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43|回复: 6

[文学] 厝林古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19: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我而言,林瑞吉这个名字一直是陌生的,我并不知道他跟我们身后的这座古寨有些许关系,他如云游的僧人,落脚于此,然后建成了一座“庙宇”,可他从想到会有过如此拥挤的人群在他去世后前来仰望,游玩的客人不得不放慢步子,渐渐端详起四周的奇景。时而悠扬赞叹,时而又惊讶林瑞吉这个“造物者”,延续着似乎快被淹没的古寨文化,在它面前,我们呼吸变得均匀,手势开始变得舒适,宛然一副信徒的模样。

在乡人印象中,古寨是一个叫林瑞吉异乡人建成的,那时时值天下大乱,林瑞吉被一户姓卢的人家收养,林瑞吉为感恩人卢公妈,便立了牌位供子孙后代参拜。此后林瑞吉便经营家业,购置大量田产,开始谋划自立门户的场地。得了睡牛地,林瑞吉决心打造赤石第一寨,这无异于一片神秘天国,需要几代人经营,但中国向来不缺乏坚持者,在今天看来,这位“首领”是何等样的超迈人物?如此浩大的排场,开支来自何处?这些问题,也许连林瑞吉本人也未必完全有数,一天又一天,只听山那边传来的呦喝声,清脆又响亮,就这样,他到夫人李氏娘家的千秋塘寨去观察、丈量仿千秋塘寨而建。历林瑞吉与儿子继禹(字惠朴,妣范氏),及其嫡孙美荣、旭荣、参荣等三代人经过不懈地努力之后建成。

我翻阅史料,有一段记载其建筑特点:古寨以东西走向的中心街为中轴线,坐西向东,前低后高,布局三街六巷,除了围墙四角外显的敌楼偶有塌顶以外,寨内建筑在十分完整,没有掺和现代建筑的风格。中心街宽达四米,由于靠山临海的地理位置:两边是各建五座三间两进的合院式老屋,每屋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锅耳式山墙,触摸坚硬的灰沙墙面。如此历经岁月与风雨,在今天仍然能看到其原貌,不知林瑞吉可曾在这条中心街上漫步,估量那时还没建成,现代人估计渴望漫步于此,借此逃避着现代,而现代却莽莽撞撞,我们会看着墙上的青苔发呆——那诡异的绿!

寨墙为清一色的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坚固程度远远胜于赤石其他古寨。古寨呈方形,前门楼祀魁星爷,后门楼祀武圣关帝神祗,维系着一种文化心理的平衡,体现着中国民间“先文后武、文武兼备”的和平主义。赤褐色的寨墙厚0.6米,高5.3米:东西长93.5米,南北宽86.5米,总体面积达8088平方米。这在当时可是一项浩瀚的工程,或许现代人不以为然!

进得山寨,也自觉矮小,似乎有走不完的石阶。乡间儿童,蹑脚进去,低声指认,悄声争辩,如读完了一部科幻巨著,也读完了一门建筑美学。我仿佛能够看见先民吆喝摏墙的情景,仍可嗅觉糯米与黑糖渗杂的甜味,那是海丰西部农耕时代最富饶的气息;巷道铺嵌着的鹅卵石,如镶嵌那段古老的岁月让时光永驻。

与今天林立的现代建筑相比,他在挣脱,他在躲避。他已耗散多时,突然间不耐烦嚣。他不再苦恼于艺术与功利的重重抵牾,纵身一跃,去冥求性灵的完好。

松涛阵阵,山雨淋淋,这里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颤音吗?还是古寨那巨大的文化内涵消散了所有的杂音,让这古朴的古寨走向净土洗涤的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了!

或许可说,在古寨面前,现代的建筑是文化的尴尬;如那道诡异的青苔的绿,总让它格格不入!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白沙湖盐场
[文化天地] 一个人的虎狮班
[文化天地] 溪头村
[文化天地] 阿婆六村
[文化天地] 海边的渔歌
[文化天地] 王老汉与鸟梨

发表于 2014-11-13 2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没配图,可惜了。。。。。。。。。。。。。。。
发表于 2014-11-13 2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发表于 2014-11-14 09: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15 07:21:0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赏,朋友好,周末快乐
发表于 2014-11-16 14:16:3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问候
发表于 2014-11-17 06:47:1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读,周一好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