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下乡采访时经过陆丰县河东镇高田村,该村在清代雍正年间曾出过进士佘圣言,因而进村探访。据《海丰明清三志》《陆丰县志·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民国二十年版》等书所载,我市在封建时代获进士功名的仅三十余人,联捷进士(即头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者寥寥无几,仅庄汝扬、佘圣言等数人。
在村干部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佘氏祠堂,与一般的宗祠不同,额题“佘氏家庙”,旧时“家庙”必须祖上出过大官并经皇帝恩准才能建造。旧传陆丰封建时代有“一府三家庙”,府指佘圣言的蟠金龙府,家庙指大安黄氏家庙、大塘卢氏家庙以及雨亭洪氏家庙。但村干部告诉记者,传说中的“蟠金龙府”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佘氏家庙规模并不大,与海陆丰一般的祖祠、宗祠相似。倒是高悬正堂的“进士”牌匾为朱轼、张廷玉、史贻直、傅敏为所赠,这数人皆官至极品,可见主人身份不凡。
《陆丰县志·乾隆十年版》载:“佘圣言,字介侯,号畏斋,系庠生佘启祥子。祥品行端方,虽耄年好学不倦;圣言幼禀庭训,潜心嗜古,过目成诵,于关闽濂洛诸书靡不窥究。雍正甲辰联捷成进士,授宗人府主事,充玉牍纂修官。寻以亲老解组归,掌教韩山书院,士类多所成就。为人恬淡醇雅,耽吟咏、工书法,所著有《眺远楼诗集》《书院学约》遗后。”
韩山书院即今韩山师范学院前身,佘圣言名列该院《历代书院掌教名贤录》,在任期间制定书院学约八条:敦实行,崇经学,正文体,严课程,习声律,谨礼节,重友谊,戒轻薄。每条都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勉励诸“加意造就”,“虚心以求实益”,“潜心玩索,则思若启,行若翼,有德有造”。掌教有方,士子有成者多。
民间传说:佘圣言降生时,其父佘启祥梦其家金龙蟠门,心里高兴,遂将梦中之事告知左邻右舍。谁料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四乡八里乃至县城,皆闻其事。
圣言少年时其貌不扬,两道鼻涕,终日长挂。好事者笑其:“金龙蟠门者无,金龙蟠唇者有。”佘启祥不堪其扰,乃遣圣言到东海亲戚家,帮亲戚粜米。圣言一入城市,自惭形秽,终日如愚,坐于米箩旁边,鼻涕直垂。于是东海人又笑他说:“金龙蟠米箩矣。”佘启祥乃俭衣缩食,遣圣言入校读书,并大加鼓励,促其奋发。圣言本愚于外而聪于内者,潜心奋志,渐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师友多蔑视他。在学数年,佘启祥常询问老师说:“圣言可有进益?”老师说:“让他记帐应该可以。”
到了大比之年,佘启祥想送子赴试,先询问老师。老师说:“考实无益,徒费心机而已。”佘启祥说:“就算不中,练一练场胆,亦无妨也。”遂送圣言赴试。谁知圣言竟不费吹灰之力,一试即进秀才。师友闻知,都说是“偶然”得中。圣言置若罔闻,更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到了乡试之年,佘启祥又问老师:“圣言赴乡试有望否?”老师说:“考中秀才已属侥幸,还想怎么样?”佘启祥说:“到省里煅炼煅炼,也无不可。”乃备行装,送子上省。谁料圣言又如探囊取物,再中举人。其师友闻知哗然:“真真偶然,这样的愚人,竟能联中,考官无目。”圣言终不置辩,听之任之。比及会试,父又询问老师:“儿能再中乎?”老师答:“偶然又偶然,焉有再偶然!”佘启祥笑笑,默默治办行装,送子赴京应试。这一科圣言报捷南宫,高中进士。
据说,佘圣言的老师为高鹏飞。佘圣言雁塔题名后,在京师买眼镜一双,去其玻璃,送给高鹏飞。高鹏飞接后,知他讽己“有眼无珠”,羞愤交并,从此发奋努力,后亦考中进士。佘圣言并买扇数十,各题一诗,以赠其友,诗云:“偶然偶然又偶然,偶然今日帝王边;世上既有偶然事,君等何不效偶然?”其友见后,俱羞惭无言。
佘圣言官居宗人府主事,传说皇帝下诏命其代“祭北郊”,圣言不负所托,美满复旨。因这功劳,皇帝赏赐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佘圣言备说其父梦金龙蟠其家门事始末,只求皇上准其建金龙蟠门府。皇帝准奏。但按村干部所言,这仅是一个传说而已。
村干部指着村中残存的古寨墙说:“我们村原本是一个围寨,后来村庄发展、人口增多,突破寨墙的限制,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墙。”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通讯员 杨新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