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2-27 21:41 编辑
人生有终局路途无尽头
——古邑今昔(9) 陈治赠 2017年2月27日
在古邑海丰,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食、穿、睏无平谱”。意思是说,生存的四大基本要求中的吃、衣、住三项无法攀比。富贵贫贱,无非是食问饱,“衫穿烧”(遮体保暖),眠安否。唯行字难写路难走。想想也是,人生在世,谁都清楚终归是一丘黄土埋枯骨(现在流行瓷瓶装骨灰),但不论是谁,都不知道身后之路何处是尽头。
一、路的含义与变化。
路的含义,大概有四个内容。用于行走的叫做公路,用于谋生的叫做门路,用于改变命运的叫做出路,用于发展方向的叫做道路。
随着社会发展,路的含义又在不断发生变化。
前人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今人的路是人想出来的,是用机械修出来的,是让车行驶的。路多车多,行人靠边走。
用于步行的称街路。用于"骑马招摇过市"的称马路,用于行车的称车路(公路、高速路、铁路)。用于养家糊口的称就业渠道。用于出人头地的称前途。用于台上表演的称套路。用于与世界同步的称接轨,也就是同路。在前头披荆斩棘,搖旗呐喊的称引路(开路)。死胡头称断头路。撞倒南墙不回头的称绝路(死路)。
古人在步行、坐轿、骑马时,好象没有料到后人会坐手扶、搭汽车、乘火车。在古邑海丰,直到清代,路道还是适应骑马、坐轿。到民初,陈炯明主政南粤,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土路、水泥路、铁路,风云莫测,活着的人谁能肯定子孙今后会修出什么样的路?
二、“要想富,先修路”的质疑。
修路,是一浪高于一浪的潮流。时下,村路、县路星罗棋布,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公路、高速、铁路纵横交错。特产走出穷乡僻壤,有路就有“钱途”。路道似网,车辆如梭。天南地北不再遙不可及,务工族才能不论东西,畅通无阻。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修路能否致富?则有困惑之处。据说,2016年全国公路总长为457万公里,其中高速12万公里。修筑标准公路是否已收回投资成本,如“广汕公路”(324国道),笔者找不到报纸信息,不敢乱说。“深汕高速”入不敷出,官媒时有所闻,因而仍是“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2016年全国铁路总长为12万公里,世界第二;其中高铁1.9万公里,世界第一。但巨额亏损,则是众所周知。
中国的铁路体制,目前分为修路和运输二大家,各开饭炊。
管修路的称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由1950年成立的原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组成。2000年脱离铁道部,实现政企分开。是国务院直接管理的重点国企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设计和建设。筒称“中铁”。
管运输的是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又称铁路总局)。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拟订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承担国家铁路的客、货运输。筒称“铁总”。 据人民网(北京) 2013年8月累计数据:铁路全行业亏损,背负有息债务2.2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所谓全行业亏损,当然包括铁老大归天后留下的修路(中铁)和运输(铁总)二兄弟。
据百度信息(以官方为准):截至2015年6月份,“铁总”总负债规模达到3.8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6%。这里说的是“铁总”这一家族,是历年欠帐的累计。没有说“中铁”那一房头,估计是数银纸数到偷笑。否则,就不可能天天修铁路,毫不手软。
如果将2013年全行业累计亏损全算在“铁总”头上,那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二年间,“铁总”亏损为1.63万亿元,平均一年亏损0.8万亿元。由此看来,“要想富,先修路”的宣传,似乎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三、莫怨前人笨,堪笑今人痴。
按传统的归属,古邑海丰境内目前有广汕公路、深汕高速、潮惠高速、深厦高铁穿越而过,加上将要兴建的广汕高铁,古邑海丰境内就有“三路二铁”五条大动脉,赤石、鲘门、汕尾三座火车站。这是古邑先民,甚至是离我们最近的祖辈连梦都梦不出来的画面。
就辖区划分的现实,革命老区贫困县是“脚下二条路”(广汕公路、潮惠高速),“手中无寸铁”(铁路)。宋代民谣“骑马去海丰”;近代名言“奔向海(陆)丰”;民间悲声吶喊,难激活高官冷血。仿佛注定昨日“长缨在手”,今天“瘦马加鞭”,今海丰只能疲于奔命。
人生有终局,路途无尽头。一代人有一代人要修要走的路。后人未必愿意穿新鞋走老路。有人倡言“汕尾买房,深圳上班”,汕尾市融珠实现“半小时经济圈”,这个美梦只有天上飞才有可能。今海丰高铁梦断,何不垫高枕头来个飞天梦。建个小机场,引进几架直升飞机,美其名“空中巴士”,率先进入融珠“半小时”。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