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2-2-22 16:30 编辑
“汕尾市改名”之争何时了
最近一段时间来,网友们对于汕尾市的名称是否更改进行了热烈的大讨论,有掀起轩然大波之势,这是许多网友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那么,汕尾市的更名之争何时了?应该怎样看待一座城市的命名?这些是需要我们用平常心来思考的问题。 有许多网友比较在意汕尾市这个“尾”字,“尾”是尾巴,有落后的意思,这是地方民间的一个忌字,也是民众们的一种存忌的心理,汕尾建市24年了,样子变化不大,大家期望通过改名来改变汕尾目前的落后现状。当然这个新名,有许多网友建议用“汕美市”、“海陆丰市”、“彭湃市”等等,名称是五花八门。一座城市通过改名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吗?历史没有先例,我们不妨设疑。一座城市的命名是有历史渊源的,汕尾当年建市是根据吴教授“以港立市”的理论,领导们为了避免海丰、陆丰两地的争来争去,所以就把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设在原汕尾镇这个地方,况且汕尾也是一个当时全国有名的小渔港了,这样就把新市定名为“汕尾市”。只是24年前没有今天的网络这么发达,如果能够征询群众建议,或许有更好的市名,因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民智是不可忽视,一个名正言顺的市名大家心理比较好接受些。 一座城市的命名不是能够随便改的,它要通过省、国务院的批准,想当年,汕尾要建市,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通过各种关系国务院才批准的。现在假如要改名,同样需要走一定的程序,假如国务院批准了,汕尾地方各级政府原来的牌、印章、信笺;企事业单位的牌、印章、信笺全部要更改,这样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汕尾折腾得起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汕尾市改名只是“改头换面”罢了,不见得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汕尾市没有“脱胎换骨”是不行的,汕尾能否发展关键看领导和群众的配合,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时刻警惕这个“尾”字,牢记“落后就要挨骂”的教训,在工作岗位上励精图治,勤政惠民,关注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汕尾市的发展还是有机会的。当然,广大群众也要配合领导干部做好地方发展的事情,有好的干部就有好的群众,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 “汕尾”这两个字就笔画来看是13画,根据《姓名学》的判断13画是属火,汕尾市委、市政府办公楼的分金是子山午兼癸丁,属坎卦,坎卦属水,有点水火相克罢了,应该是无妨的。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在荷苞岭(特别是市法院、市检察院)的那条青龙砂被海汕公路穿断,出现了青龙断臂的现象;再者就是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右边移动通信大楼呈白虎擎拳之象,以前市政府办公楼右边在通往友谊宾馆的路口还架起了圆形的照明灯(现在改为广告牌),更是呈现了白虎开睁的凶象;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前面的大圆盘(就阳宅丙午丁方来说是延年方,那个圆盘是兼在未方),但是,那里车流、人流转个不停,况且那是在绝龙到局之位,对于政局、民心难免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政府办公大楼迁移也许是政府一些官员考虑的一个问题了。汕尾有许多地理大师,应该有向领导进言的。 “汕尾市改名”之争,笔者愚以为该暂停了。至于汕尾地级市设置的利弊、行政成本等等,省、国务院是会评估的,“汕尾市”的名称无论是民间人们心理说也好,人文景观说也罢,说来说去不外如此,不必费心了。眼下网友们主要的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在民生、社会治安、群众利益等方面,加强对政府施政的监督,及时披露社会不良现象,反映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公平正义。网友间也要文明交流,不搞人身攻击,大家团结起来,督促政府发展地方经济,落实惠民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才是文化人的历史责任吧!
硕炫写于2012年2月21日晚上在“捷胜论坛”同时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