,里面住着郑文昌和他年近古稀的老母亲。吴玉清这一来,就是21年,21年来,她凭着勤劳的双手,无怨无悔地照顾重度残疾的郑文昌,也照顾年老的家婆,是她的大爱,撑起一个残缺却幸福的家庭,是她的大爱,让素昧平生的两个人,成为甘苦与共的亲人。

     我想要有个家

     长年累月的操劳,让吴玉清微胖的身材略显佝偻,但她神清气爽,谈吐活跃,简朴的家具擦得洁亮,炉具、药箱陈列有序。她打来一盆水帮丈夫擦只剩半截的身子,旧毛巾和旧脸盆也是干干净净的。

     谁也没办法理解当初年仅20岁的吴玉清为什么可以不顾一切地来到这里,她耗尽宝贵的二十余载青春岁月,漂亮地把一个困苦的家庭打造成幸福之家。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她只是简单地说:“我想要有个家,我不能走,我走了谁来管他?”

     吴玉清的成长经历也颇令人心酸,她出生在湖北十堰市,幼年丧母,成年后父亲也撒手而去,在懵懂无助中,她有过一段短暂、不幸的婚姻,在她怀孕的时候,逃出了那个充斥着暴力的家庭,来到北京漂泊。吴玉清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她舍不得刚出生的女儿,那时候,她渴望有个家,渴望有善良的亲人与她一起照顾女儿。她从同乡口中得知了郑文昌的遭遇后,她随即认定这个不幸的男人可以成为女儿的父亲,而她愿意吃苦耐劳,养活丈夫、家婆、女儿。

     郑文昌躺在床上,这样描述21年前的那场初见:“她抱着孩子来到这间破旧的瓦房,看到了我残缺的身体,也看到了失去劳动力的老母亲,但是她没有离开。第二天,母亲当着她的面给我洗澡、掏大便,那时候就是赤裸裸的羞愧死了。”52岁的郑文昌难为情地笑了笑,抬起手遮住害羞的笑眼。他摸了摸自己剪得精神抖擞的花白短发、刮得干净的胡须,曳了曳整洁的衬衫,说道:“她对我真的很不错,我残疾多病,她把我照顾得很好,我身上没有异味。”

     当问及吴玉清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事,她笑着说:“感觉每一天都很困难。”从她来到这个家开始,她每天悉心照顾郑文昌,每一天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困苦:护理郑文昌的日常起居饮食,照顾年迈的家婆,抚育幼女,忙完家里这些事,她还要去打零工,赚钱养家糊口、给丈夫买药。吴玉清说:“他除了头和手,其他的都不会动,抵抗力特别差,遇上个伤风感冒要打点滴时,经济就更加困难了,也经常肠胃不好,两三天灌一次肠促使排泄大便,如果灌不出来就得用手掏,一掏就是两三个小时。”

     吴玉清说起种种困难的时候,无悔也无怨,她坚决地表示,不管是以前、现在、未来,都不会离开郑文昌,朴实的她说了一句话:“人是有感情的。”

     传奇背后的艰辛

     大安村蔡姓村支书这样评价吴玉清:这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之所以跳过一个人的坎坷,着眼于闪光的传奇,那是因为吴玉清的无言大爱,掩盖了半生的窘迫。

     吴玉清默默地在小山村里过了一年又一年,一天忙到晚,不仅把郑文昌收掇得干净舒适,也四处打零工,养育一家大小。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无不赞赏吴玉清,记者在走进村子的时候,随便问起一个邻里,都会说:这是个好人。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吴玉清不仅善良,能吃苦耐劳,同时,也是个聪慧奋发的女人。

     吴玉清自己甘于现状,却不愿让郑文昌留在现状。2011年,经过多年的寻医问药,她筹集了医药费背着郑文昌去医院做了高位截肢手术。截肢后郑文昌体重减轻,也易于护理,她又背着他去深圳打工,在深圳打工的日子,同事、邻居都热情地给予帮助,每逢说起受助的时候,吴玉清就会说:“大家对我们好,我们也要对大家好。”在好心人的赞助下,郑文昌有了一辆电动轮椅,这让他们兴奋不已,为了让郑文昌在轮椅上稳住重心,吴玉清又动手用木板对轮椅进行了改造。据此,在病床上卧了24年的郑文昌,借助轮椅在深圳见到了久违的阳光、呼吸到了外面清新的空气。用郑文昌自己的话说,“那一刻,我感觉自己重新活了一回。”

     她热爱生活,自己总是挽着光洁的发髻。虽然郑文昌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她定期为他理发;房子虽然破旧窄小,她收拾得井井有条,客人来了就端茶倒水。她孝敬老人,说起过世不久的家婆,她说:“我从小就没妈,没来之前我就把她当妈了,觉得有个妈真好。”为了培养女儿与郑文昌的父女之情,她把打工赚来的钱放在郑文昌身上,女儿从小到大需要零用钱就向爸爸要,吴玉清说:“这样既让父亲在女儿心里有了威严,也可以让他们联络感情。”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个艰难的家庭时常传出幸福的欢笑声,感动了村里村外,成为了大安村的一个传奇。

     不离不弃,大爱无言

     长期超负荷的劳累让吴玉清年轻的身体过早地劳损,颈椎前凸增生的病痛折磨使她无法在深圳继续打工。2012年,她不得已,背着郑文昌回到了大安村,女儿则继续留在深圳打工。现在郑文昌的医药费和生活费主要靠女儿寄回来的微薄工资以及政府的救助金,日子依旧过得很困窘。谈起愿望时,郑文昌目不转睛地望着病榻上方的木板,这个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了27年,他告诉记者,现在住的地方依然是从郑氏祖祠借的,他希望能改善住房条件,最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吴玉清则希望身体吃得消的时候能继续打工,或者筹点资金做小生意以更好地维持郑文昌的开支。

     这二十多年来,吴玉清和郑文昌没有夫妻之实,但是吴玉清始终对郑文昌不离不弃,她已经把大安村当做自己的故乡,也入乡随俗,热爱这里的生活,对待乡亲也是热情友善。她身上集中了许多的优点,像翩翩降落的天使,在偏僻的小山村发出传奇的亮光。(记者:陈建深 编辑:陈庭俊)来自:陆丰宣传文化网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陆丰市公安局依法查处一散布谣言者的情况通报
[城事报料] 陆丰市查获一宗涉嫌无证生产烟草制品案件
[城事报料] 博美镇对占道经营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城事报料] 陆丰打击八万博美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图)
[城事报料] 陆丰内湖镇组织执法力量打击非法采砂行动
[城事报料] 爱心企业向陆丰大安农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 助

发表于 2014-7-31 1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