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5-10-7 13:07 编辑
市长弯腰捡垃圾究竟碍着了谁?(转)
郑溢涛
【溢涛按】叶建华这篇小文几乎具有超时空的正确性、正义性。别说你一批驳就成了“马谡”之辈,只要你是未曾弯腰的,为之点赞都难脱“矫情”之嫌。从“文章学”的角度,这是一种现象: 它让人一开口就有“道义失守”的风险。这值得研究啊。
对市长捡垃圾这事,听到不同发声时,我也说过这样的话:“个体的自觉行动怎么说都该点赞、支持、推广,但应争取顺势拉动公民理念的培育,拓展到对公务生态、对公平正义建设的思考、吁求、监督…”
就我本人而言,我对每位躬行者都充满真诚敬意。对市长的俯身一捡,首先是点赞,随之而来的更多联想,是公务、政务运行环节中各式“垃圾”又该咋办等问题,这心理应该不算卑劣,不过或许正是作者所指的“马谡”的作派吧
每一个未曾弯腰的人发出的声音,难道真的都是一无是处的“马谡之谈”?不致于吧!
(2015年10月6日新补: 一文应亦出自叶老弟之手,对该文,我有过几句点评与共勉: 有人说这篇文章水平很高,我意有些拔高了!基本还是现象陈说,兼有理论思维。不过能沉下心思考、总结,已足堪赞! 我多次与网友共勉“练好锐眼,不断充电,深入思考,理性持见,吾辈当自强!浅尝辄止而好发言,终不可取,终难可观”,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所说这篇文章“基本还是现象陈说”,但绝没有将它看成“军师控”的“马谡之谈”!)
市长弯腰捡垃圾究竟碍着了谁?
汕尾电视台 叶建华
近几天来,杨绪松市长中秋夜拣垃圾,在网络朋友圈激起千层浪。原本一件起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市民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好事,不料却遭遇诸多非议,更有歪嘴和尚念歪经。对此,笔者也谈点自己的看法。
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汕尾,就潜伏着这么一群人,常常隐于网络,对汕尾各项事业指指点点,还美其名曰代表民意。他们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不想做身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对于当晚那些无偿奉献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去改变市民陋习的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头论足。整天对践行者指手划脚,那是才华不及理想并自诩满腹经纶的人,见不得真善美的卑劣心理在作怪。某些人除了指责、刁难、质疑和所谓的建议以及习惯性光说不练,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为。其实真正代表民意的人,我想都在忙于事业,根本没有时间有事没事胡说八道。明白人都知道,汕尾的发展,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军师统”,需要实干家、实业家。
中秋月,俺也做了一名普通志愿者,还发动了三个朋友,跟大家一起发垃圾袋,劝导文明,拣地上的垃圾,能为汕尾节日环卫出了一点点力,倍感愉悦。当晚,看到的月亮都觉得特别圆特别亲切。有空空谈,不如来一起“作秀”,一起拣垃圾,一起来劝导,难道这不是对这个城市更实实在在的爱吗?
作为一市之长,杨绪松深谙他肩上的承载是发展经济,建设汕尾。作为深圳来的干部,中秋夜放弃与家人团圆留守汕尾并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拣垃圾,其初衷就是要带个头,作个表率,倡导大家共同呵护这座美丽的城市。其次是给这座城市的众多牺牲节日休息的志愿者打打气,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这一之前历任市长没做过的事,我相信志愿者们会感动,也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这些志愿者就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只默默的干,没有他们,中秋后的海滨大道将跟去年一个样,垃圾围城。在指责与议论者于中秋夜夸夸其谈的时候,普普通通的志愿者们,默默的做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他们未必不懂汕尾发展宏图大计,但他们更深深懂得:哪里需要他们,只要他们能做到时,就会出现在哪里。哪怕小到拣垃圾,大到成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汕尾的各项不堪和落后,有种种历史原因。振兴老区发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靠几句大话几个观点能解决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退而实实在在去做点事。我想,每个人应以一块汕尾加快发展的铺路石的姿态出现,而不是置身事外,躲在别处指指划划。汕尾的发展,不需要马謖似的夸夸其谈,需要的是实干家的埋头苦干。空谈靠边站,实干站前来。也许才是这座已经背负太多落后指标的城市,应有的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