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7917|回复: 15

[论汕尾] 东海竹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0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0-30 10:52 编辑

东 海 竹 笠

                                                                                      文/银

    陆丰东海镇曾有一种全民普及的手工业——编竹笠,它的出现已无确凿年月可考,延续时间据说有数百年以上。只知30年前竹笠行业旺盛时期,“我奶奶的奶奶年轻时编竹笠如何如何手巧的典故”在市井工场中流传。而它的全盛是上世纪“大跃进”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随后就退出历史舞台。

    当时东海的竹笠品种有:海笠仔、大海笠、四号放(解放笠)、小圆头和大圆头。其中,海笠仔、大海笠也称“猫眼笠”和“人字笠”。“猫眼笠”是传统的编法,笠面花纹编成一个个小六角形,像一个个猫眼;“人字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东海艺人创新的一种编法,把整个笠面都用竹篾编满,篾与篾交叠,形成一个个的“人”字,由此得名。

    竹笠的制作分两个步骤:一是编笠胎,二是绞沿。编笠胎包括劈篾和编织,这一工序较简单,一般在东海社区的家庭作坊可完成,而绞沿却多集中在竹笠厂制作。当时东海较大型的竹笠厂有六、七家,荒沙埔知青综合场及其他居民区的农场也有开办竹笠车间。同时为服务竹笠生产,整条螺河天天都有竹排从陆河一带山区放下来,这竹排既是商货,同时也是运输工具。

   竹排到了东海,在上围一带的简易码头中起货,那里的大榕树下,常常堆起一座座像小山一样的竹堆。东海要编竹笠的用户就到那里去锯(买),从来竹、到劈篾、编织、铺叶,绞沿、上油、凉晒到包装出售、外运,每一个环节都有序地联系着自发生成地一条快捷生产链。

    东海编竹笠的第一道工序是踏模。当时东海全镇只有几个踏模的师傅,踏笠模先要用木头雕成实心的比碗大一点的模具,然后依着这个模具编织出笠模,笠模也是用竹篾编的,所用竹篾片大且厚,编织好的笠模可以让小孩当椅子坐。因为模具基本上是相似的,依照这一模具做出来的竹笠也是一样的,因此当时外地人看到日产量这么多且外型一样的竹笠,都以为是机器生产的。

  接下来就是编竹笠了。当时编竹笠是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有点像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小工场。劈老板买来原材料——竹,再劈成篾,然后用计件制请女孩子编织成笠胎,到了每天傍晚,老板把当天做好的笠胎卖掉,所得的钱扣除买竹的成本和付还女孩子们的工资外,剩余的就是工值各利润。尽管这种形式有劳资关系,但在当时也没有人会认为有剥削的嫌疑,因为双方都是自愿合作协商的。当时的普遍行情是10公斤竹2.1至2.3元,能做成28至30顶笠胎,每顶笠胎(海笠仔)的编织工钱7-8分,每顶笠胎能卖到0.21元,这样,劈篾的尧板每天劈10斤竹就能赚到1.5元左右,而编织的小女孩一天能编10顶,最多的能编出18顶,也能赚到1元左右。这样的工值与当时参加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志每月49.5元的工资相比,是很接近的。难怪当时东海群众有句口头禅:会做竹笠就不用怕被锇死,竹笠是当时东海主要的经济支柱。

  熟练的女孩子编织竹笠基本上是不用看的,蹲在笠模上双手抖动,因为编织速度太快了,旁人也无法看清她们是怎样编的;劈篾的也一样。那时候,东海还没有普及电灯照明,一般人家居住的都是低矮的瓦厝,晚饭后,男女老少都在巷外乘凉,劈篾就利用这乘凉的空隙拿几段竹开劈,一边劈篾一边与邻居聊天,尽管周围一片漆黑,但她们照样刀劈胛削,工效跟白天没有什么两样。劈好的篾当夜放在桶中泡浸,明天才好过“剑窗”。没有泡湿的篾过“剑窗”时难拉,且易断。“剑窗”由两片约一寸宽为、四寸长的刀片“V”字型排列,固定在一支碗口大的圆木上,使用时把它插在“剑窗”椅上,将篾从“V”字型的尖端,即两片刀片的中间拉过来,然后转过头再拉一次,过了“剑窗”的篾片均匀,且平滑有光泽。过了“剑窗”的篾片只有头发丝那么大。

  人人编竹笠,天天编竹笠,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自然而然地产生出相应的文化。而且大部分是母亲劈篾、女儿和同伴围在她身边编织,因此,这样特定环境产生出来的文化也是朴实和健康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大家都听过,但那时的东海竹笠厂的收货员则说“笠如其人”,意思是说,女孩子长得漂亮,她编织的竹笠也漂亮。据说,有一位在部队的干部回来东海相亲。在那个年代,部队的军人不亚于当今的红歌星,可那个时代的女孩子又都没有勇气抬起头来与军人相对,更不用说对话沟通,那军人也怕生,在那女孩子堆中多看一眼都不自在,于是走出来对介绍人说,你去把她们每人做的竹笠各拿一顶出来,选中那顶竹笠编的最漂亮的就行。这传说出于何年何月、哪一个社区无从查考。只是那些竹笠厂的内采,每天走街串巷收购笠胎的收货员讲的最欢。因为他每天要走几百个家庭买四五千顶笠胎,又无法逐一验货,可能就编了这个故事,希望这些小姑娘们精心做好竹笠,使他能买到合格的竹笠,出于对军人的崇拜,大家对“传说”深信不疑。

  笠胎进到竹笠厂后,第一个工序是铺叶,将笠胎的上下两层拆开,把上层倒放在钵中,先铺上一层白纸,这一层纸比较薄,而且表面要有腊。铺好纸后就铺上一层竹叶,最后再铺上一层底纸,底纸要求要厚点,铺好后两层笠胎合起来,拿去晒干,然后放在一个土模中用脚踩实,钉上“鸡眼”固定,再送到绞沿车间绞沿,然后上油晒干,这样一顶竹笠就做成了。进厂后的铺叶,钉“鸡眼”,绞沿,上油分别由四个班组完成,当时每道工序每顶竹笠的工价(以海笠仔例)是:0.8分、0.3分、4.5分和0.5分,而每一顶竹笠的出厂价约0.4元。

  当时东海竹笠很畅销,有多少就能卖多少,如一次大型的水利会战,数万人参加,那就要数万顶竹笠,解放军“三夏”支农也要批量用到竹笠,平时工厂发劳保用品也是要每人一顶竹笠,还有出口,如1973年,沙埔综合场就曾做过一批印有国徽底纸的竹笠,据说是出口柬埔寨的。当时东海人曾自豪的说,有“日头”(阳光)的地方就要用竹笠,就有我们的市场。东海竹笠以美观、耐用、轻巧而受到各地的欢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珠江三角洲一带从购买成品变为引进技术,高薪来东海聘请技术熟练的工人,东海的笠模,“剑窗”也传到增城、东莞一带。

  改革开放后,室外体力劳动减少,东海竹笠这一传延了数百年的工艺也跟着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传下来的是:东海人为推销竹笠走南闯北的经验,也就有了一批当时的采购员在改革开放初期出外闯荡商海的弄潮儿,还有那勤劳务实的传统,和耐苦节俭的美德。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赏 山
[三唯论点] 红色海陆丰——血铸的丰碑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陆丰遊槎街陈──传承忠孝美德,沿袭中原古俗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龙潭刘氏家祠──抗战时期陆丰版的地道战

发表于 2014-10-30 1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好长的文章。阅读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晚安吾爱 发表于 2014-10-30 10:23
好长的文章。阅读中。

这篇文章写成于2007年,发表后被多家网站转载,但有些网站连作者名都不署!
发表于 2014-10-30 1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华 发表于 2014-10-30 10:31
这篇文章写成于2007年,发表后被多家网站转载,但有些网站连作者名都不署!

:handshake网络是这样的啦。
发表于 2014-10-30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志永不息 发表于 2014-10-30 10:51

谢谢!
发表于 2014-10-30 11:27: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公就很会编竹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1: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波仙子 发表于 2014-10-30 11:27
我家公就很会编竹笠!

那里人?
发表于 2014-10-30 12:00:1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华 发表于 2014-10-30 11:44
那里人?

潮汕人。
发表于 2014-10-30 13: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海竹笠厂就在老家门口,童年时期见证竹笠厂的盛况,现在是龙门辅导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4: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中人 发表于 2014-10-30 13:41
东海竹笠厂就在老家门口,童年时期见证竹笠厂的盛况,现在是龙门辅导中心。

这是其中的一家。我的文章没写错吧?
发表于 2014-10-30 18: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伙厉害,过“剑窗”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Sellars 发表于 2014-10-30 18:29
这家伙厉害,过“剑窗”啊

你也知剑窗这一词?
发表于 2014-10-31 1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华 发表于 2014-10-30 19:03
你也知剑窗这一词?

知道,常听那边朋友月旦人物时提到这词:handshake
发表于 2014-10-31 12: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华 发表于 2014-10-30 14:49
这是其中的一家。我的文章没写错吧?

没错,可惜找不到原来的图片了,最好的那种带红五星和民兵字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5: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中人 发表于 2014-10-31 12:48
没错,可惜找不到原来的图片了,最好的那种带红五星和民兵字样的。

都成历史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