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 源 南枝拳,以创始人陈南枝的名字命名,其拳源自南少林拳,已有200多年历史。
南枝拳在揭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男孩子练起拳来虎虎生威。 特 点
南枝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步稳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削带打,步法灵活。主要由徒手、长器械、短器械三部分构成。
●2009年,揭阳南枝拳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枝拳在市首届特色文化节上的精彩表演。(资料图片)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犹如满天繁星。南枝拳是武术拳种套路中的一种,在潮汕一带非常有名。揭阳南枝拳,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枝拳,以创始人陈南枝的名字命名,其拳源自南少林拳,已有200多年历史。陈南枝生于清末(1847-1925),原籍广东海丰县,一个贫苦渔民家的儿子,长得腰圆背粗,气力非凡,10多岁便掌握家传武艺,后得福建泉州南少林僧人双禅法师第三代传人杉先生悉心传授,得其真传,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公元1870年前后,陈南枝移居妻家揭阳县南山邓村,他身怀绝技,不甘老死林泉,遂于榕城择徒授艺。自古以来,榕城乃武乡文里之邦,练拳习武蔚然成风。当时,榕城拳派繁多,门户林立,然而陈南枝融合少林武术真髓,贯通武界诸家精华,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内容的拳械,他的武技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境界,令众多拳师折服,并赠“神拳陈南枝”、“好手南枝拳”之誉。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陈南枝“教武育人”的思想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他提出三慎五戒:“说话、习艺、比武要慎重;戒奸淫邪道、戒言无信实、戒不忠不义、戒以艺欺人、戒艺不择传。”他在榕城授武传艺达40多年,言传身教,弟子多有较高成就,在榕城所带门徒黄国荣(甲拍)、林庭、林能等,均成为出色拳师。
南枝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步稳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削带打,步法灵活。主要由徒手、长器械、短器械三部分构成。徒手包括:势步、削竹、十字步、倍午、龙车水、涂虱出洞、乌鸦摛翼、穿针、斗节(杀四门)、大三角、美女梳妆、踏四桩、云肩、百鸟朝凰等。长器械包括:三脚虎棍、十八身势(棍)、叉术、三脚虎叉、穿针叉术等。短器械包括:单刀(伏虎单刀)、单剑、青龙剑、双刀(蝴蝶双刀)、阴阳八卦剑、阴阳杀手锏、反眼双刀、蜘蛛结网(棍术)等。
南枝拳练武时面对同道,一开始没有序手花式,注重实战作用,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均有攻防实战技法含意,可以剖析,要求苦练实践。围绕这一原旨,以攻防技法动作组成套路,给同道反复练习。故套路中每有重复动作以提高实战能力,并以“拳打千遍、手法自然”和“拳打万遍、理法自明”教导鼓励学生。因而这个拳种没有舞台表演动作的花架子,场地无需太大,便于群众学习,因此在揭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黄国荣是陈南枝的首徒,深得衣钵之传,成就较高,毕生致力于医事及武技,为粤东近百年来声誉卓著的骨伤科医师和武林高手。他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革命军中教授武术,参与推翻清朝光复揭阳的革命运动。他在任揭阳一中国术教师时,致力弘扬国粹,在他的领导推动下,榕城各中小学普遍设立国术课,聘南枝拳传人授艺,因而使南枝拳广泛流传。抗日战争期间,黄国荣在揭阳民教馆、总工会任教。组织防空救护大队、抗日大刀队,支持抗日救国,还团结带动南枝拳传人经常到各地义演宣传抗日。当时,第二代传人黄传豪、林运科、黄传俊、黄传善、林能、曾少辉、林道香、郑谢谦等在继承弘扬南枝拳上,各有建树。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南枝拳传人参加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作用于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枝拳传人在历次运动会都有人参加竞赛,有的还代表省、市参赛,取得优异成绩。在榕城,南枝拳各家拳师组织了舞狮队,经常表演舞狮拳艺,使南枝拳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2009年,我市举办首届特色文化节,虎虎生威的南枝拳表演也成了众多节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华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既具备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南枝拳作为其中的一个拳种,同样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勇猛向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