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0603|回复: 1

[论汕尾] 汕尾教师请记住: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才是好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3 11: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汕尾教育,给学生灌输的思想便是只要上好学,读好书(课内书),取得好成绩便可。课外书被我们,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视为“乱七八糟”的书籍,而阅读课外书的人则被看作不务正业。因为家长和老师以为,读这些书无丝毫用处,只会占用学习时间,甚至动摇学习之心。所以尽管语文老师根据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书的诸多利处,但迫于学业的压力以及父母的不支持,汕尾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迟迟未被开辟。直到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才有机会阅读课外书。所以,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才是好的教育

在初中和高中六年间,本来是学生养成广泛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但都被中考和高考挤压掉。为了应试教育,为了能够上大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学生只能学习课本和辅导书,课外的精品,课外的名著,都无法去接触。

比如我,只有进入大学后,没有应试考试压力,业余时间陡然增多,所以起初,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主动购买书籍。第一次买书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所好,也不知道何为好书,更不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所在,因而只能听从大学老师的建议——从外国小说看起。至今还记得自己所购买的第一本书——《飘》,虽然其中的许多细节早已忘记,但书中最后的那一句“今天过后又是另一个明天了”始终印在心底。那时的我还并未有摘抄与写作的习惯,因为阅读尚且还是强制性地逼迫,更遑论摘抄与写作了。那时的我对于书籍和文字还未发自内心的热爱。

但渐渐地,我发现,外国小说并不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过于平淡的叙述常常使我产生倦意。所以慢慢地,我开始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现在每当别人问我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时,我总会对他说:“先找到自己看得下去的的书”。所以最初两年,我所找到的便是郭敬明、饶雪漫等人所写的所谓青春文学,不为其他,只为其中的故事易懂且能使我落泪。当时的我觉得能使人流泪的书籍便是好书。后来年龄增长以后又去读了刘同、大冰、张小娴等人所写的所谓畅销书籍。每每阅读他们的书籍时我总是不感疲倦的,常常几个小时不起身的一口气读完,因为其中的故事和文字总能直击我心,但我也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的感动、悲伤与欢愉。因为那时的我还未从阅读中学会思考。

有了一定阅读量的我总会嘲笑过去的自己说“你看的书怎么那样幼稚?”,但其实那些“幼稚”的书籍也正代表着我的青春,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人的品味会发生变化,其中也包括选择书籍的品味,所以无需去评判年少时所看的书,所做的事,所选的人之好坏。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我的阅读习惯也不会养成。虽然书中的内容大多华而不实,但是那份情感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字的的力量与魅力。

我开始慢慢地爱上了阅读与文字,从最初强制性的要求每天睡前读半小时的书到现在主动地每天阅读一小时甚至更多。而也正因为这份热爱,所以曾经以为看不进去的书籍都变成了我的心头所好。从最初只选择文学类的书籍,到之后的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我的阅读范围逐步扩大,获取的知识也在逐渐增多。而所选择的文体也从小说扩展到了散文、诗歌。尽管其中有些文学书籍自己并不能十分读懂,文学底蕴不深的我也不能以专业精美的语言去赏析,甚至读不到其中深层的含义。但文学书籍不等同于科学,它没有唯一的答案,因而我总能从书中获得属于我的感悟,而那些感悟也常常被我化为笔下的文字。以文字的方式获得,以文字的方式表达。

现在,我仍走在阅读的道路之上,不仅是因为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更多的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我能感受欢乐,我能经历悲喜,我能领悟人生和世界。而所读之书愈多,愈会感到自己的粗浅,愈想汲取更多的知识。曾经我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因而逼迫自己去阅读,企图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外在气质,但现在当我真正爱上书籍以后,我读书的目的仅是想让自己的灵魂不再是一个空壳!然世上好书太多,何以有涯之生去读无涯之书?唯坚持耳!

所以,我以为现在的教师,不是成功地指导学生去应试,去考取高分,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发展体育事业,营建健康汕尾
[三唯论点] 监督能发现纠正官员缺点
[三唯论点] 组织青年开展“弘扬五四精神,走实群众路线的
[三唯论点] 不要层层加码、动辄调度,加重基层负担了
[三唯论点] 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切实营造国泰民
[三唯论点] 今年春雨来得早,但大家还是要注意节约用水

发表于 2019-5-3 12: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