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68640|回复: 18

[论汕尾] 副刊小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2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副刊小议    陈治赠
看了海魂先生的表态,听到了汕尾报人的心声。记得2011年3月13日,《汕尾日报》首次刊载《陈炯明与教育》专题,有个民间组织一下子增订4000份。僅奉2012年6月14日给《汕尾日报》的旧建议供参考:
报纸分主版副版。主版副版中又有不同的分类,承担的责任不尽相同。主版即通常所说的头版,堪称报纸的门面。国内的报纸基本上是官办的,属官方喉舌。主版理所当然的是官方传声筒,按照固定的框格,千篇一律地传递权力的意志。充斥主版的不是政权机关的各种会议就是官员特别是上级官、主政官、权力官的政绩、公开场合的言行。头版头条中的“新闻”大都是一副上帝的面孔。头版中的其他各条,无不仰望着上帝的面色。改革开放后,禁固的传统思维有所松动,报纸的版面有所变革。但固定的框格没有也不可能突破。不知人们是否留意,头版说的和做的有太多的名不符实,久而久之,不少人对头版不感兴趣,有的看都不看,最多也是描一下大标题。倒是对副版有所关注。因为副版中或多或少透露着新的社会动态,展现官场、民间的各类趣闻、信息。要想将阅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必须在副版中落足工夫。
副版是否通称副刊?笔者不懂。但报社有个副刊部,是不会错的。聚集一大批各有专长的文化精英在副版中辛勤耕耘,大显身手,令报纸色彩缤纷,一扫头版枯燥单调的颓气。由此而论,副版通称副刊无可厚非。副刊的魅力世人皆知。其一,是当代文学名人的摇篮,鲁迅先生就是一例。其二、是长兴不竭的沃土,奇花异卉竞鲜斗艳。翻开副刊,社会势态淋漓尽致,民间苦乐令人触目生情,人文历史使人浮想联翩。但是,要想将副刊打造成长盛不衰的百花园,单靠报社的力量可能是捉襟见肘。年长月久,毕竟有江郎才尽之忧。而且,报人未必是全才,历史文化知识总有不足,社会活动又在瞬息万变。因此,应该借助民间的力量。专题约稿无疑是最可行的途径。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支持、鼓励青年人在副刊大展拳脚。这就要求办报人必须解放思想,突破禁固。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人们的兴趣口味各异。副刊不仅要有“快攴” 、“ 家庭便饭” ,也要有丰盛的“筵席” 。不能因为版面而限制文章的短长,而是应该按照专题的内容分期刊载。鲁迅先生是先有文章后有文集,如果要鲁迅先生先出文集后连载,中国就没有鲁迅。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是历史文明还是黑恶势力
[三唯论点] 天地从来不造假 岁月无奈诉衷情
[三唯论点] 是民众固执 还是民生使然
[三唯论点] 请给部份底层群体留点谋生缝隙
[三唯论点] 鼓足干劲 迎接新的挑战
[三唯论点] 校园年年飘溢荔香 师生岁岁共享佳果

发表于 2013-9-2 23: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沙发不坐白不坐,陈老师的沙发坐着有档次,楼下来晚了。

文章观点很好,支持。
发表于 2013-9-2 23: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看了陈老先生的大作。
我觉得当前紧迫的还是先把报纸整体质量搞上去。读者群壮大了,报纸吸引力提高了,自然凝聚人气……到了某一阶段,一些有才气的读者以在报纸发表作品为荣,稿件份至沓来,那时候,“菜”多了,我们可爱的编辑不难在小小的副刊天地做出一道道美味的“文化大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0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报纸整体质量搞上去"。这话当然没有错。问题是从哪个版面作为岋引读者的亮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0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快语 发表于 2013-9-2 23:54
沙发不坐白不坐,陈老师的沙发坐着有档次,楼下来晚了。

文章观点很好,支持。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3-9-3 03:02:2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相帅 发表于 2013-9-2 23:56:27
看了陈老先生的大作。
我觉得当前紧迫的还是先把报纸整体质量搞上去。读者群壮大了,报纸吸引力提高了,自然凝聚人气……到了某一阶段,一些有才气的读者以在报纸发表作品为荣,稿件份至沓来,那时候,“菜”多了

网络媒体时代,看报的越来越少了,报纸都在转型电子化,才能得到读者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13-9-3 04: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3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3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爱你 发表于 2013-9-3 03:02
网络媒体时代,看报的越来越少了,报纸都在转型电子化,才能得到读者

发表于 2013-9-3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3-9-3 12:36 编辑

迄今为止,我在汕尾日报副刊发的最后一篇小文,贴来凑凑趣——

                                                   告语二则
                                                           郑溢涛

                                             想做,你就往大了想和做
       想当官,你就往大了当,别只当个小政客;想赚钱,你就往大了赚,别只成个小商贩;想做文人,你就往大了做,别只做了个不伦不类不人不鬼的戏子和太监!
       都要往大了“想”和“做”,这是“必须的”!但是,你不能不同时明白一些事情——1、俗话说“谋事在人”,“尽人力”,首先你要胸怀“大”志气,要敢往“大”了想;其次,你要用力做,要有智慧选择用最有力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做。2、俗话的下半截也说了,“成事在天”,“听天命”,不管你如何敢想会做,最终的结果,你能多“大”,老天爷早经做了安排,多大就是多大,你自己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比如就拿当官而言,老天爷许你今生是正处级,你就提不了副厅级,也降不到副处级,谁刻意想做手脚,谁必遭天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赚钱、做文人,乃至一身之生老病死,均同此理!此外,你必须清醒的是,别总以为如此世道,潜规则盛行,凡事暗箱里翻腾最是事半功倍,你就一味在此邪道上敢想会做!你这是只看到了别人在邪道上“成事快捷”辉煌光鲜的一面,而没想到他们成事后交易各方早晚遭天谴的一面!
      想做,你就往大了做,你就尽心用力去做!只是,要尽量往“人间正道”上敢想会做!“敬畏天命”,“暗室不可欺天”,此之谓也!人世间的事,天眼无时不在看,天网恢恢,凡事之正负,终须见报,只待时到!

                                               如此,可为真人,方为真人
      何谓真人?至刚至柔、能刚能柔而已!至刚者,虽皇帝之滥威滥权,不能逼之屈之也!至柔者,见小猫小狗无辜受伤,犹如己身致伤,乃至寝食难安也,而况见遭厄运之同类同胞乎!故吾谓:至刚至柔、能刚能柔者,世之真人也!若夫首先不能至刚、至柔而自诩其能刚能柔者,是皆假刚假柔之伪君子、伪丈夫而已!
      千学万学、千做万做,学、做真人而已,此海刚峰之徒也!海刚峰敢骂皇帝老子,是至刚也!海刚峰见不得草民受鱼肉,是至柔也!阿猫阿狗之辈岂能知乎!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陶行知能懂,他的一句教育箴言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哉陶子,是真懂海瑞者也!陶子一生所孜孜以求者,无非盼吾国人人都能做一个真君子、真丈夫而已!
      我有个很不好的感觉是,古代懂海瑞之人,似乎反而多于现代!从海瑞同时代到有清一代,懂海瑞者可举出一大串(可以李贽为代表。黄仁宇指出“李贽说海瑞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这是对李贽意思的误读,贻谬至深!),而现代人中,除了上述的陶行知,犹可推者,是彭德怀、吴晗及健在的写《大明王朝1566》的刘和平!至于熊召政、当年明月及“百家讲坛”诸子如郦波,多是沿袭张居正对海瑞的先入为主之见的迂腐演绎,实皆无足论也!
      还有,我的另一个也很不好的感觉是,始终声明奉行“讲原则”、“讲认真”的政党内,在海瑞的问题上“叶公好龙”者,似乎越来越见普遍!这真是件令人困惑的跷蹊事情!
                                                                                                                                       2012.4
发表于 2013-9-3 1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赠兄建议非常有见地,非常好一篇文章,汕尾日报应突出付刊重要性。

陈再见先生一篇理发匠。
一篇新诗「梅陇的莲藕」(不知作者,忘了)
叫我记忆犹深。
发表于 2013-9-3 17: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3 22: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3 23: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所述不过是副刊知识,没有啥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发表于 2013-9-4 14: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3-9-4 14:32 编辑
燕子刀 发表于 2013-9-3 23:43
陈老师所述不过是副刊知识,没有啥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我在汕尾日报副刊干过十几年,其中主持副刊也近十年,对于副刊该咋办,也算是有点心得的;对陈先生的话,自信还是能够甄别良莠的!
我主持副刊,坚持的路子是——要有“大人文”的理念和“延续启蒙”的思想:“既要放眼世界人文进步潮流、普世价值观,又要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新人新作;既要瞩望、遵循庙堂科学施政、优秀人文导向,又做到不漏江湖黎庶之美;要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并重,相得益彰!”
2009年我调离副刊,交接时,我还建议接手的同志考虑尽量保留我的这个思路。
至于我主持副刊时理念是对是错,实际效果如何,或者多是“事倍功半”,热心诸君,仁智各见,我不敢高估自己的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1: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刀 发表于 2013-9-3 23:43
陈老师所述不过是副刊知识,没有啥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这是2012年6月14日给《汕尾日报》的旧建议。无非是有感再发。谢谢点评。
发表于 2013-9-4 22: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4 22: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