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留清水在 存与邑人饮——海丰青年水库污染问题透视
且留清水在 存与邑人饮——海丰青年水库污染问题透视
且留清水在 存与邑人饮——海丰青年水库污染问题透视
且留清水在 存与邑人饮——海丰青年水库污染问题透视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一番要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饮用安全的水、吃放心食品的言论收获了大片喝彩声。随后,生态文明有关的话题再次在坊间热议。而承担着海丰县海城三成居民饮用水供给的青年水库,也因此集聚了更多的关注:其中前段时间库区水面出现的绿藻和库区边角淤泥出现的草龟尸体,已凸显水库水质受污富营养化。
绿藻浮现:
敲响水体受污警钟
近些年来,海丰县政府高度重视饮水源保护,采取了许多措施提高海城的饮用水质量。该县在红花地水库至海城拦河坝水厂铺设全封闭引水管道;同时,该县实施了青年水厂扩建工程,首期日供水3万立方米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输送管网工程也于2012年底完工,使青年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从原来的1.5万立方米提升至现在的4.5万立方米。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许多措施落实还不甚到位,导致海丰青年水库的水质不容乐观。
青年水库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青年水库的集雨区范围内建有许多养猪场、养鸭场等,其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排至水库;二是青年水库集雨区范围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由于种植商品化桉树需要大量施用化肥,这些化肥除了被桉树吸收外,还有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三是莲花山地区拥有大量饮食店,其污水都直排进库区,还有大量莲花山农民的生活污水排放进库区等。
据海丰县环保局一位人士介绍,该局把控制莲花山的污染源列入管理目标,加强对青年水库等的水质监测,并定期取水送检,目前青年水库的水质还在安全范围和“可控”范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指出,由于青年水库的集雨区的污染这几年呈上升趋势,导致该水库的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磷等污染的含量出现上升势头;特别在下雨天,一些养殖场在低洼处的污染物就会随雨水流进水库,因而该水库的水质不容乐观;在雨水少的季节,水库库面还局部出现绿藻,这表明该水库呈现出富营养化。因此,青年水厂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需要加大石灰粉、二氧化氯等的投产量,达到提升水质的目的。
前车之鉴:
竹仔坑水库之殇
据了解,2005年,此前受饮用水困扰的城东镇居民得到了确切信息:作为城东镇居民饮用供水的竹仔坑水库水质因受严重污染,已不再适合作为取水源,居民饮用水,将改由红花地水库供给。据悉,海丰县政府曾于2004年末向省政府及省环保厅提交了调整竹仔坑水库蓄水功能的报告,即把原来的居民饮用水功能调整为水利灌溉、工业用水。
这一调整,宣告了竹仔坑水库不能再成为饮用水源。专家介绍,竹仔坑水库之殇的原因主要是城东搭寮场垃圾场及县城文山垃圾场的渗沥水未经处理直接污染地下水源所致。而要恢复原有作为饮用水供给的功能,专家给出的数据是8000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于是才有了政府剜肉疗疮的下策:更改竹仔坑水库蓄水功能。
污染,给了竹仔坑水库以致命一击,这教训,可谓至深。然接下来,居住在海城的居民又经历了一场持续数天的“水慌”。
2006年6月4日至6日,海城自来水厂突然停止供水。因受竹仔坑水库受污关停一事余波辐射,居民在怨声载道中心存疑虑:莫不是水源又受了污染?后经消息灵通人士证实,事实是海城拦河坝水厂检测出水质污染物严重超标,达不到取水源卫生要求而停止供水。而引发水质污染的原因,是因红花地水库至水厂的露天引水渠道两侧存在一些养殖场,其饲养的猪、鸭、鸡等粪便及污水直排而渗入地表或积蓄于低洼处。在6月4日之前的大雨冲刷下,污水大量渗入引水渠道,以致水质恶化,自来水厂停止供水,海城十多万居民饮水受到影响。
以上的情节,环保人士庄先生称,像是发生在昨天般历历在目,“还有拦河坝,原来也是取水源,现在没了。”他补充说。
社情民意:
呼唤珍视源头之水
众所周知,青年水库集水区是莲花山主峰和银瓶山,这里群山环拥、林木茂盛、山泉众多。海丰八景的“莲花叠翠”、“银瓶飞瀑”就诞生于此。据古代海丰县志记载,这里泉水终年不竭,清可见底。而海丰八景又一景观“龙津渔唱”的龙津河,亦是莲花山、银瓶山之水汇集而成。
然而,这“诗意地栖居”的文字记载与旧时记忆,却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以至泣血。
2013年3月的一天,记者以寻芳探胜之心走进了这片有“九华之亚”的胜地。在往埔仔峒行走的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长伴的是嗟叹与悲愁:莲花山管理处往埔仔峒方向拐入几百米处,一面是保护生态林的告示,一面是成排延伸至路边的桉树林;稍往前的桥梁处,流水呈黑,生活垃圾横陈,抬头左望,一个山头已被桉树占据,另一个山头已被“割喉”——山头下方新辟一路,露出黄色的山体;再往前,有养殖场隐于山坡林木之中,其污水,或直排于地表,或入于山涧水沟……
呜呼,原来青山绿水,如今是这般境地。难怪青年水库之水,于日前频现绿藻。
都说时间是疗伤的圣药,而莲花山水源地集水区的这番景象,却是难逃“拖而不医,终有此疾”之嫌。
2004年,海丰县政协提交给县委县政府的“关于防止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建议案”提到:“9月份,县疾控中心在青年水厂取水源采样检验的结果显示:水源水质PH值5.9,细菌总数2000个/ml,大肠菌群7个/ml,硝酸盐氮0.95mg/L。”以至自来水厂不得不加大净化处理力度,耗药成本每立方米从2001年的0.02元,增加至2003年的0.027元。指出因莲花山一带生活污水直排青年水库水源头,以至青年水库水质偏酸、色度增大、藻类增多,呈富营养化趋势。建议取缔引水渠道保护区内的养殖场、游泳措施,恐固生态林管护。
2005年,海丰县自来水公司在给县政府“关于加强我县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中提到,“县城饮用水源污染加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建议对青年水库……引水渠道和水源头一带划分为重点区保护;对区域内的污染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搬迁或取缔。”
2008年,汕尾市人大在“关于检查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及,“拦河坝上游水系的桂望村和红花地上游水系的吊贡村等共有40家猪场,其禽畜粪便和冲洗禽畜、猪舍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水源造成影响”;指出在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大面积毁坏水资源涵养生态林之弊,其因缘“存在政府工作力度不够”等因素。
去年6月,海丰县人民政府在给汕尾市人大“关于水法贯彻执行情况报告”中承认,“饮食业和养殖业随意设立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污水直接污染水体,对下游的红花地水库和青年水库的水体水质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分析“水质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指出除未达标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被偷排的因素外,还包括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群众开垦山地种植速生桉,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污染长期累积,使青年水库饮用水源地上游水环境日趋恶化等。该县表态要“依法取缔污染的养猪场和私设的鱼塘。”
而据报道,2004年,海丰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投诉达到283宗。一位市民痛心疾首说,莲花山水源地堪称是海城人民的“饮用水塔”,当前的污染问题只能说是“自虐”和自己打自己的脸。
激浊还清:
功在千秋行在当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青年水库水质堪忧之因,皆由集水区水源头致污而生。病因既明,当可施药而救,况青年水库水质水体之病,并未致入膏盲。
2012年12月,市政府印制下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多管齐下,不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措施。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亦答道: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吸呼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
至于治理莲花山水源地污染,保护青年水库水质,让人民饮用放心水的对策,综合环保专家、业内人士与群众意见,备忘于此:政府应以坚韧之心志,取缔或强制达不到排污处理要求的工厂企业、养殖场整改,可通过铺设专门排污管道,接引污水至处理厂的方式解决。至于建设费用,可在“谁制污,谁承担”的原则上,同时政府应配套一定资金;严控桉树林种植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和施肥带来的过剩污染。对于村民的自留山,政府应鼓励村民种植或保持生态公益林,而对于水源地的山头,应严禁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对于新进之企业、厂矿等,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避免因新建项目而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要有计划搬迁水源地的养殖场,建立高效的水源头污染管测机制;提高居民环保生态意识等。
水源地治污,是一项民心、民生系统工程,也不可避免要损失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这考验着政府的决心与施政智慧。一名市民说,政府每年少建一项形象工程,把这些钱用在治理青年水库的污染源上,相信经过几届政府的“接力”治污,莲花山的污染源是可以治理好的。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广大海城市民热切希望海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急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治理青年水库的污染源,避免青年水库成为竹仔坑水库第二,使海城居民能够长期饮上“放心水”。
原本清澈见底、流水潺潺的莲花山溪流,而今黑乎乎一片,犹如死水一般,并伴有大量的生活垃圾。
莲花山地区的一家养猪场,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其污水直排至小溪中,最终流入青年水库。
在青年水库的边缘地带,记者发现了已死去的4只草龟,它们距离水库水仅1米多。
在青年水库的集雨区内,大面积种植商品化桉树,对水源地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 策 划:魏伟生 文/图:洪笳荣 )
--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