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2019|回复: 4

[论汕尾] 寻史觅踪敬先烈 溯本求源寄哀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7 10: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9-12-31 23:10 编辑

          寻史觅踪敬先烈     溯本求源寄哀思

        ——《海丰有历史不能无文化》续2

             陈治赠   2019年12月27日

        海丰县陈潮中学,位于今县辖联安镇。是海丰县第一座以人物命名的县立中学,纪念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的革命烈士陈潮。

       一、陈潮生平。

       陈潮(1882—1911),又名谭潮、谱称郅潮,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人。霞埔“孝思堂”第16代裔孙、“郅”字辈序。

       霞埔村是有600余年历史的陈氏巨族古村。以筑塭养殖虾、蟹、鱼,“辟町”养蚝、养蚶闻名于世。

       陈潮幼年入读霞埔家塾,喜在乡里习武。少年随父下塭,下蚝町、蚶町,熟习海水养殖及捕捞等各项谋生技能。体态魁梧,臂力过人,生性豪爽仗义。路遇不平,总会挺身而出,扶弱抑强,主持公道。其见义勇为的品德,深受乡里、邻乡村民赞誉。

      中国社会到了清未,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令无数热血青年壮怀激烈,磨拳擦掌。陈潮矢志追随陈炯明,踏上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征途。

      1906年2月间(新历、下同),陈潮加入陈炯明组织的正气社。1908年2月,与正气社50多名成员一道在五坡岭方饭亭结盟缔约,立誓舍生取义。同年8月,与正气社同仁一起转入海丰同盟会。1910年2月及1911年4月,陈潮2次参加陈炯明组织的敢死队,赴广州参加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陈潮率海陆丰籍及川闽、南洋10数人往攻督练公所,奋勇当先。被子弹击中头部左耳位置,在敢死队员、同乡陈木登怀抱中流尽最后一滴血,年仅29岁。

       有人说,陈潮是在进攻“始平书院军械库”牺牲,这是误传。清代广州书院有数百座,为全国之最。始平书院只有一座(70年代被拆),位于旧地名仙湖街,是三·二九起义的贮械机关。岂有自己进攻自己的“军械库”之理。

      二、陈潮——海丰县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

      黄花岗起义原称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又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日冠名,称“三·二九起义”。

       “三·二九起义”,由设在香港跑马地35号的起义统筹部策划、组织。黄兴任统筹部部长,赵声任副部长。4月8日,统筹部决定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发动,800余众,兵分10路。赵声为起义总指挥,黄兴为副总指挥。

       由于与统筹部及起义毫无关系、南洋独行侠温生才,在谘议局门外行剌广州左都统署理将军孚琦。引起广东当局警觉,下令全城戒严,清查户口,严加防范,打乱了起义计划;吴玉章在日本、安南购买的军火未至;清军重兵集结,形势危迫,起义时间改了3次,黄兴又2次下令已抵广州城外潜伏的义军解散、撤离,800余众撤走大半,导致实力不足的人马由10路改为4路;到了4月27日中午,又2个起义时间,有的队伍执行统筹部决定起义改期至28日发动的命令,有的队伍及不知起义改期的志士,追随黄兴坚持27日下午如期起义。关键时刻发生阴差阴错的误会,最后只有120余人集中,由黄兴率领发动。而且,枪械严重不足,如:临阵冲锋的约10位海陆丰籍志士,只有陈潮领到一支驳壳枪。

      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抱定赴死以谢海内外同志的决心,率120余人从小东营出发,作拼命一博。志士们冒着数万清军的枪林弹雨,苦战不敌。历时半年苦心经营的三·二九起义以失败吿终。用生命与热血,写下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悲壮首页。

      经善堂出面交涉,当局同意亲属认领志士遗体。潘达微、高剑父等奔走收集遗体、确认姓名、籍贯造册统计,起义军牺牲86人,至5月1日,有14位志士遗体由亲属领回。5月2日,陈潮等72位志士遗体,由善堂葬于城郊红花岗。

      1911年12月21日,陈炯明主政南粤。12月26日,率黄锡铨、宋以梅、卢信、朱执信、龙济光、马育航、钟秀南、周醒南等20多位军政府官员巡视省垣,实地堪察规划市政建设。在红花岗,只见荒草丛中,黄花点点,陪伴冰冷墓堆。革命成功,英雄远去,陈炯明触景生情,惨然垂泪。下令将红花岗改名黄花岗,拨10万元命马育航在英灵安息范围征地修建墓园,筑造“黄花岗72烈士纪念亭”,勒石竖碑,限期竣工,定明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新历1912年5月15日)隆重举行周年公祭。

      “三·二九起义”以“黄花岗72烈士纪念亭”为标志,被后人称为“黄花岗起义”,相习成俗,传颂至今。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陈潮等黄花岗72烈士为共和国革命烈士,发给由毛主席签名的烈士证书。陈潮是海丰县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英名永彪史册。

      三、陈潮中学——海丰县首座纪念革命烈士的学府。

      陈潮中学是以原优埔公学为基础扩建而成。

      优埔公学的前身称优埔义学堂,约始建于1903年下半年间,是清未立宪运动实行教育改革的产物。缘于1903年3月,袁世凯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会衔上奏: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咸趋新学;淸廷昭准,严饬各州(府)、县实力通筹,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启蒙小学堂的大气候。由霞埔村乡贤陈云卿、陈序荣等发起,霞埔村为主出资、周边乡里助资兴建的全县第一所民间兴办、4年制的新型初级小学(今称1至4年级)。

      1919年2月春节后,因优埔义学堂不适应各乡学子就读要求,霞埔村约正陈序荣与白町村族亲陈子岐(1889—1938)联袂赴漳州求援。陈炯明支取欠薪1000大洋捐赠,并致信家乡贤达解囊相助,共集资千多元,在优埔义学堂原址扩建为高等小学,改称优埔公学,学制6年(今称1至6年级)。陈炯明题写校名。陈炯明倡导,霞埔村仗义疏财,划出位于西台的乡里公产24格蚶町(海水养殖面积约500亩)为“学町”,收入作为优埔公学的常年教育经费。

      1924年1月底,陈炯明回乡贺春期间,应邀出席海丰县陈氏宗亲在霞埔村召开的联谊会,提议将优埔公学更名陈潮中学,纪念黄花岗起义献身的英烈陈潮。经陈序荣、陈云卿、陈子岐等乡贤联名报呈县府批准、注册,报省教育厅备案。陈炯明题写校名。海丰县第一所以先烈命名的县立中学诞生。据民间口传,建校经费由“学町”收入的积存、霞埔村为主的各乡里集资(含乡贤个人)、县府助资(县长翁桂清,第2次任职时间1924年7月至1925年3月)等三部份构成。世事悠悠,优埔公学——陈潮中学存留的建筑物健在,没有红楼的名称。风貌依旧,老态龙钟,不时向世人述说校园的苍桑岁月。陈炯明题写校名的墨迹早已难寻……

       有人称,陈潮中学始之1931年。此说明显误传。古往今来,有些公益事业,即使民间掏热心,还需官方布诚意。探讨近、现代历史,不能离开政治大环境。陈潮追随陈炯明众所周知,陈炯明曾是国共两党征伐的对象。1925年3月至1932年4月7年间,海丰县长换了18人,1931年国共两党又在你死我活。陈潮中学因卷入地方红色革命停课,陈绍哲等前辈奋起重组校董会,学校得以起死回生,已属万幸。

      解放后,陈潮已是国家确认的革命烈士,人民英雄。陈潮中学被改称为县第10小学、渡头中学、联安中学(加设高中学部)。

      1984年3月,时任县教育局长、学识渊博的陈朗星,为“陈潮中学”复名四处呼吁,县长林明呈报,称为“陈潮学校”。1991年4月,时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陈朗星再次振聋发聩,1994年,县长张汉抱呈报,陈潮中学以原名重振雄风。

       陈潮中学从小学堂启步,一脉承传至今166年,培育桃李遍天下。今年12月15日举行百年校庆,盛况空前。庆典的旗帜标上英文,昭示主办方独具匠心,誓将地方名校推向世界的凌云壮志。

       拙文依据民间走访调查与相关史料相互印证综合整理。失当或不足之外,恳请批评、教正,共同探讨。

微信图片_20191226220952.jpg

微信图片_20191227092212.jpg

微信图片_20191226221003.jpg

微信图片_20191226221012.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探讨一个常识性的认知话题
[三唯论点] 官宣!镇江取消118个道路停车泊位停车收费
[三唯论点] 为海丰教育说句公道话
[三唯论点] 时评:汕尾城区公共道路停车收费,合法吗?
[三唯论点] 闲聊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
[三唯论点] 热烈祝贺海丰县第二届妈祖巡安布福盛典功德圆

发表于 2019-12-28 00:04:0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用生命与热血,写下了辛亥革命的悲壮首页……
发表于 2019-12-28 2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谢谢分享,让后人能更真实地了解100年前关于烈士陈潮的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2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村民甲 发表于 2019-12-28 00:04
用生命与热血,写下了辛亥革命的悲壮首页……

多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23: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爽 发表于 2019-12-28 20:51
谢谢分享,让后人能更真实地了解100年前关于烈士陈潮的事迹。

多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