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某人民医院因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过度诊疗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被医疗保障局处以60.863621万元的罚款 。令人咋舌的是,这已经是该院因类似问题第五次遭受处罚。一家本应救死扶伤、守护民众健康的公立医院,却频繁在违规收费、过度诊疗的边缘试探,这一现象着实引人深思。 从这所公立人民医院的违规行为来看,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手段,无疑是将医保基金当成了“唐僧肉”,肆意啃食。医保基金是民众的救命钱,每一分每一毫都承载着患者对健康的期望。医院通过这些不正当手段骗取医保基金,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更破坏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过度诊疗行为同样恶劣,让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何这所人民医院会对屡次的处罚“置若罔闻”,屡教不改?这背后,利益的驱使恐怕是首要因素。在医疗行业,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通过违规手段获取更多的收入。内部管理的混乱也是重要原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医护人员对违规操作习以为常,毫无敬畏之心。而外部监管的乏力,或许也让医院存在侥幸心理。虽然医保局等部门一直在加强监管,但监管手段、监管力度以及监管的持续性可能仍有待提升,未能让医院真正认识到违规成本的高昂。 医院违规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患者角度,他们对医院的信任大打折扣,患病时甚至会对医院的诊疗行为产生怀疑,担心自己也成为过度诊疗、乱收费的受害者,这无疑会影响正常的医患关系。从社会层面看,医保基金被违规套取,导致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受到威胁,影响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稳定运行,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要解决这一困局,绝非一蹴而就。医院自身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救死扶伤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医保局等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医院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同时,提高违规成本,对屡教不改的医院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暂停医保服务、降低医院评级等。 一所医院的五次被罚,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医疗行业的上空。我们期待医疗行业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管,让医院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让医保基金真正成为民众健康的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