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39 于 2025-10-28 16:20 编辑
破除侥幸之念 筑牢人生之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老话,在目睹过身边人因侥幸心理跌落深渊的案例后,于我心中有了更沉重的分量。侥幸心理,看似是“赌一把”的偶然,实则是腐蚀人生的“温水”,它让理智在麻痹中褪色,让底线在自我安慰中失守,最终将本可平坦的人生之路,引向无法回头的悬崖。这份心得体会,既是对他人教训的反思,更是对自我人生的警醒:唯有彻底摒弃侥幸,方能行稳致远。 侥幸心理的可怕,在于它用“例外”的幻象掩盖“必然”的结局。许多人明知某些行为触碰红线、违背规则,却总在心里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就这一次,不会被发现”“别人也这么做,我应该没事”“这么多年都没出问题,这次也一样”。曾看过一案例:某单位一业务骨干,因一时贪念挪用公款,起初只是想临时周转一下,觉得“下个月就能还上”,可侥幸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生长,在他一次次拖延、一次次自我安慰中,公款的窟窿越变越大,最终东窗事发,丢了工作、锒铛入狱。这案例让我深刻明白,规则的底线从不会因“偶尔一次”而松动,所有试图绕过规则的侥幸,终将被现实狠狠打脸。 侥幸心理的滋生,源于对自我的高估和对风险的轻视。细细想来,人之所以会抱有侥幸,往往是两种心态在作祟:一种是高估自己的掌控力,觉得自己能全身而退;而另一种是低估风险的破坏力,觉得没那么严重。就像日常生活中,有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却觉得“自己酒量好、脑子清醒”,结果酿成事故;有人明知工作中弄虚作假会误事,却觉得“能蒙混过关”,最终导致项目出错、团队受罚。侥幸的本质,是对自我责任的逃避,更是对风险的盲目乐观,今天在小事上侥幸过关,明天可能就会在大事上满盘皆输。 侥幸心理并非无法克服,破除侥幸心理,关键在于以敬畏立心、以自律立身。要敬畏规则和法律,把“该不该做”放在“会不会被发现”之前,让遵纪守法置于首位,而非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要严格约束自我行为,把“慎独”作为抵御侥幸的有力武器,在无人监督时坚守底线,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头脑。就像我们在工作中,每次处理数据、撰写报告,都要多问自己一句“是否真实准确”;每次面临选择时,都要多想一想“后果是否能承担”。当敬畏成为习惯、自律融入日常,侥幸心理便没有了滋生的土壤,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得踏实、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