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1167|回复: 4

[论汕尾] 史书不乏错误 承传宜多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8-11-5 12:22 编辑

       史书不乏错误  承传宜多思考  

       陈治赠   2018年11月3日

     典籍记载的史事,编著人往住是以阅(前人留下的资料)、观(看史迹)、闻(民间口传)为主,亲身目睹的不多。又受地(环境局限)、时(跨越时代)、势(政治制约)、情(个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近现代史料,又向政治需要倾斜。故而中国的史书,都不可避免地留下某些失实、夸大、作假等遗憾。读书传史,应有一个冷静思考,多方求证,客观辨析,去伪存真的问题。后人敬仰权威,尊重史志,但切不可迷信。仅举二例。

       第一例:伍子胥“掘墓鞭尸”—— 存疑。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说法,主要出自下列3处古籍。

     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据载: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因楚昭王的父亲楚平王听信谗言,残忍杀害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並通缉伍子胥。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成吴之重臣。伍子胥为报家仇,率兵伐楚。楚昭王10年(公元前506年),吴兵破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东汉赵晔著《吴越春秋·阖庐内传》,除继续《史记》“掘墓鞭尸”的说法外,再添加了伍子胥对楚平王尸“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具体细节。

     还有扬雄著《法言·重黎》也有此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笔者不知此著出自何年。

     笔者曾有过思考:伍子胥本楚人,率吴兵破楚掠地,是“毀国还是爱国”?太史公将“掘墓鞭尸”入册成史,对伍子胥是褒奖还贬损?但对“掘墓鞭尸”真伪的质疑则没有能力,不敢雷越半步。后受许多学者撰文辨析的启发,才知道一真相。

      1、春秋时期鲜见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舆论。

     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孔子在世。至圣先师最容不得“乱臣贼子”。如果伍子胥为报私仇,举兵毀国,掘王墓鞭王尸,可谓大逆不道,罪大恶极,有违道徳、人伦的大事件。在百家争鸣年代,理应议论纷纷。奇怪的是,不仅孔子的言论只字未提,而且同时期的典籍也鲜见记载。《公羊传·定公四年》则明确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见证伍子胥没有掘墓鞭尸的主观愿望。伍子胥事吴率兵攻楚,属食君之禄,受君之托,忠君之事,“春秋无义战”,人们不计较。何以对掘墓鞭尸一事鲜见评论?合理的推测是:破郢之战,由孙武统帅,伍子胥回避没有参加,不存在有亲射王宫,鞑坟泄愤或掘墓鞭尸的事件发生。

      2、《吕氏春秋》没有伍子胥“掘墓鞭尸”之说。

      秦丞相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成书于公元前223年左右。是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最有权威的典籍。记载伍子胥报仇方式是:“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之说。

      还有《史记》之前诸如《淮南子·泰族训》、《越绝书·荆平王内传》、《春秋左传》、《国语》、《谷梁传·定公四年》;与司马迁同时代的《淮南子·泰族训》等典籍,也是众口一辞,只有伍子胥“鞑坟”之行,没有掘墓鞭尸之举。

   《吕氏春秋》距破郢之战约280年。离吴兵破郢城史事最近、记载最早。因缺令春秋时期的文字依据,所谓伍子胥亲射王宫,鞭平坟墓泄愤的记载,来自280年后的民间传说。是否可信,见仁见智。

      3《史记》所谓伍子胥“掘墓鞕尸”的记载,很难具有真实性。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比《吕氏春秋》成书晚了132年。中间隔了一个战国时期和秦代,所谓伍子胥“掘墓鞕尸”的记载,距春秋时期吴兵破郢城415年。东汉赵晔著《吴越春秋·阖庐内传》,是在《史记》成书之后。中间隔了一个战国时期、秦代和西汉,所添加的伍子胥“掘墓鞕尸”的具体细节,距春秋时期吴兵破郢约600年左右。“掘墓鞕尸”的记载,是几百年后的追记。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3年),司马迁38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至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2年)55岁《史记》全书完成。大史公是9年深宮阅览、整理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3年牢狱之灾,5年复任中书令,“尊宠任职”,发愤编史。很难有时间和机会实地考证。太史公不按《吕氏春秋》等众多典籍的记载撰写,为何偏要另造“掘墓鞕尸”史事?用意很难揣测,说是造谣也是大不敬。但将“鞭坟”篡改为“鞭尸”,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吴军破郢都,楚平王已入土10年。哪有尸体不腐烂之理?所谓伍子胥“掘基鞕尸”及“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的说法有违客观。

      第二例:鹿境乡是“一个最反动的大乡村”—— 不实。

     鹿境,海丰县城郊吕、蔡2个巨族乡的总称。分开俗称“六仔吕”、“六仔蔡”。所谓鹿境乡是“一个最反动的大乡村”,源自海丰县红色巨著《不朽的丰碑》第187页(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鹿境乡吕、蔡两姓巨族所以在海丰县赫赫有名,在于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荟萃,乡人胸怀坦荡,团结齐心,见义勇为而称著。又因对战乱前来避难者,不分贫富贵贱,一律收留,一视同仁而饮誉。1923年间因天灾,曾任海丰县长吕铁槎(鹿境人)不负陈炯明重托,在鹿境乡率先实行“农租公判”,减租减息。为化解主佃矛盾,稳定地方祥和,邑人安居乐业之范本而扬名。

      鹿境乡是否是海丰县地主最多的乡里,要去比对海丰县各大巨族乡土改划成份的资料才能清楚。但乡里地主多,只能说这个乡里的自耕农占有土地多,非“反动乡村”的依据。以“他山之石”为佐证。

      宋代流传下来的民谣经久不衰,称:“海丰人姓陈,骑马去巡田”, 窥见海陆丰陈氏族人曾占有的自耕土地之广,地主之多。能说海陆丰陈氏是“最反动”的家族吗?更何况海丰县城陈姓的地主,在海丰县排不上显赫的档次,充其量仅仅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被人耿耿于怀的“反动人物”,如县城东东笏社的陈月波、陈伯华,也未必反动。

     陈月波,出生于书香之家,有祖宗遗留的自耕土地收地租,是不折不扣的地主。但他承传乃父遗风,致力社会公益。一生潜心研究中医、易理。曾创办广东省中医学校,施德后世。清未民初,陈月波是陈炯明在海丰组织正气社,建立海陆丰同盟会的得力助手。协助陈炯明创办《海丰自治报》,参与整顿县仓、育婴堂、筹办戒烟局,开展地方自治活动。1910年2月、1911年4月,陈月波2次协助陈演生筹款、组织陈潮等100余名海陆丰敢死队员,从“星聚堂”集结出发,参加陈炯明参与发动、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1月,参加陈炯明领导的淡水起义,投身辛亥革命。与邓辚声(马官人氏)等组织民军,与邓伊臣(淡水邓铿之父)携手,光复海丰县。辛亥革命成功,陈月波无意仕途,淡泊明志。受陈炯明之托,组织海丰粮业维持会,任会长,打击屯积居奇,平抑粮价,为乱世中的海丰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陈月波为人正派,古道热肠。县城中出现民事纠纷,都愿意请他出来主持公道。陈月波成了县城信誉卓著的公众人物。1923年3至8月间,海丰的地主与佃农之间关于田租的纠纷四起。陈月波协助吕铁槎组织农租公判会,调解主佃矛盾。陈月波向陈炯明举荐了陈其尤。又说服彭湃的祖父支持陈炯明送彭湃赴日留学。为这2位伟大人物的成长垫上一块坚实的基石。

     据说,陈月波“反动的罪证”,一是与乡贤在五坡岭竖林干材石像;二是任“护城会”的会长,反对彭湃带高小学生拆古城墙。

     林干材是清未海丰驻军统领,在捕盗缉匪,靖绶治安,保一方安宁及帮助地方建设劳苦功高。乡贤为林干材立像以资纪念。

     拆古城墙,是陈炯明主政广东时为推进市政建设的政令。海丰县城民间反对拆古城墙成立“护城会”,与彭湃带高小学生拆古城墙发生矛盾。彭湃离开海丰赴广州有二个原因,一是出席中国青年团成立大会。二是接受陈月波劝告,暂避风头,平息矛盾。

      陈伯华(1889—1932),陈月波胞弟。陈伯华留美7年,获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博士学位。1913年学成回籍,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1921年10月,接替陈独秀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海关监督,后任粤省教育厅督学,着力推行和完善“六三三” 新学制、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1925年任岭南大学教授。1927年间在广州创办私立明远中学,接纳、资助大革命失败后流亡广州的同乡。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明远中学停办。陈伯华应聘赴新加坡担任华侨中学校长和英文报纸编辑。参与发动华侨捐资救国,动员华侨青年回国投身抗战前线。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击了珍珠港,开启了太平洋战争。陈伯华参加了新加坡“华侨抗日义勇军”。1942年2月15日,日冦攻占新加坡,对华裔实施疯狂的屠杀报复。陈伯华在护校护生的过程中惨遭日寇杀害。

     陈伯华的“反动罪证”,是其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组织全县学生运动会,因制止一些社会青年结群进场与彭湃发生矛盾。

     鹿境乡被称为“一个最反动的大乡村”,其“罪证”除了收留避战乱的难民之外,还有一个就反对农会、不参加农会。

     去年开始,在汕尾市党政的亲切关怀下,海丰县的红色学者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鹿境乡终于还原红色革命之乡的历史真相。从支持海丰农会到海陆丰大革命以及后来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系列的革命史实累累。特别是新山村(“六仔吕”)成为海丰县红色乡里的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之一。

     鹿境乡正名,是地方之大幸。

微信图片_20181105114549.jpg

234658yk1m4uuush1kp28m.jpg

微信图片_20181105114423.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守住学校这道最后防线 为振兴中华奠实基
[三唯论点] 活到老学到老
[三唯论点] 退休干部举报县委书记后被捕一案续闻
[三唯论点] 天地不负民愿 古邑满园春色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益民路“立体停车场建成”为何不开张
[三唯论点] 多形式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全方位增強中小学学

发表于 2018-11-5 2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对!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7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代需要多进行本地乡情乡史教育,对于学生必须编写适合的乡土教材。成年人则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arun 发表于 2018-11-7 21:56
下一代需要多进行本地乡情乡史教育,对于学生必须编写适合的乡土教材。成年人则必须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 ...

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事件,是新时代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