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5-10-16 17:48 编辑
老先生主持“李杜杯”诗词大赛惹官司,我写过文章声援过他,文章在《杂文界》发表后,李老又推荐在《钱塘诗词》转载——
谁“主”旋律?
----“李杜杯”诗词大赛风波随想
郑溢涛
1993年底,广东诗坛决定面向海内外举办“李杜杯”诗词大赛。1994年底,大赛如期结束,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华人共8985人次寄来了22152首诗作,最后评选出33首等级奖、100首佳作奖。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中国文化报》称这次活动赢得了当今诗词界最空前的轰动效应。1995年4月开始,江苏安迪光等人撰写了《这是‘弘扬主旋律’吗》等文章,对获奖作品的整体倾向提出质疑,指出获奖作品多是“讽刺、哀怨之作”,“在阴暗面上作文章”,责问大赛评委“究竟要把诗词创作引向何方?”大赛评委会主任、广东《当代诗词》主编李汝伦在《当代诗词》著文予以反击,全国诗词刊物纷纷发表文章反驳安迪光。双方展开了言词激烈的论战。今年1月,安迪光以原告身份状告李汝伦及《当代诗词》编辑部,请求法院判令李汝伦发表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10日受理了此案。(详见1997年5月19日《羊城晚报》娱乐世界版)
“李杜杯”诗词大赛获奖作品我都读过,总的印象是:诗人们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精神昭然纸上。一册获奖作品选(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加上聂绀弩的一册《散宜生诗》,还有几年前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人熊鉴先生的一部《路边吟草》,足以代表当今诗词创作的最高水准和健康方向,是对传统诗词的一次大超越。朋友们谈及这三本书,也都“所见略同”。愚以为凡良知未泯的炎黄子孙,是不该再来说三道四的。
不料责难还是接踵而来,什么“污泥浊水”,什么“弄虚作假”,什么“吹嘘旧政亡灵”,什么“心肝徒有却无情”,口口声声说“主旋律”(见安迪光先生的批评),我却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在吆喝着“难道社会主义会是这样的吗”的旧调子?是不是在为“左政亡灵”招魂?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付诸实践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如果没有党中央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没有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常识问题了。对于无数以忧国忧民为怀、一贯以社稷民生作为思考的起点和归宿的知识分子来说,应该理解他们有着这样一种“思维习惯”:看到辉煌成绩,他们喜在心头,只是他们不满足于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地唱唱颂歌(以史诗般的宏篇巨著描述这一伟大时代,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主要将目光投向未竟的事业,将思考的焦点投向未尽完善的地方,投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多地表现出对一些负面现象的忧虑,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从屈原开始的中国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主旋律”。建国以来的历史和事实证明,除了个别“挟洋自重”、鼓吹“全盘西化”的人外,绝大多数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是时刻在心里为新中国的每一个进步欢呼的。如果因为看到他们写一写腐败现象,指斥一下泛起的沉滓,就断定他们违反“主旋律”,倘不是别有用心,便是没有与人为善的襟怀。在我看来,他们与那些言不由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歌德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勿庸讳言,盛世也不是每个角落都莺歌燕舞,也还有沉滓泛起,也还有泡沫纷飞。某些地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变样成为“一手抓泡沫经济,一手抓钱入私囊”,弄得地方经济一塌糊涂,人民群众不是很有意见吗?因为身处盛世,人们敢于正色危言,敢于向一个真正伟大的政党倾诉更高的期望。魏明伦在其《毛病吟》一文中说:“十年改革,一句话概括,功在医治毛病……平心而论,这日子比那日子好过,这一届比上一代开明。千般好处只举一条为证:如今是吟罢低眉有写处,好歹容许讲几句真话,不似毛病大发之时(‘文革’岁月之类,引者注),文字狱,瓜蔓抄,像我这样一吟便会割断喉管。时代进步,标志在此。后退没有出路,还得向前继续治病,行吟而不卧床呻吟,风骚而不空发牢骚。”信哉斯言!我们常说要再接再厉地工作,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巩固成绩,更重要的,却还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新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新问题,否则,还工作个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时刻关注着人民群众的喜忧。就拿反腐败来说,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义正辞严,语重心长,无不说到人民的心坎上。在最近发表的《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讲话中,他列举了一系列腐败现象,强调要牢记“忧劳兴国,豫逸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指出“党内决不难允许那种两面派作风,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还特别告诫我们:“‘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问题一天天积累起来,最后就成了大问题,错误在萌芽状态时,及时指出来就容易克服。”这就是鼓励我们来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何况,众所周知,一些问题,已经远不是刚刚“萌芽”!)这是巩固盛世,再造辉煌的号角!“李杜杯”诗词大赛中几首获奖作品所指刺的贪污腐败、环境污染、脑体倒佳、滥占耕地等问题,党和国家不是时刻都在研究解决吗?党心连着民心,奏响的就是真正的“主旋律”。写到这里,看到《南方日报》连载的《官司惊动中南海》一文今天刊完,同时刊出了主人公刘建军的来信。一个县委书记,向上级反映一位领导的问题,受到打击报复、错误处分,投告多年无结果,最后由于江泽民总书记的过问,得以平反。在《官司》一文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腐败现象的复杂和可怕,感受到某些官老爷的龌龊,(要说“旧政亡灵”,这才算不折不扣呢!)感受到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但是我们绝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因为我们从中清楚地看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巨大决心,看到了来自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看到了正义必胜的基础,因而我们也充分看到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美好未来。民心所向,民气所在,走在这条轨道上,奏出的就绝对是“主旋律”,就没有困难不能够克服。
我们讲“官民一致”,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官”一定要在行动上做“人民的公仆”。如果官名义上挂“人民公仆”的招牌,实际却只愿坐在轿里头,那么官民是没办法产生共同语言的。说到“主旋律”,我认为也是这么回事,“主人”的旋律自然就是“主旋律”。“公仆”是为“主人”服务的,他们唱的,自然应该是同“主人”一个调子。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想正鲜明地解答了什么是“官民一致”和“主旋律姓什么”的核心问题。“李杜杯”的获奖作品,无论是赞还是讽,唱出的都是普罗大众的声音。如果说,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是“主旋律”,那么,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万言书是属于哪种“旋律”呢?“主旋律”一词,会不会在某些人手中,作为用以掩盖不良现象、压制批评的代名词,我看值得研究。
盛世无须粉饰,也不是白纸黑字抹煞得了的。以此论之,“李杜杯”诗词大赛评奖的方向,正是盛世的方向;获奖诗词作品,抒发的是盛世之音。大力发扬文艺创作的这种方向,是盛世的车轮走向更盛的强大动力!
“主旋律”姓啥?答曰:姓民。人民是最权威的评委!
1997年
|