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8061|回复: 12

[论汕尾] 尊道敬佛话今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1 0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1-11 09:25 编辑

   尊道敬佛话今朝
      ——试说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3)   

                                                                                                        陈治赠  2014年11月11日

       道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本土宗教。

       自晋开始,佛教东渐,中国才有佛教。

       佛道两教,不同源不同宗。一边是神光普照,一边是佛法无边。各自吸引着众多弟子和数不清的善男信女。尊道者进宫、庙,叩谢神恩。敬佛者入庵、寺,顶礼膜拜。无论是庵寺还是宫庙,历来是香火鼎盛,不分高低。佛道两教,好象没有互相说过谁是谁非。民间偏爱有倾斜,取决于哪尊神佛谁能有求必应,当然还要有皇帝的脸色。

       相传少林寺扶唐灭隋,其功至伟;李世民被屈死的冤魂,战死的野鬼索命纠缠,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唐僧取经回来设道场超渡亡灵。神教的道场、佛教的超渡,“中西合壁”,惊天动地,化解了一场阴阳大纠纷。佛教之盛达到顶峰。

       笔者不是宗教人士,平常是逢庵、寺——拜佛,遇宫、庙——跪神。对佛道两教没有研究。对教义佛理、清规戒律,一窍不通。对佛道两教的同与异,凭直观直觉,勉强可以说出些许体会。

       从两教的最高境界来说,扬善弃恶,因果报应的理念有太多的共同之处。道教主张修炼,佛教强调参悟。得道成仙也好,立地成佛也罢,归根到底都是希望能修成正果,恩泽大地,普渡众生……。

       从两教的外观来说,有不少不同之处。庵、寺供奉佛祖。宫、庙供奉神明。道教着道袍,执拂尘,口称善哉,以单掌迎来送往,男称道士女称道姑,蓄发,日常荤、素随宜。佛教穿袈裟,持念珠,口念呵弥,以双掌合十迎宾送客,男称和尚女称尼姑,光头,终生素食拒荤。道教强调崇宗敬祖,避凶趋吉的信物是灵符。佛教主张四大皆空,避邪纳吉的法宝是念佛……。

       在海陆丰,尊道敬佛的现象有些奇特。除“信奉耶稣基督” 的家庭外,无论是官贵贫贱,很难分清哪个家庭谁是尊道谁是敬佛。不少家庭中几乎都置有跪神拜佛的香炉。虽香炉不共用,供果有分别,但焚香敬宝的形式基本相同,“神佛不分家” 。即使是有人宣称皈依佛祖,平时素食,逢年过节,喜庆盛宴,免不了随缘入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而且,家庭中门神公、地主爷、司命帝君是少不了的神位,否则,心理不踏实。

       笔者看了林地理先生的帖文很受启发,突发奇想,用其发现充面皮,跟帖点评称;“释道融为一体,可能始自观音。观音是大慈大悲普洒甘露的神仙,又是救若救难普渡众生的菩萨。神佛同宫,释道汇流,不是海陆丰人的创新,但确是海陆丰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

       最近有报道称:省内外有百多位佛教人士观瞻陆丰的妈祖文化特色,说明佛道两教虽不同宗,但不互相排斥,甚至有相融的可能。

       今天再补充一句,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也是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之一。

       笔者才疏学浅,不知这一说法是否有国籍史典可以依托?但海陆丰普遍家庭尊道敬佛如一的不争事实,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的典型实例(海陆丰可能不是仅此一例),则是笔者的说法言之有据的证明。如有有识之士能将这一奇特现象的源流加以探索、理顺,无疑是一大功德。

       由此而联想到,典籍要信但不可全信。如:《宋季三朝政要巻六·文天祥》之作者陈仲微,曾任宋朝第15代皇帝度宗赵禥(帝号咸淳公元1265—1274年)侍左郎官,据称又是文天祥被执的目击证人。其名头足以将人吓得神经衰弱。该卷没有注明文天祥被执于“海豐县五坡岭” 这个地名(笔者未看过《宋季三朝政要巻六·文天祥》,但相信网友不会看错),说明古贤也有误笔或修史不全的缺憾。后人如果奉为至宝,取全信态度,执巻论事,古海丰难避伪造“方饭亭”历史之嫌,今海陆丰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笔者建议:不论是隶属何国何地户籍的宾客,还是固守故土的本籍居民,不管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还是墨汁不满三升的“半桶水”,探索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都应该首先立足于海陆丰有目共睹的史实说话。

       不妥之处,祈请不吝赐教。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是历史文明还是黑恶势力
[三唯论点] 天地从来不造假 岁月无奈诉衷情
[三唯论点] 是民众固执 还是民生使然
[三唯论点] 请给部份底层群体留点谋生缝隙
[三唯论点] 鼓足干劲 迎接新的挑战
[三唯论点] 校园年年飘溢荔香 师生岁岁共享佳果

发表于 2014-11-11 06:34: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这个伪君子。。。哈。。。
发表于 2014-11-11 0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一般人说的佛祖可能是指释迦牟尼,但是在碣石,人们所指的佛祖则是元天上帝。虽然佛道同堂,当时元天上帝的地位要较高一些。
发表于 2014-11-11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则灵吧。
发表于 2014-11-11 18: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再补充一句,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也是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之一。)

这样也算是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性,这是一种千古未有反佛道精神之举措。
如果你穿条三角裤去赴宴饮酒,那也是文化特色。

陈兄,世界五彩缤纷,不是黑白二种颜色。
你在退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4-11-11 20:53 编辑
南方雪 发表于 2014-11-11 06:34
这个伪君子。。。哈。。。

道教避凶趋吉的信物是灵符。佛教避邪纳吉的法宝是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4-11-11 22:14 编辑
陈显兵 发表于 2014-11-11 18:11
(今天再补充一句,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也是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之一。)

这样也算 ...

      愚认为,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是海陆丰历史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民间尊道敬佛思维的飞跃,形式的突破。拙文有初步的探索。

      先生认为,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是一种千古未有反佛道精神之举措。什么是佛道精神?期待先生赐教。

     "穿条三角裤去赴宴饮酒",这是奇闻,在海陆丰从未出现过。有朝一日在哪个地方成为时尚,世代相传,当然称得上是哪个地方的民俗特色。

     "穿条三角裤去赴宴饮酒",与陆丰碣石元山寺神佛同宫,释道汇流的现象类比,不妥!

      谢谢!

      

      
发表于 2014-11-11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善惩恶就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鸿 发表于 2014-11-11 21:59
扬善惩恶就行

先生语简意明。谢谢!
发表于 2014-11-11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11 23: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範兵突至,眾不及戰。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厓山破。弘範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宋史.文天祥)

陈仲微有他的记事,我们有我们的看法,我们尊敬是历史,如果不去启动这道密码,怎和古人对话。
文天祥和陈烱明好似被你承包,包产到户。
青蛙叫声有时很激昂,有时人们却嫌它聒耳。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1-12 11: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能选手,这也太厉害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0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仲微有他的记事,我们有我们的看法,我们尊敬是历史,如果不去启动这道密码,怎和古人对话。
文天祥和陈烱明好似被你承包,包产到户。
      青蛙叫声有时很激昂,有时人们却嫌它聒耳。哈哈哈

------------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