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724|回复: 0

[论汕尾] 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摆地摊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 小时前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幕低垂,城市街角的霓虹尚未完全亮起,一张张折叠桌、一个个泡沫箱已悄然铺开,构成了城市烟火气最直白的注脚。可当“地摊”从零星点缀变为成群连片,当“走鬼”生意成为许多人谋生的唯一选择,我们不得不追问:这看似热闹的市井图景背后,藏着怎样的民生困局?


地摊的泛滥,从来不是人们偏爱“走街串巷”的浪漫,而是就业市场失灵下的无奈突围。在不少地方,“体面工作”早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那些能提供养家糊口薪资与基础福利的岗位,要么被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垄断,任人唯亲取代了任人唯贤;要么蜷缩在屈指可数的几家中小企业里,而当地工业的滞后,让这些企业连“一只手数得过来”的尴尬都成了常态。剩下的路,似乎只有外卖电动车的奔波与快递三轮车的穿梭,可并非所有劳动力都能承受这份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更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算法裹挟下的高强度劳作。当本地就业市场成了“窄门”,摆地摊便成了普通人用时间与体力换生存的最后退路,若连这点退路都斩断,便只能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续写漂泊。


而高昂到离谱的商铺租金,更是将无数人逼向地摊的“魔手”。在经济活力本就不足、外来人口寥寥的地方,商铺租金却异想天开地向一二线城市看齐,形成了“经济洼地”与“租金高地”的荒诞错位。菜市场旁、商圈周边,有限的铺子早已被争抢一空,那些租不到铺子的人,难道就该放弃生计?更令人愤慨的是,部分手握商铺所有权的人,宛若新时代的“地主”,将公共资源异化为敛财工具,彼此攀比着抬高租金,全然不顾本地经济的真实承载力。他们坐收高额租金,过着潇洒日子,却让无数小商贩只能顶着被驱赶的风险,在街头巷尾做着“见不得光”的生意,这些“租金吸血鬼”,正是地摊泛滥的祸根之一。


面对地摊问题,许多地方的应对之策简单粗暴:驱赶、收缴工具、扣押车辆。可这种“一刀切”的治理,无异于“夺人饭碗如……”。当那些穿着马甲的人的身影与商贩的奔逃成为街头日常,当谋生工具被没收时的绝望眼神与执法者的冷漠形成对比,积累的不仅是民怨,更是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冲击。这种只堵不疏的做法,看不到民生的艰难,只盯着“市容整洁”的表面,最终只会激化矛盾,制造更多负面舆情,让治理陷入“越禁越乱”的死循环。


真正的破局之道,从来不在“堵”,而在“疏”,在直指问题的根源。其一,当务之急是补齐就业短板。地方应当放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思维,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招商引资,培育更多中小企业,让工厂的机器转起来,让岗位的数量多起来,更让薪资水平能撑起一个家庭的体面生活。当人们能在工厂里获得稳定收入,谁还愿意风餐露宿地摆地摊?其二,必须斩断“高租金”的黑手。要通过政策调控规范租金市场,打击恶意抬价、囤积商铺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变了样的乱收费的行为,让租金回归与本地经济相匹配的合理区间,让小商贩租得起铺子、开得起小店。唯有如此,才能让“地摊经济”真正回归补充角色,而非民生无奈的替代品。


地摊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就业的困境、租金的畸形,更是治理的温度。若只想着用强制手段驱散街头的摊贩,却无视他们背后的生存诉求,再整洁的街道也会失去烟火气,再光鲜的城市也会藏着冰冷的民生之殇。唯有从根源上破解就业与租金的难题,才能让地摊潮有序退去,让城市既有体面的市容,更有温暖的民生。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经济寒冬下的戾气暗涌,文明外衣下的粗鄙狂欢
[三唯论点] 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摆地摊吗?
[三唯论点] 离文明还很远呢
[三唯论点] 汕尾的文明社会风气就是被这些戾气重的人败坏
[三唯论点] “飞线充电”不可取
[三唯论点] 从充电安全出发别拉线到楼下充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