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汕尾市区某小区的物业发布了一则通告,要求部分业主停止从楼上牵拉电线到楼下为电动车充电的行为。在我看来,这则通告实则带有警告意味,毕竟“飞线充电”危及的是整个小区的公共安全。物业选择以公开呼吁的方式来处理,已然是给足了相关业主面子。这其中的考量,正是对人情世故分寸的把握,大家心里都能明白。
将电线从楼上牵至一楼为电动车充电,即人们常说的“飞线充电”,这种行为极具危险性,万万不可取。
私自拉扯的电线极易发生短路,即便对电线质量和自身电工技术抱有十足信心,也难以杜绝短路隐患。同时,裸露的电线还可能引发触电风险,进而存在火灾隐患和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飞线充电看似“没事则已”,可一旦出事便必定是大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当事人很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飞线充电引发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呢?电线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出现老化、磨损、接头裸露等情况,尤其在雨天或潮湿天气,极易短路打火,进而引燃周边物品。而电动车电池,尤其是锂电池,一旦起火,火势蔓延速度极快,还会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且扩散迅速。若起火点在楼梯间,情况则更为危急,火焰会迅速充斥楼梯间等狭窄空间,阻断唯一的逃生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需要明确的是,“飞线充电”不仅危险,更是违法行为。目前,上海、浙江、济南等多个省市已出台相关法规,明令禁止此类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针对“飞线充电”行为,通常会先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行为人可能面临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的罚款。一旦因飞线充电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车主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构成失火罪,甚至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我们完全理解公众的充电需求,但充电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以下这些安全充电方式值得推广:
一、使用集中充电设施:这是目前最安全且应大力普及的方式。不少小区都配备了公共充电桩或充电柜,它们通常具备过充保护、自动断电等功能,安全系数较高。
二、选择专用充电场所:若需在室外充电,应挑选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专用区域,同时确保充电器不被淋湿或暴晒。
三、规范充电行为: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应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充满后及时断电,尽量避免整夜充电。
四、使用原装配件:坚持使用原装充电器,切勿私自改装电池、充电器或车辆。
五、充电前检查:每次充电前,仔细检查充电线、插座、电池是否存在鼓包、老化、破损等现象。
六、推动社区改善充电条件:若小区充电设施不足,可向物业或社区反映需求,推动建设更多、更便捷的集中充电点,从根源上解决充电难题。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建议从社会到行业上彻底优化电动车电池标准、结构及充电模式: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动车电池管理模式,制定全国统一的电池标准,推广电动车电池可拆卸结构,并建立电池更换点。就像在充电站或加油站加油一样,电动车电池电量耗尽后,可到这些地点自助更换电池,以此替代自主充电,更为安全、环保且快捷。
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切勿心存侥幸。不要因“图方便”或“一直这么充都没事”的想法,而忽视飞线充电背后的巨大安全隐患。火灾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其代价可能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