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1255|回复: 1

[议政] 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5 17: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是近期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将对教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工智能.png

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海量数据的产生,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学习者的全过程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学习风格等个性化特征数据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传感器 在线日志等进行实时记录、采集与精准分析,为破解传统教育中“大规模与个性化”无法同时兼顾的永恒矛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既可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大规模问题,又可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问题,进而为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新的契机。

人工智能4.png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互联网 +”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形成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学校教育体系的各个要素发生变革,包括教育环境、课程、教学范式、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变革,促进教师工作形态与专业发展方式变革,促进学校组织形态结构变革,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与服务变革。

人工智能5.png

1 学校教育体系内各要素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环境方面,人工智能将使得教育环境具有自然交互、情境感知、主动适应、虚实融合、远程协同、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人机融合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泛在的、自由探索的、知识建构的智慧生态环境;在课程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形态是动态的、进化的、多元立体的,构建跨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支持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泛在教育;在教学方面,师生教学交互的形态与结构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人机协同的教学将能准确了解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兼顾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覆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学习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将是自组织的形态, 学生和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 实现个性化、选择性和适应性发展;在评价方面,人工智能将重构传统的评价体系,从单一知识学习评价走向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尊重学习者隐私的前提下,对全过程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动态追踪,实现对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等多维度评估,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发展支持,形成面向过程、人机结合、多元发展性评价机制。

人工智能3.png

2 教师工作形态与专业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工作形态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大部分繁琐、机械、重复的知识性教学将由人工智能承担,教师更多是学习的设计、督促、激励与陪伴者,教师的工作更多以育人为主。教师新的工作重心将转变为学习服务设计与开发、学习问题诊断改进、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社会网络连接指导、学习问题诊断与改进、心理健康疏导、信仰和价值的引导、发展性评估与改进、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同伴互助专业成长、人机结合教育决策、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伦理监管等。

人工智能2.png

3 学校组织形态结构呈现新特点。学校组织的时空结构将被打破,从静态封闭到动态开放,从条块分割到联合协同,从定时定点有限供给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组织管理向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将是人人教、人人学,充满活力、 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是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1.png

4 教育治理与教育公共服务发展趋势。在教育政策制定中,要基于共同利益,纳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机结合、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决策的参与度与透明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预见性。决策者应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能够制定多元参与、协同发力的人工智能 +教育政策;在教育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极大丰富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变革教育公共服务的形式和结构,创新教育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模式,使教育公共服务在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包容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体现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家教.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老教师课堂上怒发冲冠
[三唯论点] 汕尾年轻人体质下降,要引起重视
[三唯论点] 在汕尾堂堂正正当保姆,挺好的
[三唯论点] 汕尾的祠堂,算得上全国最密集的
[三唯论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三唯论点] 毁树容易种树难

发表于 2019-10-5 17: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耳目一新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