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愤怒的小鸡 于 2013-9-24 09:50 编辑
9月22日,海丰县遭受中心风力14级、阵风17级的强台风“天兔”的正面袭击,全县各地区不同程度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面对强台风,该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行动起来,奋力防御抗击台风,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提前部署,把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在台风来袭之前,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提前做好防御台风预案,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一方面提前部署,主动靠前。县委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及时成立了海丰县防灾减灾指挥部,并落实好责任分工,对防御和抗击台风的工作做到早启动、早部署、早安排。通过对台风“天兔”路径走向的仔细分析,制订了相应防御应急方案,以最坏打算做最充分准备,落实和检查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在原有落实县领导挂驻的基础上,再增派县人大、政协等领域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领导增援,增强对各个防风薄弱区域的组织领导力度;急调抢险队伍10000人和冲锋舟、自卸车、挖土机、供电车、铲车等抢险车辆以及帐篷、被服、食品等抢险救灾物资一批,分赴沿海堤围等防风薄弱区域进行紧急维护加固,全面进入防御状态。另一方面科学安排、行动迅速。 21日上午11时、22日上午10时,该县相继启动防风II级、I级应急响应,发动全县干群立即行动起来,全面进入防风作战状态。要求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各镇党委和公安、水利、交通、民政、供电等相关单位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倒查“三项原则”抓好防风抗灾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及时通过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把台风的最新情况向全县群众发布。截止22日下午6时,该县1009艘渔船已100%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100%上岸,全县500户五保户已100%转移到学校、社区等安全地带,1620户共9700多名居住在危房或低洼地区的群众也100%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全力以赴,在抗击台风攻坚战中发挥堡垒作用 22日当晚,台风“天兔”正面直袭该县。该县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奋战,有效遏制了险情。身在外地学习的县委书记沈木荣,多次打回长途电话,了解县内的灾情,对全县的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县长、县三防总指挥陈德忠同志坐镇县三防指挥部指挥,全县15宗大中型水库、水闸、堤围的防汛首长、技术负责人全部赶赴各地水利防洪工程第一线,指挥防风抗灾工作。同时,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镇(场)党政领导立即奔赴各挂驻的镇(场)、村,把防风工作责任落实到镇、村和社区。县直单位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于22日晚前全部到岗到位,按各自职能,相应落实工作职责,全力抗击强台风灾害。22日晚9时,最强风暴刚刚过去,该县各级党组织立即行动,全面投入紧张的抗灾救灾工作中。县公路、武装、消防、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各镇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消除路障,开辟救灾通道;县公用事业局与公路、建设、环境等部门,组织500多人分为4个小组对县城地区倒塌的房屋、广告牌及树木进行快速清理,对公路排水井等公共设施进行加固及疏通;供电、供水、移动、电信等部门组织专门技术力量,抓紧抢修供电、供水、通讯中断线路,特别是对中断信号的边远镇、村,及时派出信号车到当地恢复通讯;供电供水部门组织应急队伍抢修全县各地的供电供水设施;卫生局迅速组织全县医院、各镇卫生院,派出救护车及医护人员与各地联系,分赴各镇、村,争取黄金时间运送受伤群众到就近医院救治;公安机关、各基层派出所继续掌控社会面,稳定社会治安和网络舆情,确保受灾地区稳定。据初步统计,至23日止,全县1万多名干部职工投入防风抗灾斗争,出动县级抢险队伍10支1070人,镇级抢险队伍45支19650人,村级自救队伍250支1万多人,出动转移灾民大客车25部,运送救灾物资车辆15部。
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干部在灾难时刻彰显先进性 在今年最强的台风面前,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最危急的关头,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抗灾抢险, 24小时轮流值守险工险段、灾害易发区,迅速转移群众,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2日晚,陶河镇陶新村支部书记黄智月,一直忙碌着为全村群众抢险救灾、疏通公路,而自家的房屋在台风中也是严重受损,却未能顾及。在危急关头,黄智月同志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精神;赤石镇通往县城的路道被吹倒的电线杆和大树阻塞了交通,该镇党员干部迅速行动、争分夺秒,不顾回南风的危险,直赴现场清理路障 ,第一时间让救护车辆顺利通过,保证了受伤群众在最佳救治时间内送达医院救治;县供电部门派出临时发电车队,工作人员冒着风雨和生命危险支援彭湃医院院临时发电,确保医疗用电供应充足,为成功实施紧急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截止目前,该县广大党员干部仍坚守在防灾减灾第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