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68|回复: 2

[文学] 丽江月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3 12: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笔阅微堂 于 2013-3-23 12:24 编辑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在远离闹市的居所里,一个世界级的大词人,捧着一壶清酒,安静是有了,但寂寞也随之而来了,不晓得他是否独个儿在屋子里转着圈,当他面对着天上的那轮明月时,吟下了一首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时期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苏东坡面对一轮他心中的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这一晚上,同样有个人,但他不是词人或诗人,面对着丽江月色,也试图在寻找心中的那轮明月,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但他相对幸运,他随时可与家人团聚,他没有仕途之忧,他可自由挥写文章,相对时年已41岁的苏东坡,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才能不得施展,如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词人,一步步在艰难中行进。

可他是乐观的!

即使他与他的那时代不相融,或者说他身处的时代太渺小,一切的权谋,小人,无中生有,反而只会使他更伟大!

苏东坡生活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一千多年后,当你仰望古人的丽江上的月亮时,留下诗篇的不仅仅是苏东坡一人。

横波素练水晶乡,万户蟾光桂蕊香。何处兰舟吹短笛,孺歌月下咏沧浪。
                                                                                                --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黄德燝(海城人)


玉蟾此夜映波间,万里无尘水自闲。楼外不知人耐坐,一声秋笛过晚山。
                                                                                               --清道光十六年海丰知县徐旭旦

萧疏暮霭垂零露,清质临流树影低。共听风篁声寂寂,还怜江夜色凄凄。

长空众宿皆为掩,极目飞鸟未定栖。此夕扁舟乘兴好,也应绝胜棹剡溪。
                                                                                              --清康熙二十二年海丰知县姚德基(浙江人)

这当然不能与苏东坡的一挥而就的千古名篇相并肩,政治上不得意词人与闲玩于丽江的诗人,始终是有区别的,但苏东坡还是乐观的,从他的一封信可以看出,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后人也许无法理解这位大词人的心境,当我们在丽江观看月色,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这一切早已时过景迁了,唯有江中的那轮明月,依然!

历史上也留下不少丽江月色的史料,据载:南宋末代,皇帝端宗兵败之后,曾率兵船从陆丰甲子港出发,顺东溪往西,尔后到达西溪丽江埔。将士们为丽江月色所迷住,从而激发出他们收服破碎河山的豪情壮志。

同样的月色,诗人会写出诗篇,将军会激发斗志,收复河山,如我如诉,微笑,洗刷偏激的淡漠,也无须声张,去达目标的高度。当然也需要豪情,如细流汇成了这江丽的水,无限去想象!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华帝山
[文化天地] 父亲
[文化天地] 海门潮声
[文化天地] 龙津渔唱
[文化天地] 白沙湖—我那美丽和忧伤的梦
[休闲生活] 与给我母亲

发表于 2013-3-23 13: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当我们在丽江观看月色,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这一切早已时过景迁了,唯有江中的那轮明月,依然!

好文章,拜讀。
「古人曾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发表于 2013-3-23 16: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