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39458|回复: 6

[汕尾] 水墨丹青绘芳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15: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面.png

水墨丹青绘芳菲
——汕尾市女书画爱好者们的才艺剪影
(郑冰利文/图)

      近几年来,汕尾市文坛活跃着一批热爱书画的女同胞,她们在日常、工作之除,拿起画笔绘画生活的美景、心中的梦景、大自然的风景,并不时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创作了许多反映生活、社会、自然的艺术作品,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爱好书画的潜能,又充实了生活与精神世界。这些女画友们来自各条战线和岗位,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家庭妇女,她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学习绘画,有的画山水、有的画花鸟、有的专事工笔,在艺术的天地里漫步美景、自由奔放、浪漫着色,营造着一幅幅多姿多彩,散发着迷人墨香的图景,其精神可嘉、其对艺术充满积极向上的追求更被人们所称道, 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们为书画美女,而成为我市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面,重点展现一下这些书画美女的翰墨风彩。

      现已退休的欧淑敏是这群书画美女的大姐大,她现任汕尾市老年书画协会的副主席,擅长工笔。欧淑敏从小喜欢看书,在那个物质与精神都很贫乏的年代,看书却成了她唯一的嗜好。又因过去“禁书”多,她只能看“革命书籍”,还有唐诗宋词更被她翻烂了。另外就是“公仔书”,即连环画,里面图文并茂,吸引了她,看多了她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学画画的她用铅笔描,然后专门学习工笔画。几年后,为了进一步学习,她报名参加了美术函授班,在名师的指点下,系统学了绘画的基础及理论。欧淑敏主要创作仕女画,如貂蝉、王昭君等诸多古代美女,在她的笔下飘飘欲仙、灵动多姿、美妙动人。

      后来,由于既要照顾家庭,工作又忙,少有时间画画了。直至几年前退休,欧淑敏才重新拿起画笔,并一直得到吴俊东、郑孙堤等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平时又勤于临张大千等大师的佳作名画,对用笔用色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进步很快。

      郑孙堤老师评价说,看淑敏的工笔人物画,从几年前临慕到现在的仕女创作,确实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梦江南》画中仕女形神已很到位。黑、白、灰的关系与色彩冷暖处理也让主体显得很突出。环境、道具的摆布合理,人物表情、衣褶结构自然准确,特别是那弹奏的手指微妙变化,使幽静的画面有了动感,这些细节的精心刻画足见功夫的充实。淑敏的画面除了美感外,常有着浓浓诗意,可谓诗画传情,形神兼备。

       绘画,给她的退休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有人说,不少人以前都很忙,一退下来之后突然空出了许多时间,不知该干什么好,有的人就去打麻将。幸亏她学了画画,生活既充实又有精神上的寄托,虽然一拿起画笔来会更忙,但忙得开心、忙得只想把画画得更好!

欧淑敏.png

欧淑敏作品1.png

欧淑敏作品6.png

欧淑敏作品2.png


欧淑敏作品7.png

欧淑敏作品3.png

      马小君,毕业于肇庆学院美术系,是汕尾中学的美术老师。从教这么多年来,她忙于教学和照顾家庭,无暇顾及自己的创造。如今,执了一辈子教鞭的她,将近退休才有时间进行创作,她笑言一定要把过去无法展开手脚搞创作的时间抢回来。马小君说自己能走上艺术的道路,跟一个人有着重大的关系,那就是她小时候与当时在美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培养了无数美术生的马若愚老师是邻居。近水楼台,马小君经常到他家里学画,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素描,水彩。然后又跟画家蔡阳山学油画,并得到郑孙堤,刘世倩,马文西等等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她平时喜欢临黎雄才,孔仲起,以及唐宋名画,画技不断得到提升。马小君创作的水彩画雅致唯美,而油画厚重而灵动,现在着重于山水画创作。

马小君1.png

马小君2.png

马小君3.png

马小君5.png

      王晓燕1988年毕业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现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系副主任,汕尾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汕尾市中国学会监事长。

       王晓燕在大学时学习的国画花鸟和水彩画课程,得益于著名中国画花鸟画家方楚雄,水彩画家林龙华、陈秀娥、王肇民、马若愚等名师的指点,使得她的国画花鸟笔墨趣味、水墨灵动,水彩画水色交融、水彩韵味运用发挥与艺术技巧得以提升。为此,她对中国画鸟画与水彩艺术情有独钟。她擅长水彩人物画,在她笔下的女性多为美丽动人、阳光开朗的形象,因为她所创作的人物原型多是与她再熟悉不过的女学生们。如她以学生为主创作的水彩作品《读》,由市美协选送参加国家级展览,入选“95中国女书画家邀请展”并被收藏。还有10多幅水彩作品入选国家、省、市等各类美展。

      1992年底,在一次书画展中,时任市美协主席的郑孙堤看到一幅水墨运用较娴熟,又十分趣味的花鸟画,现场点评和表扬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原来这幅画就是王晓燕创作的,她也从此认识了郑孙堤老师,并经常向他请教。

      因王晓燕整天忙于教务,好长一段时间放弃了创作。更因为美术教学的需要,她一直致力于“手工美术”教学与教改科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总结编写成《美术手工艺术制作与鉴赏》教材并出版。多年来,她的美术手工作品与所辅导的学生美术手工作品在省、市级美展中不断获奖。同时,美术学科教改科研项目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王晓燕先后被评为汕尾市十佳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曾当选为政协汕尾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她30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如今的她工作虽然仍很忙,但适时与这一群弄文舞墨的姐妹们聚一聚,一起笔会交流、一起郊游采风、一起观摩画展,让她在忙碌之除得到了愉快的放松。

王晓燕 - 副本.png

王晓燕5.png

王晓燕3.png

王晓燕4.png

王晓燕2 - 副本.png

     练继研,现任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说起画画,她说自己跟墨有缘,一是读小学时受到广美老师的启蒙,二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多接触文化艺术界的前辈、老师们,受其影响,重新点燃了她对画画的激情。

     练继研说她读小学六年级时,有一个广州美院的老师来到甲子镇举办美术培训班,出于好奇,她便报名参加了。果然,因这位美术老师生动的授课方式和全新的审美观点,引发了练继研极大的兴趣。于是她学得十分勤奋、卖力,两年时间,她从一个毫无基础的学生,迅速成为学校里的美术尖子,上初中时就曾获得学校和县里美术比赛少年组一等奖。后来因为学业,放弃了画画。2013年,练继研调到汕尾市文联,因工作关系认识了我市众多书画家和爱好者,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虔诚,深深地感动了她,更令她重提画笔,师从唐秀玲,并虚心向美术界的老前辈郑孙堤、刘友明等老师学习讨教。

      就这样,通过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学习、总结,画技有了长进,画作也获得省、市、县级的嘉奖。练继研还说她今天努力学习画画,也是为日后过好晚年生活作充分的准备。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真诚的说法,来自于她对生活的认知和热情。近期,她又创办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书画工作室“同源阁”,为书画爱好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练继研1.png

练继研2.png

练继研3.png

练继研5.png

       1988年毕业于陆安师范美术专业的郑惠静,一毕业就当上美术老师。几年后调到机关单位上班,再后来结婚生子,手中的画笔一搁好多年。但几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发现昔日的同学有不少在美术界已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此时她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大力支持惠静重续绘画的梦想。她一开始画花鸟,虽然每天勤于练功,但要有所突破,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惠静便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好在她毕竟读过美术专业,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创作,她终于找到了感觉和方向——长于海边的她,再熟悉不过的就是海里的鱼儿,那自由自在、畅通无阻的游弋,是多么逍遥、快活呀,它们就是大海的精灵,带给你无尽的生态灵感与再现它们的喜悦!于是,一群群形态异趣、活灵活现、十分可爱的鱼儿跃然纸上,让人惊喜于她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郑惠静.png

郑惠静1.png

郑惠静3.png

郑惠静4.png

      身为记者的贺燕,平时的工作也是很忙,她读的虽也是工艺美术,却偏偏当上了新闻记者。她同样是一搁画笔就是十几年,直到2008年的一天,埋在心底的绘画情结又被触动了。那天,她去采访一帮汕尾青年画家为汶川地震灾区举办的义卖画展活动。看到画画不仅能愉悦自己,还能帮助他人、造福社会时,内心掀起波澜,当场认捐了一幅画。同时也决定,重头开始学习国画。她认为,写意画较自在随性,能够放松身心,这对工作繁忙的她来说非常适合。时任汕尾市美协主席的郑孙堤得知后鼓励她要多画,并对她的习作给予热心指点。希望她从传统入手,认认真真地画。闲暇时,贺燕大多是在家里看画册、临帖,看电视书画栏目。她还喜欢看画展、听讲座、音乐会,甚至听不懂的地方戏她也看。

她知道,艺术是相通的,画外功夫不会白费。自从有了微信,她更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看到好的书画链接就先收藏起来,待有空儿时再看。感觉来了,就提笔调墨画上一幅,开心时还发到朋友圈上晒晒,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一次,郑孙堤老师看到她发在朋友圈的三幅水墨小品后点评道:这几张画可看到贺燕对笔墨的认识有了提髙。长寿图是现场画的。篮的笔包涵了浓淡干湿,其它二幅大面积的墨色也有变化,三只小鸡的位置也安排得合理生动。可见艺术修养的提高就能体现在画面的效果中。可喜可赞。继续努力。

近两年,贺燕还时常参加市文联秘书长练继研组织的女书画爱好者聚会活动,和大家一起挥毫泼墨、外出采风。相同的性别、共同的爱好,使大家一见如故,生活因此增添了不少亮色。现在,画画对于贺燕来说只是业余爱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结的释放,她在慢慢品味,渐入佳境!

贺燕1.png

贺燕4.png

贺燕2.png

贺燕3.png

      杨碧绿自幼酷爱画画,经常临摹小人书的画册,因小人书都是线条画,临摹多了,她笔尖下的线性随之流畅起来。读书期间,她就经常给一些刊物画插图。后来,也是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手中的画笔停歇了下来。等到杨碧绿自己准备出版第一本诗集时,因不满意出版社设计的封面,她这才重提画笔为自己的诗集设计封面和插图。幸好这一次拿起画笔的她就再也没有放下了,并开始勤于练习水墨画,期间受到王秋奇,侯贺明等老师的指导。

      这位女诗人画起画来也比较抒情、雅趣,杨碧绿笔下的荷花、葫芦、雏菊等花草散发着一种悠然的诗意,一直延伸到画外的篱笆家舍、田园风光。我想,只有心中充满着诗化的意境,其笔墨才能营造出如此的诗情画意。有人说,写意画注重的是神态,表现的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正所谓墨由心生,意随情走是也。

杨碧绿.png

杨碧绿4.png

杨碧绿3.png

杨碧绿2.png

      姚桂娜,原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后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一段时间工作繁忙,有时又要写论文至半夜,导致身体吃不消病了一场。在休养的日子里,为了提神,她便弹起了古筝,并向父亲学习书法。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国内著名牡丹画家李兴福先生,李老师让桂娜先从国画入手,并说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写字关键在于笔法,也就是线条质量。桂娜遵师所嘱,先从图画学起,并学习欣赏书画笔墨之美,努力想做到落笔准确,运笔熟练,意到笔到的要求。因她在读中学时曾学过油画,主要以花卉为主,所以桂娜决定向李老师学习画牡丹。而远在河南的李兴福先生也经常通过微信给她示范牡丹画法,随着画技的进步,慢慢地牡丹在桂娜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衣服到包包,从窗帘到被褥,从走廊到卧室、客厅,牡丹花开满屋喜。更可喜的是,她画画后身体康复很快,看来学习国画还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桂娜笑着说。

     因而,她想把生命里的花儿之美永远定格,在心中永绽不败。于是在创作中,她大胆把色彩与水墨并用,利用冲水撞色中水墨自然渗化产生彩墨交融的效果,形成了自然肌理和流光溢彩的画面,让作品具有自然之美和韵味,彰显了牡丹雍容华贵的花王之美。文人画家陈奋生说:桂娜画风大气磅礴而不拘小节,作品水墨淋漓,艳而不俗。而著名牡丹画家张志文也评价说:桂娜所画牡丹在秉承传统国画技艺的基础上,大胆融西派画艺,画面洒脱豪迈,流动着浓烈的色彩张力,具有时代性。

姚佳娜.png

姚佳娜1.png

姚佳娜3.png

姚佳娜5.png

姚佳娜7.png

       陈艺萍,也是一位教师。她从小就很“文艺类”, 爱唱爱跳的她十分活泼,读书时就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并受爱好画画的父亲影响,也喜欢涂鸦。她说父亲画的仙鹤和松树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父亲并没有要求艺萍一定要学画画,倒是让她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后来参加工作,接触了一些爱好书画的闺蜜们,也经常作伴一起去参观书画展,或参加书画笔会,看多了,觉得自己对这些书画艺术很有感觉,重唤起儿时对绘画的兴趣,于是她便在一次笔会中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画笔,画了第一幅水墨荷花,并且很意外地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没想到这一发便不可收拾,回到家里天天练笔,不懂就上电脑搜索学习绘画的技巧,再加上她虚心请教,得到了许多前辈和书画家老师的指导。就这样,她通过学画,和多次参加书画笔会等活动,并在交流中学习,让艺萍的画技逐步提高。她真诚地说,大家都是她的老师,现在她最拿手的是画牡丹花。然而,须知画牡丹的画家多如牛毛,她一个新手要画好牡丹又谈何容易!艺萍坦言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一开始是因为其弟要入新房子,想买幅牡丹画挂在客厅,艺萍一半是为了给弟弟省钱,便自告奋勇地画了一幅牡丹花送给他,结果挂起来后一致获得了大家的点赞,这只能说除了她的勤奋之外,更重要的是艺术的天赋。

     如今,画画是艺萍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她形容说,毛笔就如手中的烟,墨汁就如桌上的酒,因了共同的兴趣,一支毛笔,一瓶墨水,大家便可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创作经验、绘画感想、分享名家佳作等,乐在其中。这样一种学习创作的氛围,让艺萍感到从未有过的富足与喜悦,她说,人生何求?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实,而大家豪不吝啬地分享这精神的财富,并用绘画艺术体现生活,表达愿望和思想,足矣!

陈艺萍作品5.png

陈艺萍作品6.png

陈艺萍作品4.png

陈艺萍作品3.png

陈艺萍作品2.png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祝贺汕尾拳击运动员勇夺金牌
[城事报料]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陆丰市城北学
[城事报料] 以法护航 关爱成长——陆丰市城北学校开展法
[城事报料] “研”途皆收获,“学”中悟成长——陆丰市城
[文化天地] 原创诗词《望月吟》
[文化天地] 来自杂货店的诗!二首

发表于 2017-3-16 1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人美画靓!哈哈,越往后越美!
发表于 2017-3-17 00:45:1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记得古代有一著名画家为了蟋蟀,在园子里趴着观察蟋蟀好久时间,据说把蟋蟀的特性习性气神画得很传神。我整个晚上端详练继研画的那只动物究竟是鸡还是鹰,把眼看花了头皮挠破了也看不出是什么神物。我农村的,小时候偷鸡摸蛋,鸡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继研你知道鸡蛋是下在狗窝里还是下在高压锅里呢?中国人因太擅长摹仿山寨,所以国家强调创新原创,多些深入观察,少些摹仿想像。你们这几位秀色可餐的汕尾才女,丝毫不比西施逊色,但如你们也老用手捂在胸部上,那就有失去了江南滨海女子的韵味了。
     没吃过猪肉未必没见过猪跑哦。班门弄锄头了。
发表于 2017-3-17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美妙之画作,展现中华文化精髓!
发表于 2017-3-17 2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17-3-18 2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女性真风采
发表于 2017-3-26 14: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