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14529|回复: 0

[汕尾] 《红珊瑚》首发式暨系列“红书”捐赠活动在汕尾市委党校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16_318.png

10月12日,长篇历史小说《红珊瑚》首发式暨系列“红书”捐赠活动在汕尾市委党校举行。这是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厅巡视员、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知名红色作家王国梁继《红玫瑰》之后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该书生动讲述海陆丰农民运动重要领导人杨其珊的革命故事。活动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汕尾市委党校主办,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广东省现代作家研究会、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政协陆河县委员会、陆河县委党史研究室、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协办。活动由汕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佑利主持。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19_819.jpg

《红珊瑚》近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色拳师杨其珊、万维新、万清味等扶助“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兴起一场席卷全国的海陆丰红潮……主人公杨其珊系广东汕尾市陆河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共五大中央委员、海陆丰农民运动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和结拜兄弟万维新、万清味以及李劳工、张威、肖河源、黄锐成等一批铁血兄弟致力扶助彭湃开展海陆丰农民运动,组织三次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武装,为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乃至东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武装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们生动的革命故事和高尚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红珊瑚》作者王国梁历经三年艰辛,深入海陆丰山村乡野,远赴福建南少林寺查证杨其珊习武经历,前往湖北武汉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收集核实其当选中央委员的史料,并采访革命先烈后裔、收集和整理民间传说故事,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史实基础。《红珊瑚》与此前出版的《红玫瑰》一脉相承,既注重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的平衡,也通过“知识的亲历”“情感同频”克服非亲历创作的局限,让红色故事既有史料厚度,又有情感温度。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22_858.jpg
作者王国梁签名赠书

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会负责人肖达忠在致词中表示,《红珊瑚》是党史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极佳范本,同步捐赠的《彭湃一家》《杨殷传》等13种“红书”,涵盖广东多个革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将入驻党校、图书馆、中学等单位,为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党性教育”、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发挥党史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研究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挖掘先辈事迹、创新传播方式,期待与众人携手守护红色家底,让海陆丰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25_652.jpg
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理事会负责人肖达忠致辞

《红珊瑚》作者王国梁谈到,为真实还原杨其珊烈士的革命生涯与精神风貌,自己在创作时始终以史实为根基,一方面多方考证、细致梳理杨其珊在海陆丰农民运动和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关键经历,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力求精准;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烈士的婚姻家庭生活细节让革命故事更具感染力,在结构上聚焦杨其珊与少林师父、家人、彭湃及革命战友的核心关联,以人物羁绊串联叙事;在情节与细节上,融入地方风情与语言特色,让文字既饱含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生活温度。让人物更具立体感、更丰满,让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王国梁表示,创作《红珊瑚》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被杨其珊烈士精神打动的过程,烈士“舍小我为大我”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始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仅是书中最动人的内核,更应成为后人传承与践行的宝贵财富。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27_892.jpg
《红珊瑚》作者王国梁发言

杨其珊烈士侄孙杨瑞生动情回忆,作为杨其珊的后人,看到《红珊瑚》正式发行,内心满是激动与感恩——这本书不仅擦亮了大伯公杨其珊的红色名片,更圆了杨家三代人多年的期待与愿望,这份成果让他满心激动与感恩。他特别提到,《红珊瑚》的出版离不开多方合力支持,正是大家的热忱与付出,才让杨其珊的革命故事得以生动呈现,让红色记忆得以代代相传。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30_042.jpg
杨其珊烈士侄孙杨瑞生发言

革命前辈后代彭炳猷(邹奕献)指出,《红珊瑚》让这段血与火的岁月及海陆丰壮烈革命故事重焕生机,作为革命烈士后代,更应传承红色精神,像先辈般坚定信仰、百折不挠,为家乡发展与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他还衷心感谢作者王国梁及为《红珊瑚》出版、“红书” 捐赠付出努力的人士,希望大家通过红色书籍读懂先辈初心、汲取奋进力量,让海陆丰红色精神永续传承。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32_242.jpg
革命前辈后代彭炳猷(邹奕献)发言

彭湃烈士孙女、深圳报业集团机关党委原副书记、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彭伊娜表示,《红珊瑚》不仅让杨其珊的光辉一生被更多人铭记,更鲜活呈现了海陆丰无数革命先烈、广大革命群众当年血与火的辉煌革命历史。《红珊瑚》的出版和系列红书的捐赠,更让这些红色记忆能够走进学校、社区,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热血与信念换来的。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36_987.jpg
彭湃烈士孙女、深圳报业集团机关党委原副书记、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彭伊娜发言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副主任、研究员陈弘君表示,杨其珊是彭湃的重要助手、海陆丰农运重要领导人,堪称文武双全的革命先驱;《红珊瑚》忠实历史又富有生动情节细节,生动再现了其光辉一生,读后令人深受熏陶。他指出,杨其珊既是嫉恶如仇、艺高胆大的武林高手,曾惩治恶霸、传授武艺,为投身革命奠定基础;也是信仰坚定、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海陆丰革命斗争造就了众多英雄,如文武双全的李劳工,面对敌人枪口屹立不倒、慷慨就义;杨其珊的弟子叶集朗,农运中英勇抗敌,临刑前仍严惩反动分子,《红珊瑚》中诸多此类事迹,生动再现了革命历史,他强调,如今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绝不能忘却彭湃、杨其珊等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功绩。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39_842.jpg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副主任、研究员陈弘君发言

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希发言表示,《红珊瑚》以当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农运为背景,聚焦杨其珊、彭湃等志士历程,平衡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该书价值显著:人物塑造上,突破“精英英雄”叙事,刻画杨其珊从“武林拳师”到“革命志士”的草根转型,填补民间力量参与革命的书写空白;题材开掘上,完整呈现海陆丰农运,挖掘民间参与者细节,并将当地地理、民俗与革命叙事绑定,打破泛地域化困境;叙事方式上,以全知视角统筹线索、“史文互证”平衡史料与想象,结合宏大历史与微观个人视角,还运用章回体适配题材。《红珊瑚》的价值在于为岭南红色文学提供“扎根地域文化、聚焦草根人物”的创作范式,让海陆丰农运这段红色历史从冰冷史料变为有血有肉的故事,助力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弘扬,为红色题材创作提供“历史真实与文学表达结合”的有益借鉴。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42_123.jpg
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希发言

汕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佑利表示,《红珊瑚》不仅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更实现了对海陆丰革命历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该书以生动笔触还原海陆丰革命的壮阔历程,为党员干部及广大读者学习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提供了一部兼具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著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汕尾市委党校将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持续用心用情做好海陆丰革命传统教育,重点推进红色课程体系化开发,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不断提升红色教育品牌影响力,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为强劲的精神动能。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44_386.jpg
汕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佑利发言

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郭小东表示,王国梁的红色书写是广东文坛中令人瞩目的清流,其对红色传记与革命文学的执着,既展现了鲜明的个人创作追求,也彰显了合时而著的作家担当,为推动广东红色题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国梁创作的《红珊瑚》与《红玫瑰》这两部“双红”作品,极具价值,传主杨其珊、古大存的革命历程充满曲折与艰难,而王国梁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与文史功底,将这些故事精彩呈现。《红珊瑚》契合红色传记文学特质,以真实史料为基、合理虚构为翼,还融入岭南地域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构建集体记忆的优质文本,为红色题材创作提供了优秀范例。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46_740.jpg
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郭小东发言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系列“红书”捐赠仪式,与会领导和嘉宾陈弘君、刘佑利、王国梁、彭伊娜、彭浩、蔡和桂、王武赟、叶祥振、蔡佩营、古汉援、杨木桂、杨锡忠、杨瑞军、彭成德(邹均营)、郭昉凌、李永军、丁义辉、张丹莹、张家利、谢立群、余俊冰、徐向辉等分别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汕尾市图书馆、汕尾市委党校图书馆、红宫红场纪念馆、彭湃中学、公平中学、陆河县新田镇人民政府、海丰县公平镇人民政府、海丰县海城镇人民政府、陆河县新田镇参城村委会、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村委会等单位捐赠《红珊瑚》《红玫瑰》《彭湃一家》《彭士禄传》《杨殷传》《阮啸仙纪事》《粤海魂》《为民前锋张威》《烽火》《威震南粤东江纵队》《丘东平研究资料汇编》《海丰红色故事》《螺河的儿子》等系列“红书”,既为红色文化留存档案,更让这些书籍成为党员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助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公共文化空间,让更多人通过书籍触摸历史、感悟初心。

微信图片_2025-10-15_094249_507.jpg

来源: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倾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记红色文化学者戴镜
[城事报料] 《红珊瑚》首发式暨系列“红书”捐赠活动在汕
[三唯论点] 烽火征程铸英魂 ——徐国声的革命人生
[三唯论点] 烽火岁月铸丰碑 ——杨其珊的传奇革命人生
[热点资讯] 红途寻秋悟初心 ——谢厝乡
[三唯论点] 一纸磜下读乡愁 ——在岁月褶皱里看见血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