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化公益 于 2012-9-17 14:11 编辑
收藏于广东省汕尾市收藏家协会沉积文物藏馆的这件元青花狮纹广口瓶(见图片),高55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8厘米。该器广口缩颈,丰肩并贴双狮首,渐收腹至足颈,器身以三道凸起玄线界分,深圈足内露胎。瓶外通体以青花绘画。主题饰狮纹,附以折枝莲、籣花、葡萄等图案;从上至下分别饰海浪、金钱、缠枝莲花、狮、海浪、覆莲、金钱、缠枝月季花、变体覆莲共九层不同装饰。器内壁基本不施釉。器物硕大,造型秀美,青花呈色亮丽,寓意吉祥。“开门到代,保存完美”,这是很多专家鉴定之后的共同认可。真是一件人见人爱的顶级藏品。出于对这件元青花瓷器的钟爱,就其明显特征作如下剖析,与藏友共赏。
以高岭麻仓土和瓷石混合而制成的胎体为骨是第一特征。该器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有较多的铁褐色小点。高岭麻仓土的特点是白洁细腻,而瓷石是一种白中带灰色、绿色、黄色、浅红色的原料。因为当时粉粹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在器足和内壁露胎处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由于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质有细腻的感觉。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麻仓土含铁成分高,在炉窑烧制过程中在胎釉结合及露胎处产生火石红,有的出现大面积火石红并且有些还相当浓,有些稍浅些,有些只表现出星星点点或只在胎釉出有一线微红。本器物的底部和口内部胎釉结合处呈桔红的自然颜色层,这种自然状态的陈旧表现,人为伪造几乎不可能。
用浓艳的苏泥勃青料这个身份证是第二特征。元代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该器根据器型可判断为至正型瓷器,用的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而苏泥勃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泥勃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60~100倍放大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陷入胎表形成凹痕。有稍深一些或稍浅一些,深者,所谓吃胎即此情况,用手抚摸能感觉到。如本器物中狮身、‘葫芦’叶脉等多处可见。浅者是说并非所有斑都下沉,实际情况仍有不少浮在表面的。形状各异或碎或聚,肉松式线纹状、滩涂形碎纹状、麻乱线碎纹状、星光线碎纹状、点块状及堆积状等等。另外,苏泥勃青料发色不稳定容易晕散模糊,在器物勾画线条上基本体现。
具有时代感的纹饰画法灵魂是第三特征。元代画风,既仔细又随意,带点粗狂豪放、潇洒自如的感觉。用中锋运笔,每一线段均一气呵成或一笔划结束。器物中的狮回头凶猛异常,但又在卷毛处用淡描,显得温柔可爱;长叶竟画出阴阳两面十分逼真;变体覆莲纹互不相连笔笔到位,笔触生动;特别是运笔速度和起笔收笔都极其老道,该快就快,该慢则慢,该挑则挑,该旋就旋,该浓则浓,该淡就淡,层次色阶有巧妙表现,笔锋所到,粗细宽窄运用胸有成竹,一种内在秀美和昂扬舒展大气于笔端畅然流露。该器物纹饰繁密,九个层次,就是通常所说的“满画”。这种大器的绘画工艺和艺术风格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放、潇洒、飘逸,显示了大师们非凡的功力。 狮纹是一种具有宗教意味的传统陶瓷装饰纹样,单独构成画面或与其它动物等组合构成画面。狮子于西汉时自西域传入,被视为祥瑞之兽。《汉书-西域传》记载:世传狮子为百兽之王,每一振发,虎豹慑服,故为瑞兽。佛教对于狮子极为推崇:“释者以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狮纹装饰盛行于六朝前期青瓷,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是常用纹饰,民间喜庆隆重庆典,常有耍狮之戏以示吉庆祥瑞。 施釉白中见青如脂似玉玻璃质感的穿衣是第四特征。元青花瓷所用的主要釉种有三种,即青白釉、卵白釉、青花白釉。这三种釉在历史上已经绝迹,所以无法仿造到位。这是判断元青花瓷本质属性极其重要因素之一。最早延祐期至以前为青白釉,至正期至以后逐渐使用卵白釉和青花白釉。这件广口瓶应该制作于至正期,使用的是青花白釉。青花白釉是专为元青花瓷生产的乳白釉,亮艳白润,其青最浅,但白色十分玉质,令人赏心悦目。这种具有玻璃质感和玉质感的釉面是元青花的一大特点。民间流传品和新发现的窖藏品以及保存好的馆藏品又不尽相同,流传品的玻璃质感弱而多呈玉质感,窖藏品和馆藏品中无使用痕迹的很具玻璃质感。用60至80倍放大镜观察气泡,在釉中布满较密的小白点絮,这种小气泡和大气泡都散落其间。小气泡多些,大气泡少些,并在青花笔道下或在附近大气泡多。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火烧的,气泡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
造型的类型化而非一致化和工艺采用手工衔接制作是第五特征。元代的造型风格,是类型化而非一致化。就是每一类造型造型只是大致一样,并非像明清瓷器造型那样十分严谨。像这件狮纹广口瓶只是同类大致一样,但是每一只高低瘦胖宽窄都不一样,狮首不仅脖颈位置尺寸不相同,就是狮头的摸样也差异很大,这就是元代青花的认真中不拘小节或豪放大度风格所致。这件广口瓶在工艺上采用手工分四段衔接制作而成,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浆粘接口,结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处可见用泥浆挤压出的痕迹。器内壁没有施釉,呈浅淡的火石红色(见图三)。器底为深挖圈足,为手工旋削而成,足墙脊平切,脊外稍微斜削一圈留沿,底足内沿稍削与深足底中心自然平缓过渡。露胎不施釉,通常称为糙底或砂底。在露胎和甩釉的结合处有明显的火石红(见图四)。 综上所述,这件元青花狮纹广口瓶,既包含了元青花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元青花因传世少,所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我们一定要真心收藏呵护,让它永远绽放历史艺术的光芒!
(作者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品鉴定师、汕尾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