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汕尾发展了吗?首先自己跟自己比:肯定有进步!从2005年GDP224亿到2012年的610亿,7年的时间经济总量增长了386亿,你能说完全没进步吗?汕尾跟别人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速拉大。跟同是欠发达地区比:比如说(清远)(阳江),差距已经逐渐拉开;而跟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比,那距离更是:“亿万八千里。” 为什么我们汕尾政府年年都在说的汕尾大发展,什么什么经济数据排在全省前列的可喜局面,却在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是汕尾的经济还是长期位于广东省之尾呢?我们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 一个地方要发展什么是第一要素?地理位置?当然很重要。道路交通?也是不可或缺。资源条件?发展的基础助力。人文环境?重中之中。。。。。。这些都很重要,或者说缺一不可。但笔者认为:人才是决定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政府又是在一个地方“人”的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政府软环境的好坏就决定着这一个地方发展的好坏。 要说“硬环境”汕尾能说不好吗?先说地理位置:汕尾就在珠三角旁边,位于深圳跟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再说资源条件:汕尾有广东省第二长海岸线,有无数深水良港。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最后说说人文环境:汕尾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头脑聪明,经商灵活。凭着这些条件,汕尾怎么可能发展不起来?怎么可能经济长期落后?但现实中汕尾却是真实的落后着,政府软环境作怪也。 要说近几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没努力发展汕尾,那是不客观。这一,两届汕尾政府为改变汕尾落后的面貌,也是想方设法,鞠躬尽瘁的。可效果不显著,汕尾还是没有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发展跟各级政府官员的需求结合起来,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的动力必然不足。无论上面如何强调,下面的能推就推,实在推不了的就草草应付了事;更有甚者,阳奉阴违,跟上面对着干。这样的政府执行力,怎么可能会形成发展的合力? 制度建设的不科学,缺陷,漏洞百出,必然导致汕尾各级官员的发展动力不足,甚至无心发展。因此,我们汕尾市委市政府的第一要务:不是急着去招多少商,引多少资。这样反而事倍功半,有力无处使。重要的还是想一想,怎样才能使下面的人动起来?找到一套让人干活,不干活,干不了活者不重用,甚至不用的方法;建设相关的激励下面的人的能动性的机制,才是汕尾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