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馨梦 于 2016-2-18 15:19 编辑
○魏贞伦
位于粤东南海之滨的汕尾市,有一个美丽的品清湖,汕尾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湖”,她清澈与否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只有深刻认知汕尾海岸的自然演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让品清湖变得更为美丽。
我们现在所称的品清湖,其实在很早以前不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海湾。用专业语言来说,是一个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周边低洼地形成的溺谷湾。由汕尾市区附近近代地貌学研究表明:现在的凤山原来并不与现有的城区陆地相连,而是和屿仔岛一样,屹立在湾口之中的小岛,即她们都成为品清湾的守护者。当时,海湾北面的梧桐坑—盐仕牌—莲塘山一线山体风化剥蚀后的泥沙,在地表水的冲带下自西北向东南运移,同时在西北方向波浪产生的沿岸流的输送、分选和堆积过程中,首先以沙坝的形式仍然自西北—东南向沿凤山“岛”延伸,最终在现祖庙附近与凤山“岛”连接。最先形成的沙坝大致位于现在城区的三马路附近,最终在东面扩展至现有南部的四马路附近,而西面则在海滨路一线形成新的沿岸沙坝。此时,原有的品清湾已被半封闭成为品清湖了。从汕尾城区建设的地质勘探资料就可以得到揭示:大约在汕尾大道以南,以及通航路两侧的城区埋藏地层中,可见有贝壳或其碎屑等海相物质,而且各地层泥沙粗细颗粒分布有一定规律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提起品清湖,自然就会说到“沙舌”,现有称作“沙舌”的沙坝仅形成于约120年前。研究表明,汕尾沙舌的来沙是由捷胜东坑鹧鸪咀至汕尾新港村一线约15公里海岸的泥沙经东南向波浪沿岸输移,并越过原新港村后不断堆积而成的。在东南来沙以及南—西向波浪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沙坝要向陆域方向靠拢,而品清湖的潮流经过现有海军码头与凤飞山之间的咽喉水域后向外流动,基本上阻止了来自新沙舌方向的泥沙向岸侧靠近,两种动力作用势均力敌,使得沙舌以狭长状向北延伸了约1800米,达到其终端部位于现海关码头对开水域的延长极限,沙舌才基本上终止了延伸。正是这条新的沙舌的发育与生成,它阻挡了浩瀚南海的波浪直接影响汕尾海岸,阻隔了品清湾与外海的直接联系,使汕尾城镇有了一道天然屏障。可以这样说:汕尾市区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汕尾沙舌、汕尾港和品清湖。有了沙舌,才有汕尾港和品清湖。反之,有了品清湖,才能确保沙舌的存在和汕尾港的生命力。用地学的语言,就是沙坝(舌)、潮汐通道(港)和品清潟湖是一个完整的潟湖体系。她们相互依存,兴衰与共。如果品清湖内因过度圈地围垦,减少其水面面积和湖区潮水体积,或因湖底淤浅减少其湖内水体容积,进出潮汐通道的潮量就减少,潮汐通道的水流挟沙能力就会减弱,就会导致泥沙的停淤,水深变浅。也就是说:在这个沙坝—潮汐通道—潟湖体系中,在现今达到自然平衡的状态下,如果由于人们不加以保护,使其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相应地对另一方面进行自然调整和演变,也会得到自然发展规律所应有的惩罚。如果保护得好,它们就会给人们以恩赐。而且,犹如一个人肌体的健壮与衰老一样,这一自然的演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大家知道了这个道理,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对如何保护它们就有了相应的办法,就知道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爱护它们了。汕尾沙舌在1985年已通过人工复建工程,现在已基本稳定下来了。品清湖湖区水面面积曾有约26平方公里,目前整个品清湖现有水面面积为23.16平方公里,岸线长39.62公里,为全国最大的潟湖,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汕尾建市后,历届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品清湖的保护与建设,明确提出做活品清湖文章,不但先后出台了保护品清湖的多个文件,建立对品清湖水质监测机制,加强对品清湖及其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的论证、审批和管理,不搞大面积的围海造地。同时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如避风塘、北岸沿湖景观带、堤防和道路等的建设,较好地保护了品清湖。2008年以前,在湖区北面分布有近6平方公里的定置网、围栏养殖区,区内划分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四周密布竹木和围网等。这些不仅影响城市的景观,也制约着城市的东拓发展,加重湖区的环保压力,同时也加快了湖区水域的淤积速度。仅仅经过一年的清理和整治,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平静开阔的湖区水域和岸边绿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区人口的增多和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品清湖,导致品清湖近岸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及沿湖景观整体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非常凸出。其次是湖区内低潮位时浅于1.0米水深的水域约占整个湖内面积的65.4%,据测:目前品清湖底的污泥淤积已相当严重。如不采取措施有计划的挡污清淤,也将使湖区淤浅,减少纳潮容量,殃及潮汐通道。
可喜的是,汕尾市委、市政府对品清湖的保护、利用甚为重视,明确提出做活品清湖文章,着手实施品清湖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的城市定位,发挥汕尾城市滨海、环湖、依山、人文的特色。 当然,治理品清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起“政府意志”,要做好治理的总体规划,在落实上下功夫,不能仅仅说说而已,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不断减少向湖区倾倒油污、废水、废物,有计划清理淤泥,等等。这样,品清湖成为汕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才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