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召开。
全市共公布直接或替代取消的证明材料有7619个,破解“无证明城市”创建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5月20日,汕尾召开全市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汕尾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石磊表示,汕尾是全省第一个开展创建“无证明城市”的地区,创建“无证明城市”是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和政务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抓手,要让“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成为便民利企的民生工程。
汕尾全面清理证明事项。
“减证便民”的脚步正在加快
2020年7月,汕尾市人民政府下发创建 “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全面推进“减证便民”,尽快实现“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提交”的“无证明城市”建设目标。汕尾也给创建“无证明城市”立下了时间表,今年6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
全面清理证明事项是创建“无证明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汕尾市司法局局长、市“创无办”主任许昌林表示,汕尾遵循“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提交”两项基本原则,全面梳理、编制证明材料清理清单和保留清单,并将“无证明”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梳理公共服务领域证明事项清理清单,至目前,全市共公布直接或替代取消的证明材料有7619个,其中市直2679个,县区4940个(城区833,海丰1666,陆丰1405,陆河441,红海湾492,华侨103,新区0);直接取消730个,替代取消6889个,“无证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申办材料数量明显下降。
全市取消或代替证明7000多项。
6月底创成“无证明城市”
长期以来,“证明我妈是我妈”等奇葩证明层出不穷,而这些证明不仅增加了职能部门的负担,降低了办事效率,同时也让群众“磨破嘴、跑断腿”。“无证明城市”便是向这些繁琐证明材料“开刀”。
针对汕尾“创无”现状,南方都市报通过的摸底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形成完善的调研报告,为汕尾创建无证明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汕尾市司法局作为牵头单位与市政数局进行了多次的对接沟通协调,摸清和明晰“无证明城市”创建的技术要求底数,理清和明确以“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为抓手、以数字政府建设助推“无证明城市”创建为保障、以“无证利民”为终极目标的工作思路,统筹谋划“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
许昌林表示,在创建工作还是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镇(街)一级推广阻力最大,效果不佳;部分事项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材料有差异,事项标准化没有完全统一。据调查,去年公布直接取消的730个证明材料已全部取消,没有再收取,但清单公布替代取消的部分证明材料经多次督查督办,在实际业务办理中,部分单位(窗口工作人员)仍要求申请人提交。说明部分单位履行主体责任还不到位,对创建“无证明城市”的重视还不足。此外,还存在电子证照应用不积极、电话咨询与窗口办理不统一,双重标准、部分单位一次告知不清晰、不明显,办事指南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创建“无证明城市”目前在完全落地上存有不少的问题短板,优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再加一把劲,再添一把火,解决好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石磊表示,汕尾目前是全省第一个开展创建“无证明城市”的地区,要让“无证明城市”成为汕尾又一张新名片,为汕尾市实现营商环境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做出努力和示范。”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叶胜堂 图:叶胜堂 编辑:唐建丰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