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13|回复: 3

[诗词] 点评祁丽岩教授《依韵和侯立兵乙未端午遣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6 1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渔阳居士 于 2015-6-16 19:07 编辑

昔时人已殁,魂魄忍还追.
欲伴汩罗去,偏随噩梦回。
九歌虽可唱,天命岂能违?   
回首萧萧处,悲风日夜摧。


     全诗以“十字格”出之,中间颔、颈两自然而成“流水”之势。尾联以白描秋景作结,造成一个开放式结构。今曰“给读者以想象空间”,昔曰“滋味”、“别趣”、“神韵”是也。

   诗作首句“昔时人已殁”,点化陶渊明《咏荆轲》之“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句,起句平缓冷峻,为下文蓄势。王昌龄《诗格》“论文意”曰:“高手作势,一句更别起意;其次两句起意,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不可阶上也。下手下句弱於上句,不看向背,不立意宗,皆不堪也。”王昌龄明确地指出了诗歌是“渐高”的层次结构。因此对句“魂魄忍还追”述古伤情之意渐浓。继之颔联、颈联贴题生发“追”屈子魂魄之情。颔联“欲伴汩罗去,偏随噩梦回”上、下两句言一事,如流水不断。先说凭吊屈子而几欲决绝,次揭决绝难遂之因:“噩梦”已醒矣,虚实幻化,亦远亦近,亦古亦今,大声镗鞳。颈联由古及今,自实返虚,直抒胸臆。此联嵌入屈子诗作《九歌》之名,一曰“《九歌》可唱”,二曰“九歌之多”,言下之意为:再多之歌也难违“天命”耳。然,郢都之破,屈子之殤,真乃天命乎,此乃正言若反也,此乃古今之“天问”也!至此,诗歌对“魂魄忍还追”之生发已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矣。然而,尾联初句笔锋一转,“回首萧萧处”,举重若轻地结束此番思古之幽情。而此结之力又全在“回首”二字,其下三字“萧萧处”即是千念万意幽情意象节点,又是“回首”之落脚点,更是结句“悲风日夜摧”的渲染对象。因此,在手法上,诗人先以“萧萧处”点之,再以“悲风日夜摧”染之,深得宋词“点染”之妙。

   诗家疏淡一派言境界,或曰“味在咸酸之外”,或曰“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或曰“空寂”,概言之,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也。 诗作是否成功,非但“起、承、转”三层博大精深,而末句的这一“结”实则尤见功力,否则前功尽弃也。而此诗之“悲风日夜摧”,文而不文,质而不野,正道尽了今古骚人之况味也!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戊戌耳顺抒怀
[文化天地] 访红草辰洲村
[文化天地] 记第三届岭南国学教育论坛
[文化天地] 中国文学羊城第六节年会
[文化天地] 中秋感怀
[文化天地] 九月九日忆滴水老人

发表于 2015-6-16 23:01:3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写得不错
发表于 2015-6-17 09:32:5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韵脚有误。作者可能用新韵。可惜
发表于 2015-6-17 2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显兵 于 2015-6-17 22:39 编辑

魂魄忍还追。(什么叫忍、还、追),逝者如斯。

苏东坡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