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195|回复: 39

[黎明书院]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1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10-13 11:30 编辑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黄必增

    论文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精粹。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美德,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继承 传统文化 弘扬 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不然,人就不能称其为人了。万事万物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具有灵性的状态,这就是古人说的“精神”。现在说人的精神是指人的信仰、理想、信念、伦理、道德、追求等。文化精神就是指所有文化现象中最精致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实质上是指民族文化占据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观念,它是指导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经过千百年历史积累的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其精神实质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七个方面:
    崇善道德的价值精神。在《尚书·尧典》的开头就讲帝尧“克明俊德”,这相当于《大学》开头就讲的“明明德”的内容,《尚书·尧典》后面接着讲的是“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这就相当于《大学》在讲“修身”之后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春秋时期讲“太上有德”,也就是把道德作为人们的最高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在政治上就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仁者爱人”,即是仁爱思想。“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等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
   社会和谐的理想精神。《尚书·尧典》在讲“克明俊德”、 “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之后讲“黎民于变时雍”,古注说“雍者,和也”。社会和谐,这是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要达到的社会理想状态。
   刚柔相济的坚毅精神。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孔子创立的儒家重视“刚”,但也不失“柔”。 孔子首先强调的是“刚”的品德,而道家是讲“柔”的,但是道家的柔是“以柔为刚”, 道家也是讲“退”的,“以退为进”,道家讲“无为”,但是却“无为而无不为”。中国中华传统文化是强调“儒道互补”的,就是刚阳必须与阴柔密切配合。
   同时,刚柔相济还渗透在中国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化为施政手段、兵家谋略、对敌策略、做人风格等方面。
    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中和”思想的传承特别重要。儒家传统是以夷制夷,德化怀柔,多采取怀柔政策。从儒家传统来看,王道本身就是道德与权力的结合。外交方面如果进退失据,刚柔不济,也许更合适的策略是王霸并用,德力兼行。
    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从历史看,中国文化能够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路,对世界多元发展颇有贡献。中国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其最突出特征是在“和而不同”的精神指导下,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长期以来,经过不同民族的迁徙与发展,中国形成了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这种极强的民族融合力、凝聚力、向心力得益于中华民族对“和而不同”观念的把握和运用,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促进当今世界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影响力,可以让后人继承发扬,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概括起来主要有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知报”就是知恩必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的重要的原理和机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世俗生活中是公认的美德。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等。
   4、精忠报国:“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就是报效祖国。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将士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例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等等。
   5、克己奉公:“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就是服从整体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古代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克己奉公,严于律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修己慎独:“修己”,即克制自己,就是自我修身,锻炼自己,处处使自己完美。“慎独”就是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有高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清朝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书法作品,上面书写“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
   7、见利思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段话就体现了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精神境界。投入滔滔江水而逝的屈原,林则徐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文天祥曾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8、勤俭廉正:就是勤劳节俭、廉明正直。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瑞,为官清正廉明,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很多清正廉明的父母官,例如:大义退玉璧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妙语退宝砚的北宋宰相王安石;黄金难换心的明朝李汰;两袖清风的明朝于谦;清官第一的明朝于成龙等等,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这一美德。他们的行为成为古今为官从政的学习楷模。
   9、笃实宽厚:“笃实”就是忠诚老实。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宽厚”就是待人宽宏大量。在待人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与人关系中,中国人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原则和原理推心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互动中达到人伦的和谐与人格的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厚德载物”、“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是这种勇敢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下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以上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好的品德,这种品德世代相传,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三、如何承扬传统文化与美德
   1、要端正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毛泽东同志对承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问题,他曾经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与矛盾性,其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今天,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问题上,应该顺应历史研究界“正本清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主流,在研究过程中不要再受到极端的态度和观点的影响,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认真地总结、承继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份珍贵的文化美德遗产,充分地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精粹,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
    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问题上,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进一步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实现中国梦的勇气。
    2、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不是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道德遗产的主观偏爱意识,而是尊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客观规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不可忽视的、超越时代的、可继承的优秀遗产。例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髓。例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知耻近于勇”的道德品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等等,对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弘扬,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全盘否定,就会导致陷入文化虚无主义或全盘西化论的泥潭;全盘肯定,就会导致陷入文化保守主义或全盘复古论的困局。对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返本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而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否能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是学术界研究传统文化和美德的职责所在。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求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出先进的道德,提炼出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问题,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同时要求我们对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文化和道德思想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取各家之精华,舍各家之糟粕,在比较、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综合创新,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历史的继承创新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进而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激励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3、要联系实际对传统美德要赋予时代新意。我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对于那些属于精华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理直气壮地批判继承,同时也要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其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创造性地赋予时代新意。例如,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广为传颂的名言,其中所指的“天下”,在当时,既指整个中华民族所聚居的广袤土地,又兼指宋王朝统治的范围。这两句话中的“忧”“乐”,既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忧乐,又有对宋王朝兴衰的忧乐。今天,我们理解范仲淹所说的这两句名言所表达的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着想的幸福观。这句话闪耀着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那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我们在继承时都要注意抛弃其在当时所包含的隐藏阶级矛盾和维护统治阶级私利的消极内容,弘扬其在今天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人民之间的团结友善关系的积极内容。再如,如对“岳母刺字”中的“忠君报国”,抛弃古代忠于皇帝的“愚忠”思想,可赋予“忠于人民报效祖国”这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意等。《孟子》中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个语句中的“广居”是仁的意思,“天下”就是普天之下的意思,“大道”就是义的意思,“志”是实现的意思,“道”是原则的意思等,对于整个语句可以赋予它时代的新意是:以现在的观点来说,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胸怀大度,见义勇为,勇于承担责任,应该是大丈夫的内涵的一部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都应当运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加以综合创新,充分吸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
    4、要坚决批判抵制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对那些属于糟粕的内容,我们要旗帜鲜明、坚决地加以批判抵制。例如,对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由于它是当时维护封建社会专制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意识形态支柱,与今天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完全背道而驰,不但没有正面价值,反而充满负面影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就可以判定为糟粕,要坚决抵制。例如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来的家长制作风和歧视妇女、家庭暴力等现象,究其根源发生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三纲”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受到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封建腐朽思想对有些人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所以对于“三纲”表现出来的文化“糟粕”要加以批判,坚决抵制,并且要把这些内容删掉。当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中,有些是精华和“糟粕”融合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加以分析,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对文明进步的追求,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在全社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写于2016年10月12日晚上
参考文献:
1、《尚书》—孔丘编选
2、《大学》--曾参
3、《孟子》--孟轲
4、《论语》—孔子及其弟子
5、《岳阳楼记》---范仲淹
6、《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罗国杰 夏伟东


传统文化2.jpg

传统文化1.jpg

传统文化3.jpg

传统文化4.jpg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捷胜民乐社举行(重组)成立大会
[城事报料] 严把道路安全关,文明出行保平安
[文化天地] 冬季登羊牯岭
[城事报料] 市城区善美公益协会开展2024年“迎新春,送温
[城事报料] 聚焦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
[城事报料] 聚焦育人促成长 ,提高质量谋新篇

发表于 2016-10-13 2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严重赞成,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美德等很重要,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啊!
发表于 2016-10-13 22: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引经据典,很好的一篇文章,欣赏了!
发表于 2016-10-13 13:54:2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值得传递,赞一个!
发表于 2016-10-13 1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厚重的一篇文章。阅读了,多谢
发表于 2016-10-13 15: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楼主的又一力作,有收获,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0-15 17: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10-13 22:28
严重赞成,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美德等很重要,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啊!

对。说得好
发表于 2016-10-17 15: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对
发表于 2016-10-18 1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窗闭月 发表于 2016-10-13 11:12
很厚重的一篇文章。阅读了,多谢

谢谢楼主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脚蛇 发表于 2016-10-13 13:54
写得很好,值得传递,赞一个!

感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红日 发表于 2016-10-13 22:14
引经据典,很好的一篇文章,欣赏了!

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10-13 22:28
严重赞成,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美德等很重要,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啊!

感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 发表于 2016-10-13 15:12
欣赏了楼主的又一力作,有收获,感谢分享!

感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食五谷 发表于 2016-10-17 15:15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对

感谢关注!精神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这篇论文本来是可以发为三篇来发表的,后来还是结合为一篇。
发表于 2016-10-18 14: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10-13 22:28
严重赞成,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美德等很重要,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啊!

赞同楼主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