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3867|回复: 64

[论汕尾] 留住乡愁 走向世界---浅谈海丰县城的建筑文化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15: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1-13 15:53 编辑

留住乡愁 走向世界
浅谈海丰县城的建筑文化之一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一座传统民居建筑记载着沧桑岁月的痕迹,饱含人性的酸甜苦辣咸,延续着贴近地气的历史文化血脉,可以唤起一代代人渐行渐远的乡愁,回味浓浓的亲情。而后,升华为人们闯荡社会,融入生活,走向世界的凝聚力爆发力。
     我是平民老百姓。有钱无钱,都喜爱到处游玩,也当过导游,有幸去国内一些声名赫赫的传统民居参观游览,每次都能感叹其民居家族祖先的杰出智慧,是他们给后辈留下无尽的历史财富。可是,过后我老在想,好像缺点什么味道,不是很过瘾。是不是缺失心灵的激荡呢?趁今年病休在家,近日我去我们海丰县城几处传统民居走走看看,似乎悟到一点东西,借此机会冒昧浅谈,恳请赐教。
    首先说一说位于杂货街的陈氏家居。杂货街的陈氏,虽然跟名闻远近的大街陈同根同祖,为近在咫尺的大街陈重要分支。却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古邑中,平淡无奇,几乎不足一提。然而,陈氏家居,在老城区数以万计的传统民居中颇具平民代表性。前几年,就听说杂货街的民房要拆了,重建为新式洋房。我踏入大门楼一看,原先破旧的家祠整修一番,又成了古香古色的衍德堂。看来,不管城市建设如何变迁,衍德堂不大可能被拆建了,因为是一个拥有遍布海内外近千名后裔的家祠,也是清代中叶的典型建筑。这里是我母亲的祖居,我好些年没来了,我约请在衍德堂兼当理事的堂舅开门进去看看。大堂整齐密集的家神牌位韶示着家族的兴旺,天井旁的左墙上挂着一张大红匾,上面密密麻麻纪录了这两年家族成员自愿捐献维持家祠日常费用的款项。这个大家族原先不少是世代在杂货街附近的老市场做小生意的市井平民,母亲的小家族几代卖鱼为生,也是其中一条分支。我在家祠徘徊不久,发现大门右侧墙壁制订于1999年的家族公约及史略中,有我外公的名字。外公出身贫寒家庭,从小刻苦读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得益于伟大乡贤陈炯明提议公助平民子弟出国深造的善举,考上留法研读农林学,可惜陈炯明先生因故无奈离开大陆往香港,公助费用不得不中断,外公攻读硕士的最后两年,是卖鱼艰难谋生的兄弟挤出家用帮助大哥完成学业的,因此,外公学成毅然回国,只是时运不济,风云变幻,正直有才华的外公郁郁而终。尽管我流淌着外公遗传的血液,传承他们的直爽善良低调,还是不大了解我婴儿时就过世的外公,那天看到其家族公约,平凡的外公列在其中。我感觉,这应是许多海丰平民家族传承崇文敬德之举。一阵荣光之后,我很快淡然了。于是,请堂舅带我到衍德堂边的旧房子去看看。看到破旧不堪的房子,想起我婴幼儿时期在这里度过的依稀岁月,回忆在院子里一手把我带大亲爱的慈祥温柔三婆,我的眼眶才顿时湿润了,好几天了,至今我还是沉浸在思念之中。我读幼儿园之前,父母工作忙,把我托付给三婆养育,天性顽皮的我,肯定让三婆费了数不尽的心血。那时,卖鱼的三公从市场带回一两只肥美的塭蟹,三婆煮熟后,撕下螃蟹大腿,一边孝敬老态龙钟的家婆。她老人家,我们叫姥姥;也是我母亲的祖母。一边拿给我啃吃。而三婆她却咸菜菜脯稀饭过顿。后来我长大些,去看望她。她还是挤出牙缝加菜给我单独补营养。她很早就仙逝了,我无缘孝敬,留下终生遗憾。三婆的贤惠美德,在她的女儿媳妇乃至孙女身上延续。海丰女人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与人为善的家风代代相传。海丰男人的孝道也是众所周知的。我还特意看了一眼隔壁二婆家那个小阁楼。我父亲曾经说过,文革血雨腥风时,他在那个矮到不能伸腰的阁楼避难保命十几天。在人鬼颠倒的海丰武斗期间,兄弟自相残杀,街面一片混乱,从不生非惹事的父亲也无端卷入其中。是阿婆阿公舅舅他们的血性和良心救了父亲。父母要我们记住长辈的恩情。血泪斑斑的往事不堪回首。
     如今,看看这些旧房子,绝大多数多年没有人居住了,阴森森的,小院后面的大院落,那口数百年的古井死水微澜,一棵枯黄的木瓜病怏怏的,那个脚踏椿米的石窝和磨米浆的石磨早已不见了,粪水间荒草丛生。记得那时一桶粪尿可以卖给农民做有机肥几分一毫,农民用这样的粪尿浇菜是甜润无害的。那些与我一起玩耍长大的鸡狗猫也不在了。只是小巷侧那堵二百七十多年的墙壁,用红土石灰糯米红糖混合夯实的土墙,以其壮实裸露的身躯,无声地抗议着近年的荒凉。往前走几步,瞧见那座一百七十多年的院落尚有一丝生气,数户人家孤零零地坚守在老屋生活。我担心,如果不论青红皂白,将这些老屋一股脑铲平,连给后代子孙一点念想都不留,光靠前面那个显赫的衍德堂,硬梆梆的,怎么能触景生情,勾起无尽的乡愁,怀念先辈,以血脉相连的家族魂激励后代,记住家族过去的荣耀和辛酸呢?
    所以,我主张,老城区重建时,要尽量留住这些与家祠融为一体的老屋,而且让其生机勃勃,才能全面传承历史文化血脉。如果学习台湾福建一些古镇,将其民居内部进行修缮改造,添置一些现代化的家用设施,摆上旧式家具,修旧如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外开放,不失一条好门路。虽说城区寸土寸金,但这有限的地产分给繁枝茂叶的小家庭太不值得了。假设家族统一将老屋整修为老人院,康乐所,幼儿园,地方小吃庭院等等,是利民利国的现代公益事业。还可帮助解决一部分困难户的就业出路。前几年,这些老屋还能租给外省民工暂时栖身,现在他们也不大愿意住这样破败的房子了,因此,重新焕发有价值的旧房子生机,是当务之急。
  从陈氏家居正门走出去,是那条昔日繁华的杂货街,路口那块纪录附近清代乡贤捐献房产修建公用市场之功绩的石碑不见踪影,老市场和传统民居之间肯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堂舅是从家居后门送我们出来的,他指着连着后门的小巷说道,这条直通老大街短窄小巷名曰鸡墟罗,我好奇地询问,是不是这个罗氏门楼的家族经营买鸡生意,他说不然,是小巷旧时兴盛的荬鸡杀鸡生意场带旺了罗家的名气。看来,从鸡墟罗延伸出去,仿佛是往昔海陆丰鼎盛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啊。我早年数次离开海城,外出求学谋生了,比起许多根深蒂固生活多年的家乡友人,说故事显得浅薄,可能还有差错。我是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真情流露,光芒辉映,献上真知灼见。海陆丰处于百年风云的风口浪尖,精彩不断。如今要痛定思痛,忆昔抚今,珍惜幸福。海陆丰千千万万家庭及其家族的血泪史和光荣史造就海陆丰人民的优良秉性,演绎海陆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接着,我想聊聊建于1886年的里仁围。论年份,一百多年的老屋,在海丰古城传统民居中算是青春年少了,可是,里仁围的建筑坚固与奇特在粤东享有盛名,因此许多慕名而来的各行专家学者和旅游者写过不少绝妙的文章。我无须重复他们的精辟论证。我只是换个角度提提问题。我觉得,里仁围的建筑风格确实独特,整体似乎有些接近与海陆丰和潮汕一带传扬的闽南风情,正门那些六七米长的石坎,据说是从福建运来的,算是一点佐证。它又不像清末民初装饰过于追求富丽堂皇的一些潮汕精细民居建筑,比较讲究实用坚固,表里如一。从某一角度反映海陆丰延续至今有别于潮汕的民情习俗。我想插一句,我比较看重潮汕宋明的民居建筑和家具,不大习惯潮汕清末的宫廷式。九包五格式的里仁围,看似潮汕的驷马拖车,又有些相近广州的西关大屋,围内之围之奇妙,匪盗很难进入的安全设施,包括那些隐蔽的门闩暗锁,颇像客家围屋风韵。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似乎感觉里仁围是成熟的海陆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典范,集闽南建筑文化、广府建筑文化、潮汕建筑文化、客家建筑文化等精粹,自成一格,独具匠心,意味深长。它与陆丰大塘的南洋骑楼等城乡建筑一起,成为海陆丰融入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是勤劳聪慧的海陆丰人民之骄傲。希望大家深入探究。我不大明白,里仁围离明代万历年间建的县城东城才百步之遥,为什么要建造若坚守半年依然固若金汤的围屋/?为何造出子弹铁钉无法打洞的围墙,滴水不漏一片瓦都很难拆去的屋顶?为什么围内房屋间间相通,旧时女人只能从屋内通过,却不允许在遮风避雨互连走廊任意走动/?我认识围内一些家境贫苦的孩子,父母读书少做劳工,儿女却很争气。依次考上大学,自食其力,为什么?围内不少后人远涉重洋,赴欧美闯荡,却能不时返乡在祖祠拜祭祖先?凡此种种,说明里仁围肯定饱含围屋建筑文化的无穷魅力。里仁围鼎盛时的四百多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百多人,还是人烟密集的古屋,故招来电影【火种】的拍摄外景,我还悄悄去目睹彭湃的扮演着陈佩斯的风采。陈佩斯与屋主人同姓的炎黄子孙嘛。四年前到里仁围,好像里面还住有十几户人家。近日重返,只见冷冷清清。难道里仁围也患上粤东城乡老屋的通病,人去屋空,凄凉寒酸?这可是冬暖夏凉适宜人居的王牌古屋呀。
    实在不好意思,我还想唠叨一下相隔不远的兰巷吴,请亲们耐心一点。兰巷吴,早就出名了。 兰巷吴源于闽南莆田,来自陆丰大安,明初到此创祖。万历年间建家祠将军第,祠堂里收集着其家族明清两代的无上荣耀,爷孙一室三将军,父子同朝数及第。进士、举人、秀才、一品二品夫人等等,英才辈出,难以伦比。祠前的旗杆硖和祠内的珍贵文物交相辉映。可惜,我不大懂地方文史,是地理爱好者,所以,我的梦想设想不大一样。我感兴趣的是,想当年,吴氏先祖,来到高田这块宝地,购买二十四亩土地,前面良田千顷,一片宽阔湿地,遍布海塭,鱼虾丰美,确实适宜耕读,建家立业。我觉得,吴氏先祖均是文武双全的俊杰,1万6千平方米的地域,将军第左右为文武馆,前后是练武场,气势恢宏,大气凛然,自然人杰地灵。如今,仅存吴氏书熟,令人扼腕叹息。纵然在将军第获取万丈豪情,哪里寻找用武之地呢?那些在将军第珍藏的练武石、刀枪棍棒也要尽情发挥作用呀。清初开凿的南门湖原来还伸向将军第祠町前的,那些沦为陆地的湖域不大可能返回了。但是,祠堂用壮硕牡蛎壳制成的墙壁,俗称蚝壳厝,联想下去,可以推断古代海丰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
     乡亲们,从北门、西门、夏巷、东笏、高田、大街、新市寨、桥东、上埔等等一路过来,千年古邑有多少珍贵的传统民居,蕴藏着无数的历史瑰宝。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搜寻蛛丝马迹,发掘历史宝藏,传承文化血脉。我们总不能只靠中西合璧的彭湃故居单薄告慰世人,海丰县城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林地理2014..11,13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地理的微博
IMG_20141110_090552.jpg
IMG_20141110_091106.jpg
IMG_20141110_091353.jpg
IMG_20141110_091506.jpg
IMG_20141110_091752.jpg
IMG_20141110_091935.jpg
IMG_20141110_092506.jpg
IMG_20141110_092513.jpg
IMG_20141015_110704.jpg
IMG_20141015_111401.jpg
IMG_20141015_111526.jpg
IMG_20141015_105936.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红场红宫的文化点滴
[三唯论点] 古朴秀丽的海丰龙山热盼重焕生机
[三唯论点] 汕尾海陆丰的海岸线
[三唯论点] 山水新能源 光明海陆丰
[三唯论点] 发表旧作【汕尾的高铁】
[三唯论点] 百年商埠 滨海新城 展望汕尾【二】

发表于 2014-11-13 15: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好文章。欣赏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0: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11-13 15:54
好文章。欣赏学习了。

谢谢鼓励支持
发表于 2014-11-13 2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鸟伊人 发表于 2014-11-13 21:14
关注

谢谢你,谢谢网友关注海陆丰的乡愁。,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希望规划改造老城区时,能尊重民意,尽量修旧如旧。
发表于 2014-11-13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4-11-13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都来之不易。值得俺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4-11-13 22:03
关注

谢谢你,坦诚接受关注。
发表于 2014-11-13 2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知道兰巷将军第中的“将军”是指哪个将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0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相帅 发表于 2014-11-13 22:52
楼主的帖子都来之不易。值得俺学习。

我有自知之明,学识能力精力都有限,只能勤奋一点,专心一点,但愿勤能补拙吧。谢谢你的关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08: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jngd秀秀 发表于 2014-11-13 23:11
我想知道兰巷将军第中的“将军”是指哪个将军?

谢谢你给我一次学习机会。昨晚去学习了解了,可惜,我不能如愿,因为文中我说过,我对地方文史不大懂,是地理爱好者。那句一室三将军的,是我唯一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我觉得简单清楚,我把它当成语俗语用了,因为我不熟悉地方文史,更不了解兰巷吴复杂的历史,也没有很多精力去学习。不好意思啊。谢谢你的提醒,我以后写东西要特别留心。尽管网络市民论坛不必那么苛刻。大家互相探讨嘛。
发表于 2014-11-14 08: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1-14 08:20
谢谢你给我一次学习机会。昨晚去学习了解了,可惜,我不能如愿,因为文中我说过,我对地方文史不大懂,是 ...

误会了,我不是挑剔你的文章,兰巷吴姓宗祠打上“将军第”的大名,肯定有其专指的将军,但是,翻阅海丰明清三志,兰巷吴姓只有武举人的记载,没有将军的记载,我好奇将军第是指哪个将军?希望有学者给我科普一下。
发表于 2014-11-14 11: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张图片的那口井应该退役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起荷塘 发表于 2014-11-14 11:06
第三张图片的那口井应该退役了吧?

是这样的,周围房子都没有人居住,连洗东西也没有吧。看那情形,好多年荒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2: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jngd秀秀 发表于 2014-11-14 08:47
误会了,我不是挑剔你的文章,兰巷吴姓宗祠打上“将军第”的大名,肯定有其专指的将军,但是,翻阅海丰明 ...

你说得对,海丰县志确实没有记载,还有,有人说,有些不是兰巷吴的,是其它宗派的吴氏,看来兰巷吴争议历史不少,我又是文史初学者,不敢不懂装懂,所以,我才不敢回答你。没有别的意思。:handshake
发表于 2014-11-14 1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民旋,一个地方,其传统文化的丢失,必造成生活习俗的冲击,但然,对于陈旧陋习的东西,一定要有原则的丢之,对于仁义道德,书香门弟,建筑艺木,习艺传统,尊老爱幼,传统小食,邻里互助等等道德规范的是否弘扬与沦陷,都终将可致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国家丢失其民族精神创造力依托的是否,三思警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4: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11-14 13:35
一个民旋,一个地方,其传统文化的丢失,必造成生活习俗的冲击,但然,对于陈旧陋习的东西,一定要有原则的丢之,对 ...

因为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吃过不少苦,我的草根情结尤甚,我喜欢那些市井和乡间的氛围。没有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有权势者的金银财宝呢。觉得平民老百姓占社会的绝大多数,不能不重视啊。
然而,许多为政者高高在上,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说重点就是脱离群众,这样就加剧了官民矛盾,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我们这种落后地方更突出。兄弟啊,是吧。: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