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5-8-2 12:58 编辑
回祖籍故里重温峭山公教诲 作者:黄必增
福建省邵武市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组织开展“回家”主题征文活动,望我族裔孙踊跃提笔,以墨传情。欢迎各位宗亲常回家看看,峭山公祖地邵武欢迎大家。 ——题记
邵武祖地,峭公故里。先贤教诲,记忆犹新。岁月的长河奔涌不息,而我,如同河中的一叶扁舟,在人生的海洋中起伏颠簸。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思念起祖籍故里的那片土地,思念起峭山公的教诲。那些古老的家训,如同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牵引着我踏上回祖籍故里的旅程。 当踏上回祖籍故里的路途,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车窗外,熟悉的风景渐渐展开,那连绵的青山,那蜿蜒的小河,那古朴的村落,每一样都让我感到亲切无比。我的祖籍故里,是一个充满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我们祖先的足迹,更有峭山公的智慧与精神。 终于,我回到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座古老的祠堂。祠堂的门楣上,悬挂着“黄氏峭公祠”的匾额,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走进祠堂,里面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祠堂的正中央,摆放着峭山公与上官氏、吴氏、郑氏太妈的画像,他们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祭拜的后裔子孙。 我静静地站在画像前,心中充满了敬意。峭山公,这位伟大的先祖,用他的智慧和品德,为我们后裔子孙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通往成功之路保驾护航。 “忠君上,孝双亲,笃有爱,重祠墓,敬尊长,肃家门,谨嫁娶,亲族属,睦里党,训诵读,崇勤俭,遵训迪,慎交游,戒兴讼,戒奸淫,戒赌博。”这四十八字家训,是峭山公对子孙的殷切期望和教导,涵盖了个人品德、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这些简单的字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小时候,祖父常常给我讲述峭山公的故事。他说,峭山公一生勤劳俭朴,为人正直,深受乡亲们的爱戴。他不仅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还关心邻里,乐于助人。在他的影响下,整个黄氏家族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也充满了温情。 祖父告诉我,峭山公最看重的就是孝道。他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能谈得上对他人有爱心呢?他常常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关心父母,尽孝道之责,让他们安享晚年。 我深受祖父的影响,也一直努力践行着孝道。在外工作多年,我总是抽时间回家看望父母,陪他们聊天,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知道,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对长辈的关心。工作压力、生活琐事,让我们忙碌得无暇顾及家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争吵,甚至冷落他们。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峭山公的教诲,心中充满了愧疚、自责,并自觉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以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我明白,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儿孙们的爱和关怀。 除了孝道,峭山公还教导我们要和睦乡里。他说,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家乡,我看到了这种邻里之间的温情。每当谁家有困难,乡亲们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种淳朴的乡情,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家的房子漏雨,父亲一个人在家,急得团团转。邻居们得知后,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赶来帮忙。他们有的搬梯子,有的递工具,有的帮忙修缮屋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房子很快就修好了。父亲感激不尽,连连道谢。邻居们却笑着说:“都是邻里乡亲,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这种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想,这正是峭山公所倡导的和睦乡里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这种邻里之间的温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峭山公还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他认为,子孙是家族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只有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有用之才,为家族争光,为社会做贡献。峭山公晚年创办了和平书院,倡导教育兴族,培养了大量人才。他常常教导子孙要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做一个有知识、有品德的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家人也一直非常重视我的教育。他们勤劳耕作,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希望我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深知他们的良苦用心,也一直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在外工作多年。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峭山公的教导,时常激励我 在工作上奋发进取,努力取得好成绩,为先祖、为家族争光添彩!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常常漫步在古老的街巷,感受着家乡的宁静与美好。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想起了峭山公的教诲,心中充满了感慨。 我想,峭山公的教诲不仅仅是对子孙的期望,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些教诲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峭山公的优良传统,让这些教诲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还看到了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每年的清明节,家族的成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祭拜祖先,缅怀先辈。在祭拜仪式上,大家齐声诵读家训,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对家族的热爱!
这种家族的凝聚力让我深受感动。我想,这正是峭山公所倡导的家族精神的体现。家族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我们要珍惜家族的荣誉,维护家族的团结,让家族的精神代代相传! 回到祖籍故里,重温峭山公的教诲,我收获了许多。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牢记峭山公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离开祖籍故里的那一刻,我回头望了望那座古老的祠堂,心中充满了不舍。峭山公的画像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庄严,仿佛在注视着我,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我知道,峭山公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坎坷,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我有峭山公的教诲相伴,我有家乡的亲人支持。 祖籍故里,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峭山公的教诲,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
2025年6月18日
作者简介 黄必增,男,现任广东省黄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汕尾市江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汕尾市城区江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大巷社“熾昌堂”常务理事;2000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曾荣获广东“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全省人民陪审员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奖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多篇作品以“硕炫”的笔名在“汕尾市民网”公开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