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5019|回复: 0

[论汕尾] 省着点花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2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都快作古了,还能听见有人在我跟前咂摸“咱这地方开销也忒大了”的话,这话听着就像深山里刚钻出来的老友,对着便利店扫码枪直犯怵那么可笑,怕不是跟我们这个地方的所谓“现代社会”的物价仪表盘脱节太久了吧,这才把“百物腾贵”错当成了“大伙手太松”了?


咱这地界儿才是真实魔幻现实主义范本:没沾着一二线城市的资源红利,倒把人家的消费门槛原封不动搬了过来,活脱脱一副“没那命偏要那派头”的倔强。


菜市场里一把青菜一条死鱼也敢叫价一线城市的数;小吃摊一碗牛肉饼面能卖出CBD简餐的价,偏生本地工资卡的数字,永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小碎步。最绝的是那些从广州深圳揣着一线城市经验回来的主儿,每次落地必对着账单皱眉头:“就这碗扁实的价格……搁深圳都能加量虾或者猪肉了!”


前几天刚碰着一位发小,一见面就拍大腿吐槽:“回趟家跟渡劫似的,揣一百块出门找口吃的,刚垫着碗底钱就没了!”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叫了两个朋友去某林的某家牛肉店吃了一斤牛肉加一斤羊肉和其他的东西,桌面上也不怎么“排前”却花了我七百多元人民币!末了总结陈词,翻来覆去就一句“这物价是疯了吧”,总之我告诉这个哥们,我是极少在本地消费的。


我慢悠悠抛过去一句:“同是柴米油盐,给你选,是留咱这‘贵价小城’,还是回广州深圳挤地铁?”他眯眼琢磨三秒,斩钉截铁:“果断地选择了大城市!”


可不是嘛。打从看明白这“物价脱节症”是不治之症,我家早就把“本地消费”列进了避坑清单:招待亲友从不上馆子,自家口粮多靠网购续命,连楼下小卖部的可乐我都得掂量掂量!倒不是抠门,实在是架不住“钱当纸花”的心疼:同样的钱,网购能多囤半箱,本地超市只够塞牙缝;同样的聚餐,家里开火能凑满一桌硬菜,外头馆子刚够俩凉菜。我们总结出一句话:在家吃吃十足,在外吃吃三成。


这地方的消费逻辑,本就是场拧巴的错位:工资条上的数字还在“乡镇模式”,物价却早切换成“都市频道”,活像给自行车装了跑车的发动机,跑起来费油,还总担心散架。我们常调侃:赚钱赚一斤鱼,花钱花一条猪!咱可不傻,犯不着为这“没盼头的贵”买单。


既然看透了“本地消费=含泪交智商税”的本质,索性把钱包捂紧点,网购车里囤干货,自家厨房练厨艺,反正绝不做物价泡沫里的冤大头。省着点花吧,这是顿悟也是理解。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省着点花吧
[三唯论点] 会让车跑,不等于会驾驶
[三唯论点] 抢灯三秒,赌命一生
[三唯论点] 读懂《西门豹治邺》,看懂社会现象
[三唯论点] 再次喷一喷噪声之困
[三唯论点] 喧嚣之困,当法律底线在噪音中失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