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落后的根源在人,在软环境,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队伍。建市二十七年的实践证明,汕尾干部队伍建设不科学、选用不合理、监督缺实效造成汕尾各项事业的落后。突出表现在:
一、汕尾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变动频繁,影响了领导决策效能的发挥
汕尾建市二十七年调换了10位市长,平均每位市长的任期只有2年多,这么短的任职时间,一位市长刚了解本市情况,还来不及制订发展蓝图,施展才能就调离了,根本谈不上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二、干部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汕尾干部队伍多数来之基层,知识层次不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是达不到当前形势下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很多干部虽然经过在职学习培训取得研究生、本科学历,但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影响了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用人的不正之风严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在行使人事权时,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大局利益,只顾交情不顾事业,只顾关系不顾专长,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买官卖官、重用小人、排斥异已。为谋利益随意调整干部,经常变换干部岗位,不按规定和组织原则选拔干部,不按专业专长选人用人。只用会送会吹不会干的庸人,不用讲原则干实事的能人。只按行贿多少调整选拔干部,不按能力专长和德才标准任用干部。导致能干实干的人无法发挥,不能干的人尸位素餐,贻误事业;导致少数不务正业的干部歪风滋长,多数老实能干的干部积极性受到打击。 四、注重“培才”而不注重“引才”
汕尾建市以来,对干部培训工作比较重视,基本上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对干部进行培训。但汕尾党政忽视了一笔不花钱而获大利的经营:引进人才和招用大学毕业生。 如果到各级人事部门查一查,汕尾引进和招用的专业人才少得令人失望。不要说外地人才,就连多年来汕尾籍大学毕业生招到汕尾各级部门单位工作的人数也极有限。 汕尾引进人才不多,但输出人才却不少。很多原来在汕尾工作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由于受不了汕尾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之气,耐不住抱负才能无法发挥之苦,经不住其它城市较好环境、较高工资的诱惑,从汕尾飞向其它城市。其中流出人才较多的行业是医疗、教育、新闻媒体、文化、经济。 由于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大量外流,而引进和招用较少,不得不在内部自行交流调配。各县区大量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被调往市直补充,县区又从乡镇调入补充,乡镇和区直部门由于工资较低,工作较辛苦,或用人机制不顺畅无法从外地补充人才,甚至吸收素质较低的职工来补充。导致县区和乡镇人才严重缺乏,能干者少,吃闲饭不胜任工作的多。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完成工作任务非常被动。 目前,全市专业人才缺乏,公务员队伍大量缺员,后继乏人,不能不说是汕尾人才和人事工作的“长痛”。
五、干部队伍作风整顿雷声大雨点小,滋长了干部队伍的不良风气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每年都轰轰烈烈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但由于整顿措施不到位,不良风气市场广,领导干部怕得罪大数人处理不够严格,导致整改不力,效果不大。干部队伍中不良风气的长期存在严重损坏了机关形象,严重削弱了政府威信。
六、干部队伍的表率和带头作用逐步减弱 由于干部队伍中部分人品格不端、作风不正、水平不高、办事不公、不讲信用,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因此,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抵触情绪越来越激烈,群体事件不断发生。 以上是笔者对汕尾建市二十七年来落后根本原因的粗浅看法。找准了落后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待续)
(作者:郭乃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