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4445|回复: 0

[城区] 城区构建“精保减”机制 打造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晌午时分,记者走进城区马宫街道的一处幸福食堂,阵阵饭菜香扑鼻而来。当记者的视线扫过食堂的打菜窗口,可以看到当日有荷包蛋、炒肉片、炒青菜……菜品丰富多样。一位正在用餐的老人笑着称赞道:“我就住在附近,这里吃饭很方便,味道也适口。”
  小食堂托起大民生。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为满足老年人便捷、适口的用餐需求,高位推进“幸福食堂”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随着老年助餐服务的推进,覆盖率不足、财政负担较重等难题也逐步显现。
  为解决这些难题,城区创新推出以“精准布局、保障补贴、降低成本”为核心的“精保减”机制,探索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通过构建“1+N”助餐网络、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推行公益有偿运营模式,着力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覆盖范围与运营效能。
  城区聚焦老年人实际用餐需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灵活采用“镇街联建”“中心辐射”等方式,创新打造“1+N”助餐服务网络——即依托1个标准化配餐中心,辐射带动N个村(社区)就餐点。目前全区已建成5个标准化配餐点,辐射41个村(社区)及大型住宅区就餐点,形成以配餐点为核心、就餐点广泛延伸的配送网络。该网络全面服务全区特困人员、60岁以上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以及其他有助餐需求的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外围城区25分钟”便捷助餐服务圈。
  为保障服务长效运行,城区制定《汕尾市城区幸福长者食堂建设运营改革工作方案》,创新建立“五个一点”多元筹资机制(财政补一点、个人掏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筹一点),汇聚多方力量确保助餐服务“活水长流”。市、区两级财政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年度预算重点保障,2024年改革前,每个助餐点可获得市级6万元、区级9万元的运营补贴。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马宫街道金町村的幸福长者食堂门口,一块记录着爱心捐款的公示栏格外醒目。该点持续获得慈善组织及爱心企业每年20万至30万元的定向捐赠,专项用于采购新鲜优质的食材,让老人们的餐盒里飘出更浓郁的饭菜香。
  在运营机制上,城区突破传统“全免费”思维,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的市场化模式,显著降低助餐成本,餐食成本从18元压缩至12元。实行“适度普惠、梯度收费”,依据老年人经济状况分类施策:特困人员享受午晚餐每份8元补贴;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含困难残疾)老年人获每份2元餐补;其他社会老年人则由合作企业按保本微利原则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助餐服务。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智慧订餐系统的接入,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2024年改革前全区年均服务约2.2万人次;通过推行公益有偿运营模式后,预计年财政补贴较改革前减负降幅达42%。这一创新模式在坚守公益属性的同时,融入了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活力,为老年助餐服务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可持续的支撑。
来源:汕尾日报
<span]记者:罗瑞琪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汕尾城区:农文旅融合推动城乡文明进步
[汕尾资讯] 汕尾岭南医院项目在海丰开工建设
[汕尾资讯] 城区构建“精保减”机制 打造可持续老年助餐
[汕尾资讯] 改革·创新·赋能——城区以系列改革举措助推
[汕尾资讯] 城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及村(社区)干部进修班开
[汕尾资讯] 城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