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4293|回复: 2

[海丰] 壁画艺术的大师背影 ——追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洪流的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壁画艺术的大师背影——追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洪流的艺术人生

汕尾日报记者 庄小杰


  9月11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广州美术学院壁画教学二十年——壁画艺术与教育研讨会暨曾洪流艺术回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美协、省美协、广州美术学院领导以及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


  曾洪流(1938—2011)1938年出生于海丰汕尾渔村;1957年,进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习;1960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国画系人物教研组组长、装饰艺术系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5年与郭绍纲先生合作,举办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西沙采访写生作品展”展览;1978年至1986年间,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五次到山西芮城永乐宫临摹壁画;1989年创作的木雕和永乐宫壁画临摹作品在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组织的法国巴黎世界艺术博览会上展出;1996年10月,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锲而不舍——曾洪流笔下的永乐宫壁画临摹作品展”;2000年,与邵华泽合作在广东番禺博物馆举办“邵华泽、曾洪流书法木雕展”;2003年,在番禺区化龙镇举办“曾洪流作品乡村艺术展——木雕系列”展览。他一生主要研究教学重彩装饰画、现代重彩壁画和木雕艺术,并创作了大批木雕艺术作品。


  大手笔


  匠心妙笔誉画坛


  元代的壁画艺术成就很高,最具影响力的山西永乐宫壁画是道教绘画中的最高典范,也代表中华民族绘画的杰出成就。永乐宫壁画近千平方米,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又是当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画面共有人物288人,描绘了各方天神脚踩彩云浩浩荡荡前去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景。


  由于学习、研究和教学的关系,曾洪流曾有机会多次赴永乐宫临摹学习,收益良多。长期以来,永乐宫壁画的艺术魅力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激励着他进行艺术探索。


  1985年6月,曾洪流出远门去了山西芮城永乐宫。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去永乐宫了。他不是去旅游,这一次是应国家文物局、山西文化局、永乐宫文管所的邀请,去临摹中国艺术的瑰宝——永乐宫壁画。


  壁画临摹有几道工序:描线、过稿、赋彩设色。曾洪流把临摹的落脚点选在三清殿。整整八个月,他把自己埋首在这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中,过起苦行僧式的生活。他常常在两张特制的高脚长凳上放置一块木板,在微弱的烛光下曾洪流在壁画上拓稿;在壁画前,曾洪流时而蹲着、时而跪着,或者整个人匍伏着临摹。时间一长,他的两个膝盖积了瘀血,青的紫的一大块。盛夏,热浪袭人,脚手架上的画家挥汗如雨;冬季,零下11℃的严寒天气,没有取暖设备的永乐宫成了个大冰库,手脚、身体冻麻了的画家找来几个啤酒瓶,装满开水系于腰间烘手取暖。饿了,啃几口冷馒头;下班了,其他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画家却把自己反锁在三清殿继续描线,一直到深夜。这简直是在透支生命。文物局的领导动情地对山西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广东的同志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刻苦。领导关心画家的生活,担心他不适应山西吃馒头、红薯的饮食习惯,特意为画家配了做饭师傅,并指示伙食中每月不能少于15斤大米。同时,外出考察时为他提供汽车和助手。


  八个月时间过去了,依原壁原样大小拓摹、勾勒的420平方米壁画线描稿完成了,为第二步赋彩临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临摹画面人物最高大的是作冕旒帝王装的八位帝君,在构图的主要位置上是:南极长生大帝等八位帝君。从帝君画像可以看到闫立本的帝王像的影子风格与技法。整个人物高达3米,神情温肃,头部光环光圈直径就有1.3米之大,这么巨大的人物造型,要装绘在高达5米多高的壁墙上,无疑难度是极高的,若无高超的绘画技巧及功力是无法绘制的,这点与过去只画在尺寸有限的绢纸上的卷画帝王像是无法比拟的。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曾教授在广州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他临摹的作品,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并将他的永乐宫壁画临摹作品结集出版,这在研究和传播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同时,也为美术学院师生学习永乐宫壁画,提供了很有学术价值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的图像文本。


  木之韵


  追寻《九歌》的精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广州番禺区化龙镇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人家,他击木长歌,设纸泼彩墨;他玩塑泥巴,打凿石头,敲锻铜铁……春去冬来,这位老人家就这样在东南村一住十数载,他就是广州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洪流教授。这时他已年届七旬了!退休后,他在化龙镇居住十多年期间,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化龙镇的人民。


  曾洪流是一个在大海边成长的穷孩子。为了生活,他9岁便在汕尾凤山天后庙当童工。每天,他接触的是天后宫里那些神奇的木雕。


  在乡间曾洪流的“木之韵”工作室,他一身短装,正挥汗为艺术展的参展作品作后期准备。曾洪流的木雕作品,题材涉猎面广,系列性强。这次乡村艺术展展出的木雕共有7个系列,包括屈原《九歌》系列、“大原野”系列、“梦”之系列、“远古文化”系列、“独立创作”系列、“木之韵”系列、“脸谱”系列等,共收集了他近20年创作的优秀作品。曾洪流的木雕,以远古先人与现代文明为目标,一斧一凿间,寄托了他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无比深情。欣赏曾洪流的木雕作品,可以感受到一位雕塑家的智慧、专注、意志和真诚。


  在工作室里的一锤一凿之中,曾洪流一边品味艺术、一边回忆人生——1986年,一艘广州与香港合资的豪华游船“画舫”为他提供了机会,设计了一幅巨型木雕壁画《仙乐图》,这是一幅高4米、宽10米的木雕,用福建樟木为材料,将传统的广东潮州木雕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来,淳厚的木质、生动而流畅的线条与仙女们的婷婷仪态及服饰纹样的生动刻画,产生了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时代风格。在创作过程中,迸发出他在敦煌、永乐宫中长期蕴积的艺术之火,融合了壁画中诸神和玉女的外在特征和仙女神态生动自若,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显隐得体,恰到好处。


  曾洪流说过,真正的艺术是要付出代价的——即牺牲精神;要有胆量——即勇敢精神;要有真诚的心——即虔诚精神。因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要摒弃一切的诱惑和妄念去探索艺术的真谛,总是要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在的偏见,而去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总是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创造“美”的艺术,因此,艺术家是要率直、坦白、真诚、义无反顾的……


  曾洪流是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得意高徒,关老亲自为曾洪流住所题词“楠山画居”。2000年《人民日报》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与曾洪流教授合作,在番禺博物馆举办了“邵华泽、曾洪流书法木雕展”。邵华泽、曾洪流以艺相知,携手合作,绝妙的书法加上精湛的雕刻,两者创作的作品被誉为当世的艺术珍宝。


  曾洪流的《仙乐图》、《九歌》使古老的潮州木雕艺术焕发了青春。岁月流逝,但求索的精神总是永远激励着有作为的艺术家。


  大师远去的背影,化为飞鸿,化作祥云。他未曾消失,永远在路上,求索、求索……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只问耕耘不求收获——小记市“优秀教师”肖志
[汕尾资讯] 石奇珠参加城区和陆河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找准
[汕尾资讯] 杨绪松参加海丰和城区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奋发
[汕尾资讯] 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我市党代表讨论党
[汕尾资讯] 绝了!汕尾边防用扑克牌训练新兵
[汕尾资讯] 目标!汕尾各县区年底前要实现对戒毒康复人员

发表于 2014-9-13 14: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4-9-13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