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战国时期的赵国的那个“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名气很大,赵国著名大奖廉颇对蔺相如很是看不起,没少说蔺相如的坏话,而且处处刁难他。有一次蔺相如在大街上远远看到廉颇将军的车队开过来了就叫随从赶忙绕路走。蔺相如随从很不解,为什么蔺相如要怕廉颇怕成这样?况且蔺相如以当时的官职来说应当不在廉颇之下,要让道的应该是廉颇而不是蔺相如。
有随从就问了蔺相如这个问题了。蔺相如回答说将相不和国家就有为难,为了赵国的平安,牺牲蔺相如个人名义成全整个国家的安全,并没什么问题,所以对于廉颇是一让再让一忍再忍,目的就是不愿意看到将相不和。有人把蔺相如的这种说法告诉了廉颇,廉颇当即领悟到蔺相如的用心良苦,于是负荆请罪,从此与蔺相如一文一武以内以外出将入相共同辅佐赵王。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需要很多蔺相如也需要很多廉颇,更需要很多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将相和的现象,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同事同心,公司大幸也!公司管理的一把手与二把手本来就是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关系,如果当今公司里的蔺相如与廉颇没有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与廉颇那种识大体、顾大局,懂得相互礼让、谦恭的话,那就只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作。公司的政策的连贯性以及公司政令的推行就有可能受到莫大阻碍。将要求往左走,相要求往右走,互不相让、南辕北辙,如此祸害的是公司整体,深深刺痛了公司各级员工,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公司无论是将逼走了相还是相逼走了将,又或者是将相不和有一人愿意主动退出,这些都是把公司的利益放在将相个人利益之外的自私行为。或者是属于公司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又或者是属于公司内部拉帮结派的需要,总之或明或暗的将相不和最终祸害的是普通员工们的生计以及公司的整体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