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有一名RH阴性“O”型血的产妇,预产期为中秋节的第二天九月九日,为了产前备血,汕尾市中心血站寻找了一名RH阴性“O”型血的献血者,她也同意为同血型的这位产妇献血,昨天到献血点发现目前状态不适合献血。
时间紧急,希望通过大家一起来寻找RH阴性“O”型血的朋友,给这位产妇朋友多一份保障,让她中秋和谐美满的幸福感延续下去。
如果你的身边有RH阴性“O”型血的朋友,并且愿意为这位产妇备血,以防万一,那请联系汕尾市中心血站周医生:13828911850
科普知识:
RhD阴性血不能算是“熊猫”血 这里所说的“熊猫”血,指的不是人人喜爱的珍稀野生动物,熊猫的血。而是比喻人类稀有血型者的血液。 最近,在各类媒体报道和人们交谈中经常有人将RhD(-)血,说成是“熊猫”血,甚至有些医务人员也跟着这样说。但是,这真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事实是,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群,Rh D(-)血都不属于稀有血型范畴。因此,它谈不上是“熊猫”血。
稀有血型有其具体的判定方法和标准。目前,常用的稀有血型的判定方法和标准是按抗原在人群中分布的频率确定。其标准是,在人群中某个抗原频率小于0.1%或0.04%或0.02%(各地的判定标准和习惯不同,中国人常用的标准是抗原频率在人群中小于0.1%),也就是1000个随机个体中只能找到一个或连一个该抗原者都找不到,即1/1000;或2500个随机个体中只能找到一个或连一个该抗原者都找不到,即1/2500;5000个随机个体中只能找到一个或连一个该抗原者都找不到,即1/5000。从这个角度来讲,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h D(-)个体频率为0.3-0.4%,大于0.1%,在欧洲白种人中的频率高达15%。所以, Rh D(-)不能划归于稀有血型范畴。只能将其划归为分布频率较小,人群中不多(较少)见的一种血型。
血型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人群中分布的频率不完全一致。有的血型在不同人种中分布的频率无明显差异,有的血型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人群中分布的频率差异却很大。也就是说,有的血型在某个种族或人群中分布的频率较高,而在另外一个种族或人群中分布的频率却比较低。前面所说的Rh D(-)在欧洲白种人群中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遗传标记,是父母和家族赋予的特殊“身份证”,不存在好与坏之分。但是,某些特殊或在人群中分布频率较少的血型者体内,如产生了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同种抗体时,就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了。
虽然,Rh D(-)不属于稀有血型,但是,Rh D(-)血液的供给,一直是困惑各地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难题。因为,临床经常会有RhD(-)血型的病人需要输血,有时还很急。而我国从未开展过对公民进行ABO和Rh这两个与人类生活和医疗关系最密切的血型系统的普查工作,对献血者进行RhD(-)血型的筛查工作起步也较晚,大部分地方采供血机构掌握的RhD(-)血型者的数量较少。因此,给保障及时足量供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有人将Rh D(-)血液,称为稀有血型血液或“熊猫”血。将Rh D(-)血液,称为稀有血型血液或“熊猫”血,会给Rh D(-)血型献血者的招募和该血型血液及时足量供给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不要再将Rh D(-)血型称为稀有血型。采供血机构应创造条件,建立Rh D(-)血型储供血保障长效机制,加强血液及血型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符合献血条件的Rh D(-)血型者定期捐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