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难免碰上朋友相聚、亲戚走访时,有些人喜欢在外吃饭,秉承着拒绝浪费粮食这一美德,很多人都会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回去。 不过,别以为打包是一件小事,这里面可是大有讲究的哦。各位有打包食物习惯的小伙伴不妨跟上安安的脚步,一起来学习下面这些食物打包的小知识吧。 1. 打包食物应该分装存放。回家后也要马上把打包回来的食物分开装在干净、密闭的容器中。因为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速度不一样,将它们分开储存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滋生速度,同时还能避免交叉污染。 2.食物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因为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的凝结,导致霉菌生长速度加快,会影响整个冰箱内的食物。 3.打包食品不宜隔餐,且最好能在5-6个小时内吃完。特别是海鲜,其富含蛋白质,细菌尤为偏爱,更不宜久放。还有富含淀粉的食品,如年糕等,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即便高温加热也很难将其杀死,这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内吃完。 4.蔬菜不宜打包。因为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反复加热会导致维生素快速流失;另外,蔬菜反复加热,会使其中的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对身体造成危害。 5.要回锅加热。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取出后必须回锅进行加热,冰箱的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灭。如果打包的食品食用前没有加热透,很容易出现肠胃道等疾患。 值得注意的是,加热食品的温度至少达到70℃;打包的海鲜类加热时间控制在4-5分钟为宜。在回锅加热前可以通过感官判断一下食品是否变质,如果感觉有异常,千万不要再食用哦。 另外,安安还有一点建议给大家,在聚餐、聚会的时候,为了人体卫生及健康,应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和公勺,这也是降低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哦。 来源:安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