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8933|回复: 2

[论汕尾] 汕尾人物之一 杨必成:大器晚成的数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8 1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2-18 12:42 编辑

                         杨必成:大器晚成的数学家

      他,大器晚成、屡遭逆境,他是国际数学界的斗士、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的创立者,他就是中国数学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杨必成教授。

      正如诗人吕烈在“和叶良方”一诗所言:“烧土犁荒硬上弓,当时立志岂朦胧。力从绝境开新象,面对狂澜啸大风。卅载精勤凭毅力,千秋正气贮心胸,攀登何惧盘旋险,要入老林寻虎踪。”这首诗恰是杨必成的人生写照。

      1982年春,杨必成大学毕业时,由于年龄偏大,又未能考取研究生或留校任教,更无法出国留学,被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现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任助教,似乎已失去了继续深造成才的最佳时机。但他从未言弃、斗志不懈,除了在那飞扬着粉笔灰的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传道授业外,他不顾文革时遗下的头部伤痛,三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上摸索着通往数学王国的路径,终于在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领域中取得了科研突破。

      据了解,此项课题源于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无冕数学之王”大卫•希尔伯特的“Hilbert不等式”。该不等式奇特之处在于将二个互不关联的实赋范空间,建立起一种美妙的联系。或许由于理论背景过于深刻,深奥的Hilbert不等式理论历经百年也未能深入推进。直至二十一世纪之交,以杨必成为代表的中国学派,通过对Hilbert不等式的全方位破解,终于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突破。由此,国际数学界才开始重新关注对Hilbert型不等式的系统研究。

      1997年,已“知天命”的杨必成与湖南吉首大学的高明哲教授合作,优化了徐利治首倡的权系数方法,圆满解决了加强的Hilbert不等式的最佳常数问题,其论文发表在《数学进展》上;隔年,SCI源刊《美国数学会会刊(PAMS》亦发表了他们的此类研究成果。1998年,杨必成改进了权系数方法,在美国SCI源刊《数学分析及应用杂志(JMAA)》上率先发表了引入独立参数以推广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重要论文,终于取得了科研突破。从此,“参量摧开自由路,论文汨汨又源源”。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发表了大量的数学论文,对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且多角度的探索。2008年期间,为纪念Hilbert不等式诞生100周年,杨必成在闯过了Hilbert型不等式抽象化刻画这一难关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算子范数与Hilbert型不等式》(47万字,200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当人生走完了第一个六十甲子,可以安享晚年之时,杨必成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时间公式:“人生从六十岁开始”。他要“夸父逐日”般把逝去的时间追回来。自2007年夏至今约6年时间,他日夜兼程、伏案疾书,已完成了中、英文数学专著7部(约220万字,其中5部已出版),且在国际上发表的数学论文突破了320篇(其中50多篇为SCI收录),终于建立起Hilbert 型不等式的系统理论。

      美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曾发出预言——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将成为数学大国。这预言激励着莘莘学子们勇闯数学迷宫。年过65岁的杨必成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陈省身教授的预言,并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结,期待着腾飞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文/建成 袁志勇,《科技日报》2013.1.30刊发


同时发在五坡居士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79960715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为什么取消汕尾市诗词学会的团体会员代表资格
[文化天地] (古风)“勇士号”、“机遇号”火星探险
[文化天地] 答黄山先生《对海丰明代第一位进士李实新考之
[文化天地] 汕尾市海防名将故事之一:开创碣石卫的第一代
[文化天地] 悲僧行——祭诗僧释函可
[三唯论点] 揭开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汕尾市民间考古

发表于 2013-2-18 14: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先顶为师!杨先生系本人初中时之数字老师,其独当一面,易懂易学的教学风格,令那时的我们对知识的尊崇,更为如饥似渴,谢谢为师-----扬必师教授!!!
发表于 2013-2-18 23: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