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35|回复: 5

[地方志] 东海的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 1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海的桥
陆丰市政府所在地东海镇,是一个很美的小镇。也许当地人看惯了,没有注意到。外地人来过陆丰都对东海镇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河两岸的秀丽风光,还有那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很多桥梁。要是问东海人,东海镇有多少条桥,很多人都答不准。东海每条桥的造型都各有特色,每条桥都有其动人的历史传说。
在东海的众多桥梁中首屈一指的是迎仙桥,位居新旧两墟的交通中枢。人流车辆最多,且建成历史最久。“仙桥夜月”位居陆丰八景之四。诗云:

踏月长桥夜,空明豁远眸。
虹光遥近郭,珠彩落前空。
风漾层冰合,烟融匹练浮。
清心同皓魄,相与印中逢。(清乾隆朱介圭)

仙桥夜热艇如梭,水榭开门月碎波。
上下清澄凉世界,转疑身是住天河。(清光绪《竹枝词》)

玉带飞虹跨柳榕,渔歌隐隐唱霜钟。
当年灯火阑珊处,应数桥头月最浓。(当代叶良方)
此桥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524年),由知县肖泰夫主持兴建。为十三洞木桥。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被洪水冲断,重建为长68米的石砌桥。1990年由东兴集团公司捐资建成现在的三孔石桥。从木桥、石墩桥到现在美丽壮观的石拱桥,桥身是越建越大,也越建越美观。但她的美更重要的是倚仗这段穿城河面。东河进入东海市区后,约有一千多米笔直宽敞的东西走向的河段,仙桥夜位于这一河段的中间,在桥上凭栏赏月,不论是满月、还是上弦月、下弦月,水、桥、月三者都成一景,且各有特色:初四、五的上弦月是黄昏日落后挂于城西,伴万家灯火,其美在于繁华;下弦月是深夜挂于东面的龙山树梢,在桥上,夜风轻袭,河水涟漪。其美在于静谧。满月之夜,月挂中天,受汛期潮水顶托,东河水面上升,水月空明,波光闪烁,令人遐想联翩。该桥1990年重建时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写桥名“迎仙桥”。桥建成后有一段小故事:当时东海镇制作了一块迎仙桥的碑记,介绍迎仙桥的历史和重修的经过。石碑近一人高,很精美。到要安放时却犯难了:因为此碑安在桥的那一边就象征着那一边为大。于是南北两边即新旧两墟的“老大”都来镇府要求把碑安在他们的一边。这一问题早没想到,出现了却很难处理。时任东海镇镇长的谢振明先生有妙着:跟来访的老大们说,你们放心,镇府不会厚此薄彼,新旧两墟是一样大的。镇长说话是底气十足,那碑要安在那一边呢?这是个迷。到安碑那日迷底才揭开:再做一块一模一样的石碑,同个时辰安放在南北桥头两侧。这一妙着,新旧两墟百姓都伸出大拇指!因此,现在的迎仙桥两边桥头都有一块桥碑。成了迎仙桥的又一特色。
按建桥时间顺序,东海镇的第二座桥当数金钗桥。据残存的资料和民间传说,这座桥建于明末清初。金钗桥位于现红光村委会门前,是东海连接城南一带农村的主要通道。相传以前这里没有桥,百姓涉河甚苦。当时有一贤慧的郑氏妈拨下头上的金钗带头捐资修桥。桥成,大家为褒扬郑氏妈的这一善举,取名金钗桥,且一直延用至今。这座桥,东海还有一个俗名叫“柴桥头”,估计郑氏妈当年带头建的是木质桥。1938年,东海大户“李德河”捐资将它建成“红毛土”的墩桥,桥面很窄,宽不足3米。至1994年由俞木先生捐资建成现在的大桥。第三座桥当数龙山桥。从东海近代的路道交通资料分析,这座桥应该是解放后广汕(头)公路的必经通道。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座桥还是木质桥,很简陋。笔者童年时曾走过,桥面的木板没有全部封密,留有很多缝,在桥上能看到下面的溪水。七0年政府改建成三孔石桥,取名“红山桥”。1992年由东海联大实业总公司捐资扩建成现在的大桥,改名“龙山桥”。这座桥还有一个现在东海年轻人不知道的别名叫“恋爱桥”。笔者是听一位现已八十岁的忘年交的口中听到的。也许桥建成后就成了当时男女青年约会的理想场所。这应该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
第四座桥当数人民桥。它是首建于1979年。东海是先有人民桥,才有后来与之相接的人民路这一街名。这人民桥的名称不是随意取的。当时迎仙桥向西的南堤一带都是沙滩,北堤下街仔一带的石壁也很矮。东海镇府决定修建两岸的石堤和建桥,发动全镇人民群众都来参与,由各个居民区负责发动和组织,要求每个人丁从打石场上搬来一块石角。无劳力去搬的以上交5毛钱抵任务。现在回想起来,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当时不采取这一措施,这一工程很难按时完成。那时,石料在附近的山场上就能找到,但运输困难。别说没有汽车、拖拉机,就是有了,也没有路可通到山场去。运石料全靠单车。当时“大战荒沙埔”时有一支现在无法理解的运输队伍。一辆双筒的单车一程可载石上千市斤,载黄土两麻袋,倒下来近半立方。这支队伍都是至少三、五人结伴同行。路上上坡可相互照应。当时运输石料主要靠他们。还有些用肩挑,建桥那段日子,全镇人民都参与搬运石料。桥建成后取名人民桥,意即是全镇人民共同参与建成的大桥。1991年此桥由永利贸易总公司捐资重建。
第五座桥当数神冲桥。未建桥以前,神冲村是距东海很远的农村。要出了城南到现在龙光村前的红绿灯附近再弯进去,觉得比龙光村还远。那时该村通往东海是在河上架一条铁索吊桥,宽约一米,仅容行人通过。1987年政府支持老区建设建成现在的大桥。桥建成后,神冲已同市区的环城路连在一起了。
第六座桥是龙潭桥,是324国道改道是建的,主要是公路通车之用。
除此六座大桥之外,东海河面上还有三座桥。分别是玉印公园的九曲桥和玉照桥。九曲桥是玉印公园东门通往玉印岛,玉照桥是玉印岛通往公园的西门。最后一座是怡心亭的九曲桥。1996年钟声坚先生捐巨资整治东河时修建的。
东海河面上的现有九座桥除神冲桥、龙潭公路桥是政府出资修建的外,其余七座桥均是乡贤和企业捐助兴建。有了这九座桥不仅方便东海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扮靓了东海的面貌。每座桥的历史和传说,均寄托着东海人民对幸福的祈盼和对家乡的热爱。可以说,东海人博爱济世,热爱家乡,襟胸开阔,千年如是!有桥为证。

银华





岭南文化新发现——有奖征集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赏 山
[三唯论点] 红色海陆丰——血铸的丰碑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陆丰遊槎街陈──传承忠孝美德,沿袭中原古俗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龙潭刘氏家祠──抗战时期陆丰版的地道战

发表于 2014-10-2 2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4-10-2 21:16:4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东海的桥,文化的见证
发表于 2014-10-3 08:32: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问候
发表于 2014-10-3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东海河面上的桥
发表于 2014-10-4 08:03: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