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海丰县城东镇持续
铭记抗战历史 弘
注意!这个十字路
陆丰某地,拆!拆
海丰县城南三环海
海丰晴空现彩虹,
守护群众“钱袋子
9月1日,汕尾逾58
台风“琵琶”或将
一船只侧翻,有人
举报
林义鸿家庭在汕尾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全国文明示范家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全家十六口人,四代同堂,兄弟至今不分家,同吃同住,尊老爱幼,和平共处,共同创业发展,人们称为他们是汕尾“第一大家庭”。
林义鸿父母都是海丰县第一届人大代表,父亲是退休干部(去年逝世),母亲是一位纯朴退休国营工人。林义鸿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妻子黎丽琼是汕尾市政协委员和广东省妇联第十一届执委。他们一家历来很热心社会工作,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在区福利院资助六个孤儿,负责他们的生活和读书费用,并承诺负责到他们大学毕业。同时,结对扶助十几位单亲贫困小孩学费,成为一段佳话,并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在汶川大地震赈灾活动中,林义鸿不但率领家庭成员带头捐款,而且在市区妈祖文化广场冒雨组织主持了连续三个烛光祈祷晚会,林义鸿家庭成员都积极参与组织,晚会近万人次参加并捐款,是汕尾市至今最有影响赈灾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林义鸿家庭对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五百万元。
林义鸿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成员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父亲在世时,定期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和思想汇报座谈会。父母对家庭成员要求高,教育孩子要做思想好、品德好、行动好的“三好学生”,坚持学习,做到遵法守法,不犯法。因此,大家都成为遵守法律、爱护公共财物、勇于付出的社会公民;
林义鸿父母、兄弟和夫妇经常主动帮助别人调解和化解家庭矛盾与社会矛盾,亲朋好友、邻居遇到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都找他们解决。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他们苦口婆心帮劝,不计个人得失,解救了不少家庭,得到了社会尊重和好评。
林义鸿家庭很注重左邻右舍的社会关系,出钱出力修路和配置公共设施,建立和谐友好邻居关系,邻居们对他们有高度的评价,社区居委会尊称林义鸿父母、兄弟为“乡贤”。人们最为称道是林义鸿家庭的家风,兄弟至今未分家,十六口人,同创一业,同住一所,同吃一桌,兄弟间、媳妇间、小孩间竟然从没发生口角等矛盾,和平相处在家庭蔚然成风,是汕尾人民传颂的家庭典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林义鸿家庭更是“家宝”。十年前父亲因病不能行走,生活起居都由兄弟、媳妇相互护理,去年老人含笑临终,大家说老人家是享有“五福”的人。母亲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老人,由于心地善良,友善待人,儿孙孝敬,得到亲朋好友和邻里的尊重,大家评价她是最幸福的老人。林义鸿家庭的尊老爱幼美德更是值得大家的称赞。
1988年林义鸿兄弟共同创办了汕尾市美顿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守法经营,兢兢业业,企业稳步发展,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不少关爱员工的事迹感动了社会。林义鸿去年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平凡的家庭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折射了美丽的光芒。或许,何世文一家并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为亮丽的一颗,但他们却用自己善良的心,勤劳的手,朴实的行动,搭建了属于自己幸福的天地,他们以勤劳、善良、淳朴的点点滴滴,在传承中坚守家族事业,传延家庭美德,感化了一方人民,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兢兢业业,传承家族事业。
捷胜镇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百年老字号“广泰糕饼”店,历经四代人的传承,是捷胜镇最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工艺作坊。该店位于捷胜镇西门村古朴宁静的小巷里,店面和糕饼工作室自成一体,面积不到80平方。员工就是家庭成员,无请外人,主要以何世文夫妻为主要劳力,世文父母亲帮助,以前儿子未上大学时也在家做帮工。每天,何世文夫妻在油腻的黑木台面上,用传统的手工在搅面,用古老的木制印模印出一个个带有花纹的糕饼。三代人过着日出而作,共同制作糕饼,日落而息,过着简朴乡村的生活。其传统面糕点小吃如龙舌酥、鸡仔饼、绿豆糕、纸牌糕、寿桃、芝麻饼、五仁饼、豆沙糕、甜糍等等。以纯手工制作,不添加化学元素,在糕点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家训,把好食材的进货渠道关,确保为村民提供安全美味的地方特色美食。同时,小店注重加强家庭成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并将诚信经商、礼貌待客、拾金不昧、优质服务、敬老爱老、勤俭持家等作为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引导既要注重食品质量,保证所售食品安全,又要诚信经营,不坑蒙、欺骗顾客,做到童叟无欺。正是传承良好家风,延续家庭美德,这个百年老店才历经风雨,久经不衰。
二、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何世文一家四代人都从事糕点制作,父亲随着年纪的增大,把小吃店交由儿子和儿媳来传承,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个重担。虽然店里的工作繁忙,但何世文夫妻十分尊重老人,二人对老人的孝心从未减少过一点。而两老也疼惜下辈,虽说两老都有八十多岁的高龄,退居二线,但每天都亲力协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每天一家人在饼房里边做美食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而何世文两位儿子在父亲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勤奋向上,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一家老少相处和睦,也不赌不烟不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说事业、家庭琐碎事多,但夫妻越来越和美,家庭成员间关系越来越和睦。
在西门街上经营着大大小小近十家饼店,生意上多少存在着竞争,但真诚待人是何世文家人的处事态度,他和邻里和谐相处,见面客客气气,有事相互帮忙,融洽相处、亲如一家。
三、专心打造特色工艺,大力弘扬地方美食文化。
六百年城大雅乡的捷胜,其饮食文化别具一格,尤其是一些纯手工制作的风味小食最有特色。何世文一家在宁静古朴的小巷子里经营着百年小吃店,这些小食有着上百年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经历了四代人的传承。他们制作的糕饼真材实料、讲究工序、多种多样,口味各不相同。有清甜、酥脆、浓香、韧性、甜而不腻等。何世文做的特色糕点香甜可口,有着地道的家乡风味,已经成为一代代捷胜人记忆深刻的烙印,特别是长期出门在外的捷胜人更是对它情有独钟,寄托了多少游子们的思念。何世文一家专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在传承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弘扬着捷胜文化。
平凡的人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平凡的事迹,何世文是淳朴、敦厚的普通大众中一员,没有半点矫饰。这种传承百年老店的行为在我们眼中看来或许是不平凡之举,但在他们一家人眼中这却是自己做的最平凡的事了,正印证了一句话“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得异常福”。秉承良好家风,忠厚传家远,家和承祖志正是何世文家庭的写照。
在海丰县彭湃中学,有这样一户家庭,丈夫因意外濒临生死边缘,是妻子深情的爱、家庭的温暖唤醒了他。重获新生的他感动于妻子的不离不弃,为了妻子女儿,他努力复健,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造就了人人称羡的“最美家庭”。
丈夫尚国安,老家云南,妻子江牡丹,汕尾红海湾人,因均在海丰彭湃中学工作而结识。两人于2002年结婚,2004年生有一女,名尚书心。组建家庭后,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夫妻共同承担起了对小孩的教育,工作上则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2010年尚国安突发严重的脑梗死,当地医院断言就算能救活也是植物人。作为妻子的江牡丹强忍悲痛,不肯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带丈夫辗转广州等地治疗。在那些天里,很多人都劝她放弃,但是她坚持着一个信念:这个家没有了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不管怎么样,自己绝对不能放弃!她的行为让许多人都感动了,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每天她都对着昏迷中的丈夫不停的说话,讲述家里的点点滴滴,告诉丈夫女儿的成长如何,护理丈夫的日常。或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丈夫昏迷三十几天后奇迹生还!江牡丹喜极而泣,虽然丈夫尚国安因此留下了较为严重的脑梗后遗症——偏瘫,左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弹,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无法吞咽食物,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但她觉得只要丈夫还活着,就是家庭的完整!
重获新生的丈夫尚国安知道了妻子的一片深情,夫妻间的恩爱情义、不离不弃更是让他感动不已。面对偏瘫的结果,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自己,凭着心中的那份执着的爱与责任,在妻子的细心照料、耐心鼓励下,他乐观面对疾病,坚持康复锻炼,现在已经恢复到能扶着拐杖步行,能轻声用语言与人交流,并能从事网络管理等工作,积极地面对生活。
女儿尚书心小小年纪也是非常懂事,在父亲病倒的期间,她强忍着悲伤与不安,不想增加妈妈的负担,尽力照顾好自己,让妈妈不用再操心自己。父亲苏醒后,她与妈妈一起照顾父亲,帮助爸爸做好复健等,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还要努力让功课不要落下,让爸爸妈妈都感叹:女儿真是长大了!
这三年多来,疾病给这个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让他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然而生活中多重的压力并未让他们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对彼此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让他们更加感激和珍惜身边的人,感恩生活的点滴,努力让自己更加强大去守护心中所爱的人。妻子的鼓励增强了丈夫活下去的信心。丈夫生病后妻子的种种表现,女儿的可爱懂事,让丈夫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幸福的味道,他感动的说:“这就是最美家庭的我家!”
陈惠红,红草镇西河人,与丈夫2003年结婚,育有一对儿女,女儿8岁,儿子3岁。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子女活泼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们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因为我从我们夫妻的经历知道,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培养好后代,才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穷落后现状。因此除了家务和工作,我把业余时间都用在陪伴孩子,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中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女儿欣欣对舞蹈有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如果用心培养一定有所作为。当时,在红草镇没有舞蹈培训班,来汕尾市区学习,不仅路途远,学习费用也是我们这种家庭难以承担的,但我与丈夫觉得不能埋没了孩子的艺术天赋,人穷志不能短,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她去学习舞蹈,因此咬着牙根送女儿去求学。欣欣很懂事,知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十分刻苦。舞蹈老师惊喜地发现她是一个好苗子,动作灵动敏捷,一学就会,更难得的是小小年纪的她很会吃苦。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床铺成了欣欣的舞台,她每天都在床上学跳舞,勤奋练功。刚开始去舞蹈班学舞时,由于没钱买迷尔舞蹈裙,欣欣成了班里的“唯一”。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在我的耳边小声说:“妈妈,你看我在弯腰压腿时节忍着疼痛,我不哭,你就给我买条裙子吧。”我听了差点没哭出声来,只能拼命点头。孩子这么幼小的心灵承受这样的委屈,我心里不好受啊……类似这样的困顿尴尬,数不胜数,我们硬是撑过来了。由于欣欣表现优异,老师把她作为独舞演员来培养,然而一个独舞节目练下来,算上培训费和服装、道具,费用往往要好几千元。为了节省费用,我用在西秦剧团打下来的舞蹈基础,在电视、网络上学习,观摩舞蹈名师的经典作品,亲自给欣欣排练节目。我为女儿排练的《花木兰》、《宝莲灯三圣母思凡》,结合了京剧表演艺术与本地剧种西秦戏的精华,受到了行家的赞赏。
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欣欣的舞蹈水平提高很快,在全国、省、市级举办的各种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于2011年12月底上北京参与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春节汇演的集体舞《舞动的风采》,在广东省总评选中成绩优异,荣获幼儿组金奖;2012年6月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校园未来星.第九届中国优秀特长生展示活动”中,以一支《印度女孩》荣获幼儿组独舞金奖;2012年10月参加由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主办的“第十届漂亮宝贝”大赛潮州赛区决赛,获得“优秀漂亮宝贝”奖;2013年1月参加“潮汕少儿才艺大赛”获取《点石成金》栏目第一季总决赛个人二等奖。欣欣的成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汕尾电视台、汕尾日报都对她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很多人知道我们的故事,各种舞蹈赛事活动也向我们发出邀请。但每一次参赛,都得花上一笔不少的开销,好多热心人士上门关心和帮助,从策划节目、训练排演到安排食宿都有热心人士帮忙。可以说,我们欣欣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热心人士所献出的一份份爱心。
现在请欣欣参加各种表演的活动也随之而来,虽然都有“出场费”,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都被我与丈夫婉拒了,因为我与丈夫觉得欣欣有今天的成绩,全靠大家的帮助和支持,要从小培养她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只要一有空,我们就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节假日跟着志愿者到福利院慰问孤儿、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今年欣欣还被市爱心之旅志愿者协会评为“爱心小天使”。
从当初的生意失败,负债累累,万念俱灰,到今天的生意逐步好转,债务渐渐还清,孩子茁壮成长。一路走来,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家庭,只要夫妻恩爱和睦,一家人同甘共苦,就没有走不过的坎,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我也深深地认识到,美就是和谐、和睦、和气、和美。最美家庭就是孝老爱亲,夫妻恩爱,科学教子,热心公益。所以我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马宫街道社区有这样一户平凡却不平常的人家,平凡的是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有公婆、三对儿子儿媳和各自可爱的小孩,不平常的是家庭中各个成员互敬互爱,俨然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家庭。在这个家中,夫妇之间相敬如宾、小孩之间礼貌待人、妯娌之间相处和睦、兄弟之间互敬互爱,对内则家庭和睦,门庭整洁,对外则邻里融洽、与人为善。
一、父母处处以身作则,经营家庭最和睦。
莫水蓬和妻子陈秀云一共养育了3个儿子,儿子分别成家立业,现在一家14口人,三代同堂,儿子、儿媳们、孙子们都和老人住在一起,没有分家,一家人和乐融融,相敬如宾,这一切和莫水蓬、陈秀云夫妇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夫妇二人从小就教育儿子们要相亲相爱,教育他们建立血浓于水、亲情至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身为公婆,在儿子结婚后,儿媳们之间偶有不合,陈秀云总能做到公正处理,不偏不倚,儿媳们对这位公婆十分尊敬,并且妯娌之间也开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各取所需,怡然自得。三个儿子、儿媳结婚后对老人敬爱有加,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小孩宽严并济,注重小孩的教育和素质的培养。他们认真读书、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孙儿们也十分孝敬父母、尊敬爷爷奶奶。一家人和和美美,平时妯娌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个个诚实守信,家庭家务分工合作,婆婆媳妇亲密无间,小孩之间礼貌待人,家庭其乐融融。
二、事事敢为人先,带领家庭奔小康。
从小时候起,一家人就被教育要勤俭节约、奋发图强。三个儿子成人后,从无到有,经营起自己家的生意。马宫社区毗邻马宫港,与深渔村相连,渔民众多,渔船更是鳞次栉比,平时打渔捕鱼卖鱼十分热闹,三个儿子刻苦经营,早出晚归,从事渔船上的五金配件的修理工作,当时尚年轻的父母二人,事必躬亲,勤俭节约,理财有道,一家老小齐心协力,经过多年的拼搏,现在家庭总资产超百万元。
三、时时胸怀爱心,文明礼貌树新风。
莫水蓬、陈秀云两人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却深知文明社会的进步,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自己提高素质,自己充实自身。几十年来,他们两人遵纪守法,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家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让,并身体力行,与街坊邻居友好相处,亲如家人,少有矛盾,邻里关系融洽和睦。早出晚归,勤劳作业,带领三个儿子、媳妇积极工作,对内不仅做好家庭家务事,将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管理好好庭院门栏清洁卫生,还带头街坊邻居一起做好门前庭院的清洁卫生工作;对位与人为善,教育儿孙积极勇敢向上,注重饮食健康,照料家人身体。
莫水蓬、陈秀云夫妇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所以经常告慰自己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勤劳、朴素的农民的缩影。只有继承这种光荣的传统才能把生活过的更加幸福美满。
他们用深情营造出了一盘苍翠的绿荫,呵护着一家老老少少,像花儿永远离不开太阳,像鱼儿永远离不开河水,家庭也永远离不开每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成员。他们用行动表达着文明心声,把和美献给家庭,把美德献给社会,这个家庭像春风吹拂到每个马宫人的心里,带给马宫人一个关于文明、智慧的传统美德好榜样。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大家庭,他们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陈汉高合家41丁口,祖父、祖母健在,父辈六兄弟,六妯娌、堂兄弟8人、5妯娌、堂姐妹7人,子侄7人。陈汉高在此家庭中为长孙。家庭成员之多,尚未分家,堪称海丰第一家,“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陈汉高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谐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陈汉高本人真待诚人,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日常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爱家敬业比翼齐飞
陈汉高同志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了家庭的支持,使他更加放手在工作中一展身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除了注重自身建设,还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学生创建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工作期间,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直于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他坚持原则,平易近人、博得领导、同同事认可的好领导。在家庭他是做称职的一员,在社会做文明的公民。
多年来,因为工作突出,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镇先进工作者。家庭多年被评为和谐家庭。、
三、尊老教子
尊老爱幼不仅是一种责任、一种良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教导与影响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他的成长也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他无尽精神粮食。他们总结了几点体会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二是对孩子既要要求,也要与孩子 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三是随时关注他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关注他的感受;四是在生活上不要溺爱要养成勤俭和 独立的品格;五是教他做人要坦诚,做事要谨慎,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社会有用的人。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育子女,为子女作为榜样。在他长时间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子女也懂得了孝敬老人的道理。
多年来,他们夫妻一直与邻里关系和睦,能够主动帮助别人。认为自己付出一点能够改变别人,我们认为值得去做。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变得美好。所以我们应尽我们的所能。
建立一个和谐家庭很简单,只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就够了。只要爱多一点,整个家庭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更加和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海丰:“开渔
抗日老战士的
中元节家祠祭先祖
雨后海丰县城,空气清新,路面湿漉漉冲刷干
客服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660-3277345 举报邮箱:swsm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