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15-5-13 11:30 编辑
分数,教师心头中的梦 文|红日 某日,汕尾某重点中学某年级召开寒假后第一次全年级教师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分析上学期末由教育局统考的学生分数。学校也高度重视,派出了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办公室主任和一名教导处副主任。 发言者用比较法,把该校初一年级学生的分数与周边学校学生的分数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优势消失,不足显现!根据是这届学生在升学水平测试中,分数是全县最高的,现在经过一个学期之后,高分数的尖子生少了,平均分低了,某些科目的平均分数低于人家。所以压力骤升,处境危险。 可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外就是增加训练内容,增加补习时间,布置更多的作业而已。倒是该校校长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告诉老师,不要狭隘地看分数,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授课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尽管如此,分数,还是成为教师心头上的梦魇。散会后,教师脸色铁青,心情抑郁。看得出,大家不得开心颜。无独有偶,发达地区的学校,每次年级教师会议的主题,也都是两个字:分数!教师会议都围绕“分数”展开来讲。除了分数之外,其他内容都是“配角”或者是螺丝钉,都是“分数”的补充和完整。好像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在为“分数”而努力。都说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其实应该说,也是教师、学校的命根。教师教出的学生考高分,就不用提心吊胆,就不用含羞汗颜。相反,可以扬眉吐气,可以自信笑谈。学校更有脸面,可以在周边学校中,凭分数脱颖而出,凭分数一枝独秀,凭分数引来无数考生“竞折腰”,凭分数接受政府的嘉奖和社会的锦旗。 这分数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分数,教师和学校便是一块宝,少了分数,则是一根草。 其实,从长远一点来看,分数不能说明学生全面发展,分数不能代表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分数不能说明科技文化成果取得进步,分数不能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当饭吃,分数更不能代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究其实,分数只能说明学生的一些智力水平,还不能全等于智力。如果没有升学之用,分数实在是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却把它当做命根。由此把学校、教师推到风浪尖口上。学校不得不把获得分数当成学校的核心工作,稍有疏忽,便吃罪不起。只能逼迫教师为夺取分数而努力去工作。自然而然,分数就成为教师心头上的梦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