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钉子户’也被说服了。”3月14日晚,压在城区凤山街道香洲社区干部们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了。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该社区管辖范围内仅剩下的3户拆迁户也已签订拆迁协议。 城市道路犹如人的血管,而“断头路”则是导致城市血脉不畅的淤滞血块。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打通市区红海西路等“断头路”作为攻坚任务。 2015年12月底,凤山街道香洲社区的干部们行动起来了。香洲社区共有振业路、永和路、创业路、福利路、和顺路等5条“断头路”。其中振业路西段自汕尾大道至永和路长约394米、宽20米,和顺路中段自工业大道至腾飞路长约654米、宽30米,永和路自振业路至红海东路(含与永和路交叉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南侧长约200米路段)长约1980米、宽20米,创业路南段(含福利路)自腾飞路经福利路至香洲路长约585米、宽20米,征地拆迁共涉及149户。 由香洲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宜合负责的拆迁户黄盛炳,第一个签订了拆迁协议,随后第二户、第三户……近一百天的时间内,149户拆迁户已全部签订拆迁协议。 3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香洲社区和顺四区东三巷。香洲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宜钗指着一栋瓦灰色5层高的旧房子告诉记者,那是本次拆迁中的其中1户“钉子户”——和顺四区东三巷26号。旧房子旁边一棵树静静生长着,浓密的树干向外伸展,遮挡了房子周边部分的光亮。房子前面则是一堆倾颓倒地的大石块和裸露的钢筋,那是拆迁后留下的断壁残垣。房子里,有住户在忙碌着搬家,也有施工人员正在忙碌着拆除工作。而在永和路延伸至腾飞路的方向,一辆挖掘机整装待发。 记者看到,原本住在东三巷26号的黄衍红一家已经在拉运家具准备搬家。记者与他攀谈起来,他说:“我虽祖籍四川,但已定居汕尾多年,突然说要搬走,心里真是舍不得。在这个地方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对于拆迁,他这样对记者说:“旧房子还好,但新房子才住了一年,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血汗钱,一下子拆了还挺难接受。但是,断头路建设是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情,我们小老百姓也懂的。” 经过多年打拼,黄衍红在和顺自然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2栋房子。那栋5层高新楼房是2014年5月建好的,于同年8月乔迁入住。按照道路规划,他家2栋房子都在拆迁范围内,才住了一年多的新房子就要被拆掉。在社区干部的积极引导下,他最终还是艰难地点了头,同意签订协议,配合拆迁,同时他也帮忙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 采访中,永和路周边的和顺自然村村民纷纷对拆迁工作点赞,并对社区和街道干部的“不怕磨破嘴皮、踏破门槛”动员行动表示支持。“俗话说,路通财通。市区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这届市委、市政府憋足干劲要打通‘断头路’,得民心、遂民愿!”住在永和路旁的黄先生说道。 黄宜钗告诉记者,此次市区断头路的工作任务艰巨,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永和路。永和路被征户数只有7户住户、8栋楼房,由于其中2户住户提出的要求超出了补偿方案的规定,谈话曾一度陷入僵局,但最终还是圆满完成征拆任务。他还告诉记者,在动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事迹,很多干部充分利用周末或夜晚等时间走街串户作动员工作,还打起了“感情牌”。在动员永和路拆迁户黄盛炳时,因知道他与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宜合感情较好,便由黄宜合来负责动员黄盛炳。经过一周的真情感化,成功做通了黄盛炳的思想工作。其他的干部则经常苦口婆心劝导拆迁户,争取他们主动配合。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不仅耐心说服,还以理服人,让拆迁户了解5条“断头路”的建设意义和征地政策法规,主动配合支持征拆工作……(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邓良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