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41|回复: 2

[戏曲] “正字戏”走进北京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7 1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岭南以南 于 2014-5-7 15:17 编辑

南燕大戏,梨园新啼: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走进南燕


作者按:管弦悠扬,唢呐声催。一方戏台,半亩庠序。梨园桃李多有相似,一样是桃熟流丹,梨熟枝残,在一种现代性的结构化遗忘中梨园传统难续,纷纷走了下坡路,幽谷飞香难传,而作为传统文化守望者与捍卫者的北京大学理应担起自己的责任,接续传统与现代,告慰历史与先人,将人文带回,让诗满人间、戏满人间。

4月28日晚,北京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和北大深研院学生工作处联合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南燕——正字戏:纵贯古今的人文传承”活动拉开了帷幕,海丰正字戏传人刘少青、刘少专、吴小萍、庄健育,正字戏研究专家郑守治等为北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华美的视听盛宴。

1.jpg

开场伊始,北京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老师着重指出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日趋边缘的今天,我们应该拿出文化守望者与捍卫者的勇气和责任。正字戏作为一种很小众的戏曲,正因为它处于边缘地带,恰恰以一种古朴纯真的态度保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举办这次活动表明了北大师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一直在努力保护它们,希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jpg

接下来,郑守治老师悉心从正字戏的流播、历史渊源、唱腔、表演等多方面为师生介绍了正字戏。正字戏,也叫正音戏,以用戏曲官话“正音”唱念,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它的艺术遗产丰富,兼具高腔、昆腔、乱弹、皮黄、小调等声腔,有文物戏剧目2600多个,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中,被称为“南戏活化石”,据传明代流入闽南、粤东,后扎根海陆丰,并在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地传播、演出。

3.jpg

之后郑守治又为师生介绍了正字戏的唱腔和表演,尤其是正字戏的乐器——大管弦(奚琴)、笛子和大小唢呐。尤为感动之处是在他介绍老一辈正字戏艺人时,提到许多艺人为传承正字戏耗尽毕生心血,“一生水袖舞,不尽梨园情”。

4.jpg

在介绍完正字戏的知识后,刘少青、刘少专、吴小萍等几位老师声情并茂地献上了六段正字戏,如《打花鼓》、《昊天塔》、《南华山》、《荆钗记》等,少青与少专两位老师台上化身情侣,唱念做打,一颦一笑,眉目传情,惟妙惟肖。个中深意,细细品味。
唱段结束后,刘少专老师拿出了自己的压轴绝活——抖彩带,她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随波浪翻卷,婉转灵活,身形一旋随彩带飘动,这彩带如影随形倒卷回来,一边抖动彩带一边配合彩带舞蹈,彩带从脚下飞过,营造一种绚丽多姿的舞态。

昔日正字戏号称“南下大戏”,如今的处境多少有点惨淡经营,在之后与北大师生们的互动问答环节,几位老师对正字戏的处境表示堪忧,值得欣慰的是在正字戏成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而一些铁杆粉丝的存在也让几位艺人感到非常欣慰,这也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其实正字戏在海陆丰地区的戏曲中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我们所做的就是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这也是传统于今最大的意义。

5.jpg

曲声婉转,弦乐悠扬,梨园进南燕,质朴纯真的声音贯穿古今,彰显出的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底蕴,接续了北大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样一次活动,更为南燕增添了人文与艺术的气息,让这一座现代大学在古朴的戏曲之中更加熠熠生辉。(文/曹金羽,图/杨成成)

新闻链接:http://rw.pkusz.edu.cn/info/article.asp?articleid=1377

新闻链接:http://news.pkusz.edu.cn/article-143-3999.html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正字戏”走进北京大学
[文化天地]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办“纵观古今的人文传
[文化天地] 《汕尾坎下城海防志》序/叶良方
[文化天地] 江初甲辰年春节有怀二首
[三唯论点] 当我看到这些就气不打一处来
[汕尾资讯] “零火情”的背后——海丰县平东镇清明期间切

发表于 2014-5-11 0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发表于 2014-7-9 11: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